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健康

如何健康“秋冻”

时间:2023-12-31 18:02:45   作者:夏雪     
内容摘要:又到了深秋季节,什么时间适合秋冻?哪些人不适合“秋冻”?哪些部位不要冻?

  “秋冻”的益处


  “秋冻”指的是从夏天向冬天过渡的过程中,让人体适当地感受到一点寒意,从而增强耐寒能力,为进入严冬做准备。从中医角度讲,秋天属于“阳气减而未弱,阴气生而未盛”的阶段。如果在秋季气温稍凉时就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会让人体的阳气不能顺利敛降,阴气也不能很好地化生和滋养。


  正确“秋冻”可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提升免疫力,调节代谢功能。

  第一,“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锻炼人体的抗御机能,让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的环境,对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的发生起到预防作用。

  第二,“秋冻”可以通过寒冷刺激免疫系统提高机体抵抗力。当身体接触寒冷环境时,体表温度显著下降,血管收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免疫细胞的运动和代谢。此外,寒冷还可以促进白细胞、抗体、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等免疫物质的产生,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第三,“秋冻”可以调节身体的代谢功能。寒冷的环境刺激可以提高褐色脂肪组织的活性,使其大量消耗脂肪,产生热能,从而增加能量的消耗和代谢。此外,寒冷环境还能提高人体的产热能力,启动调节器官的功能,如甲状腺和肾上腺,促进能量平衡和脂肪分解。

  科学“秋冻”

  虽说“秋冻”有助于提高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但如果“冻”不对,就容易导致寒邪、风邪入体,轻则引起感冒发烧,重则削弱呼吸道免疫力,为鼻咽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炎等疾病的发作提供条件。所以“秋冻”要“冻”对时间、“冻”对地方、南北方“秋冻”要区别对待。

  第一,“秋冻”要遵循科学穿衣原则。人的体温只有保持在37℃左右,才能保持健康状态。体温既要通过身体调节,也要通过衣物的增减来控制。人体的温感一般是,只要腿和脚不冷,身上就不会冷,所以,秋凉添衣应遵循“上衣薄衣多层,下衣保暖”的原则,一早出门可多穿件长袖薄衫,中午觉得太热了就脱掉,傍晚气温下降了再重新穿上。

  第二,“秋冻”要“冻”对时间。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气温偏高,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有益健康。晚秋时节,温度变化较大,早晚温差较大,一旦遇到强冷空气,气温会急剧下降,这时应及时、适当增衣保暖,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感冒等秋季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都会找上门来。如果无法掌握“秋冻”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度来调节,如果气温不低于20摄氏度,可以让身体“冻”一下,但如果温度低于15度并持续两周以上,就要穿上秋冬衣物,做好保暖工作。

  第三,“秋冻”还要“冻”对部位。头部、腹部和关节、脚部等部位不仅不可以“冻”,还应根据气温变化做好保暖工作。

  头:头为诸阳之会,头部受寒易伤阳气,还容易引发血管收缩,导致脑供血不足,还可能引起头晕、头痛、心烦、易怒、失眠等症状。鼻腔吸入冷空气会引发哮喘、咳嗽,甚至肺炎。可以通过戴帽子、口罩等方式,有效阻止冷空气入侵头部。

  腹部:腹部有很多重要经脉,如脾胃经、肝肾经,任冲督三脉也起于腹腔,受凉会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影响脏器功能。上腹受凉容易引起胃部不适,甚至疼痛;下腹受凉对女性伤害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女性要格外注意秋季腹部的保暖,尽量穿高腰裤。如果出现腹部受凉状况,可以选择搓腹法缓解腹部不适。具体做法是,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在肚脐上,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然后绕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可有效预防脾胃疾病。

  关节:关节处都是“皮包骨”,周围没有肌肉的保护,耐寒能力差。而且关节受冻后会引起血管收缩,血流量下降,造成关节及周围结构供养不足,关节磨损后不能及时修复,久而久之还会引发或加重炎性反应。白露过后要穿上长袖长裤,防止寒气入侵关节。

  脚部:“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脚是人体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肾和脾胃的经脉都起源于脚。脚部若受寒,则血液流动瘀滞,导致全身血液供应不足,脏器功能受损。泡脚是非常好的脚部保暖方法,每天睡前用热水泡脚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提高睡眠质量。泡脚水的温度在38℃至42℃比较合适,20分钟左右即可。按摩脚掌还可刺激气血运行、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

  第四,居住在南北方的人群要区别对待“秋冻”。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秋凉来得较早,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

  特殊人群谨慎“秋冻”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及骨关节疾病的人群、体寒的女性患者不适合“秋冻”。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受寒冷刺激后,会使原本就有病变的心肌缺血、缺氧更加严重。加上“秋燥”常造成体内缺水,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极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疾病。

  慢性胃病患者:胃肠道对寒冷刺激非常敏感,若不慎着凉,容易使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复发,严重者可引发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因此,有慢性胃病的人换季时一定要注意保暖。

  呼吸道疾病患者:有支气管炎、哮喘、肺心病等病史的人也不宜“秋冻”。寒冷会对人的气道产生不良刺激,使得上述疾病复发或加重。

  关节炎患者:患有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常反复出现腿部胀痛、沉重感,受寒后可使上述症状加重,出现关节疼痛,或伴有肿胀、行走不便等。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常并发血管神经病变,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手足麻木等。寒冷刺激不但会加重糖尿病,还可能加重微循环障碍,导致血管神经病变进一步加重。

  体寒的女性患者: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凉,小腹寒冷的女性,秋季一定要注意脚踝、腹部、腰部等部位的保暖,避免加重体寒的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体虚的老人和小孩也不应该一味追求“秋冻”,而应该“收住热”,以免热气外散、阳气外泛、风邪入体。



标签:2023年第11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