•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中国无人机:构建新生态

时间:2025-3-30 14:19:52   作者:陆志恒     
内容摘要:不知不觉中,又一扇中国制造的全球大门被陡然推开,在这扇大门之后的是一望无垠、肥沃丰美的市场,且没有太多的开垦者。从没有老师到成为老师,中国无人机企业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这种颠覆式的创新让他们享受被仰望的荣光,也让他们享受着丰厚的回报,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中开创了多个全新的业态,这让更多中小企业得以沐浴技术进步的红利之光……

中国无人机:构建新生态


  2024年12月,一则新闻在互联网上不胫而走,引发了无人机行业的热烈反响,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汪韬称之为行业发展里程碑的重大事件,从事无人机行业细分领域的中小企业也倍感振奋。


  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官方网站上的机构设置中新增了“低空经济发展司”,具体职责包括拟订并组织实施低空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有关政策建议,协调有关重大问题等。这是从2024年初“低空经济”首次出现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

  之后,国家对发展低空经济接连释放出的极其明确的提振信号。一位无人机领域的证券分析师说:“这些政策对无人机行业的促进作用如同2020年双碳战略对光伏与风电行业的催化作用一样,将让产业发展步入高速车道”。

  作为普通消费者,大疆的航拍无人机可能是我们对于这个行业最直观的印象。2012年,大疆发布的“精灵Phantom 1”,以灵活的操控、全方位的手机兼容将飞行科技带入寻常百姓家庭,至今回想,仍感惊艳。但大疆制造的无人机属于消费级无人机,只是这个庞大行业的一员。如今,消费级无人机、军用级无人机、行业应用级无人机已经在全球无人机市场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且已经滋生了3000亿元的市场。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应用级无人机从零基础起步到走向全球,从科研专用到全面市场化,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且每年都有超过30%的增速。

  是谁孵化了无人机技术?又是谁催化了全球无人机市场?

  让不凡走入凡间


  当人类第一次尝试飞向天空时,操作无人飞行器在天空翱翔的想法就相伴而生。在飞机诞生前的5年,即1898年,就有科学家预见性地提出,未来飞行器或许能通过遥控或自动控制为人类执行各种任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人造出了全球第一款军用无人机“空中鱼雷”。但在此后的90多年间,由于信号传输技术、集成芯片技术、飞行控制技术、合金制造技术的专属性,无人机一直被划为各国军方青睐的武器范围,导致无人机身价高昂,消费端难以企及。


  然而,无人机对多种环境的适应性、对多任务的承接能力持续撩拨着民用领域企业们的神经。上世纪90年代,欧美公司开始尝试突破无人机系列技术的价格壁垒,因为他们发现,无人机既可以用于测绘、也可以用于治安巡逻、还可以用于森林防火和抗灾救援等。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类无法涉足的工作环境,无人机都可以开展作业,这是极其巨大的市场空间。法国Parrot、美国的3DR均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但是,当时的信号接收技术、空间定位技术、飞行控制技术都很不成熟,无人机产品不仅价格高昂,而且性能很差,完全不具备市场推广的条件。“那时候,唯一能接受他们产品的客户就是高校和研究机构。”一位行业分析师如是说。

  无人机市场如同一个装满珠玉的铁盒,刚刚打开盖子,财富之光就不可抑制地透将出来,但这个盖子却又被重重地合上了。几十年间,日本、韩国、以色列的企业一次次试图将它打开,都没有取得完全意义上的成功。它静静地躺在那里,布满了尘土,直到一位名叫汪韬的中国学生将它彻底打开。

  如果要用一句话总结汪韬对全球无人机行业的贡献,那就是:“这个青年人将无人机技术的价格拉下了神坛,建立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行业标准和难以被竞争对手超越的技术壁垒。”2006年,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在民房里创立大疆科技的青年能颠覆全球消费级无人机的市场格局。彼时,无线传输技术不断发展,空间定位技术、电池储能技术快速提升,飞行控制技术成为民用无人机发展的最后一个障碍,而汪韬恰是这个领域不世出的顶尖高手。

  汪韬在香港科技大学读书时已经开发出让一众教授刮目相看的飞行控制系统。创业之后,汪韬如同乔布斯一样严苛对待产品,对于产品的性能、大小、操控有着近乎疯狂的偏执,这让大疆在消费级无人机领域把产品价格拉到了国际竞品的1/3,但性能却远超竞争对手。近十年来,大疆已经占有全球70%以上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一骑绝尘,遥遥领先。

  成为先烈者往往生不逢时,成为先驱者往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让大疆成功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技术突破,中国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对于大疆持续降低产品价格至关重要,对于无人机来说,飞行控制系统、飞行动力系统、传感器系统是核心要素,涉及飞行控制器、陀螺仪、加速计、磁力计、电动机、电池、距离及温度传感器等硬件设备和卫星定位等软件系统,这些硬件中国基本都能自主制造,特别是在深圳这个创新之都,大疆能以更低的成本建立产业链系统和价格优势,从而在全球市场所向披靡。

  “大疆对行业发展的另一个贡献在于,它突破了消费级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技术,将这种技术潮流在全球普及开来,并带动了产业链的完善。”

  一位无人机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如是说道。继大疆成功之后,中国的无人机行业掀起创业热潮,企业以深圳为圆心向全国辐射开来。截至2024年年底,广东有规模以上无人机制造企业8家、江苏有9家、浙江有6家、重庆有7家、北京有9家……一撮星火在中国无人机市场形成燎原之势,并向全球蔓延。

  市场燎原


  在无人机这个还没有诞生国际巨头的市场上,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凭借技术突破和产业链优势快速成长,并为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扩大不断释放红利。如果观察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扩大的节奏,就会发现,这个市场与大疆的崛起时间高度一致。


  2012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仅有5亿元。2013年,大疆发布第一款新产品后,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便扩大到14.95亿元,2024年,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扩大到510亿元,其中大疆占据了70%以上的份额。

  然而,以家庭拍摄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消费级无人机还只是该领域的冰山一角。在大疆的带动之下,切入行业应用领域的无人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诞生。专研农业无人机的极飞科技、从事安防无人机的道通智能、聚焦运输无人机的亿航智能、专做巡查无人机的复亚股份、切入应急救援无人机的科比特智能、从事文旅无人机的普安科技、从事演艺无人机的大漠大股份、聚焦测绘无人机的汇星海科技纷纷诞生,并在各自的专业场景领域内做得风生水起,将行业应用级无人机的全球市场从2012年的15亿元扩大到2024年的2000亿元,而中国企业在这个领域中所占的份额大约为45%.中国无人机主机制造的大发展也带动了配套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事无人机导航的中科星图、北斗星通,聚焦无人机雷达的交控科技、雷科防务,专注无人机机身材料的中复神鹰、中简技术、中航高科,聚焦无人机空管产品的赛为智能、云天励飞等企业在旦夕之间成为本行业的明星企业,而中国已经高度成熟的储能与电池产业更为中国无人机产品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推力。

  中国无人机行业已经形成了从主机到配套硬件再到应用软件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中国无人机企业也形成了参与国际竞争的生态与矩阵,凭借更可靠的性能、更便捷的操作、更低廉的价格,中国无人机在消费与行业应用两个领域处于近乎横扫千军的状态。无人机海外产业调研显示,虽然有些国家对中国的无人机设置了贸易壁垒,但阻挡不住这些国家消费者购买中国无人机产品的热情,理由很简单,“既便宜又好用,价格是竞品的一半,性能是竞品的1倍。” 目前,在全球十大无人机企业排名中,大疆遥遥领先之外,中国企业已占据7席,美国企业有2家入围,法国企业有1家入围。在视线可及的范围内,中国无人机对于海外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更值得重视的是,由于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和应用场景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目前全球3000亿元的无人机市场还只是无人机行业壮美画卷的小小一角。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预计,到2030年,商用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行业应用无人机)的市场规模将扩大至800亿美元以上,这意味着市场将保持超过20%的年均增速。

  起于微末,长于丰饶,成于引领。目前,全球每十架民用无人机,就有七架是中国制造。市场引领地位稳固牢靠。

  驱动生态雨林


  享受到中国无人机技术发展红利的不仅是主机制造企业和供应链配套公司,大量提供无人机应用方案的企业在这一轮产业浪潮中也显得十分耀眼,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由于无人机应用场景的多元性,中国企业不断探索无人机应用可以变成商业价值的渠道和途径。有企业发现,无人机带光源编队飞行可以将夜空变成广告幕布,因此成立专业的无人机表演团队;有企业发现为大面积农田喷药是一件耗时、耗力的工作,而大功率的无人机携带药箱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因此专注于无人机农业服务;有东北创业者发现,可以使用无人机在林场巡查火灾隐患,携带温度传感器的无人机能精准识别火灾隐患,护林员不再需要翻山越岭;有服务工程设计院的公司发现,使用无人机可以更精准、高效地进行测绘,效率是传统工作方式的十几倍;有物流公司发现,高净值人群的同城物品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空间,而无人机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无人机带来的新一轮创业潮正在火热地进行中,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8月,持有运营资格证的中国无人机服务企业数量已经超过1.7万家 ,这些企业运营着187.5万架无人机,创造了超过100亿元的产值。 从制造到应用再到服务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已经形成,并构成了低空经济的核心要素。围绕无人机的硬件、应用、场景的创新也才刚刚开始,中国在这个领域正在爆发出极大的激情。

  由于无人机在工程、测绘、演艺、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智能化的启停机和智能化的管理需求逐步提升,无人机机场业务正在快速成型。无人机自动机场是指,专为无人机设计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起降和管理系统。这些机场包括无人机的起飞平台、充电系统、自动化飞行管理、智能调度系统等关键设施,借此能够实现无人机的全自动起降、自动充电、自动飞行路径规划等,复亚智能与山河智能已经完成了该领域的创新布局。

  大面积的安防检测需要投入巨量的人力和时间,古建筑、石窟等的预防性保护一直没有好的对策,矿产探测的准确性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这些行业普遍问题正因为无人机与专业设备的结合而逐步得到解决。无人机+光谱成像仪可以分析公路等的物质形态,从而预判安全风险;无人机+全息三维红外相机可以对古建筑的形态变化进行实时测绘,制定提前保护方案;无人机+高精度激光系统可以通过回波较为精准地判断金属矿藏的储量和储藏位置……无人机与万物的结合正在颠覆行业原有的工作与管理模式。

  “出道即接近巅峰”是中国无人机行业与其他中国制造最显著的差别。站在引领的趋势之上,中国创业者对无人机的创新应用还将不断涌现,而无人机带来的创业机会也将在政府对低空经济的引导之下持续增加,随着AI技术与无人机硬件的深度融合,中国无人机书写的宏伟故事才刚刚起笔。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把夜空做成广告牌,年入300万元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