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健康

感冒会导致嗅觉障碍吗?

时间:2022-10-16 15:37:36   作者:夏雪     
内容摘要:立秋后,昼夜温差大,因此进入感冒高发期,普通感冒一般一周就会痊愈,不过,有的患者感冒痊愈后,却出现嗅觉障碍。这很可能是感冒病毒侵犯嗅觉神经引起的。那么,感冒引起的嗅觉障碍能恢复吗?

  何为嗅觉障碍


  嗅觉是由嗅觉器官(鼻子)和感觉中枢(大脑)共同产生的,起着识别、报警、增进食欲以及影响情绪等作用。当空气进入鼻子时,空气中含气味的微粒到达嗅区粘膜,并溶解于嗅腺的分泌物中,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这些冲动经过嗅神经、嗅球传导到大脑嗅觉中枢而产生嗅觉。


  嗅觉障碍又称嗅觉失灵,是指在气味感受、传导及信息分析整合过程中,嗅觉通路各环节发生器质性和(或)功能性病变,导致气味感知异常。嗅觉障碍分为呼吸性嗅觉障碍、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中枢性嗅觉障碍三种。

  呼吸性嗅觉障碍,指因气味分子到达嗅觉受体受阻,导致的嗅觉减退或失嗅。这类患者通常还带有鼻腔、鼻窦原发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比如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伴有鼻痒、打喷嚏、大量清水样鼻涕,上颚瘙痒,上眼睑瘙痒。

  一些急慢性鼻窦炎患者,还可能伴有大量脓性鼻腔鼻窦分泌物;一些鼻息肉患者可以在电子鼻咽镜或者是ct磁共振中见有鼻腔、鼻窦占位;一些鼻中隔偏曲患者、鼻中隔疾患患者,可以看到鼻中隔有偏曲、血肿、脓肿等现象。

  感觉神经性嗅觉障碍,指嗅上皮和(或)嗅神经受损导致的嗅觉障碍。如病毒感染、化学毒物等引起的嗅上皮损伤,头部外伤引起的嗅神经的挫伤或离断等。

  中枢性嗅觉障碍:指嗅觉高级中枢受损导致的嗅觉障碍。如先天性嗅觉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脑或神经肿瘤、颅内手术等导致的嗅觉高级中枢损伤。

  嗅觉障碍的治疗


  中医诊治嗅觉障碍主要选择中药、食疗、按摩以及针灸等方法。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病因,如肺受风寒、肝胆湿热、风热郁肺等来选择中药或食疗方式,来缓解部份鼻粘膜机能障碍。

  肺受风寒:在寒邪侵犯肺鼻时,可考虑搭配温肺散寒,宣通鼻窍的食疗。例如,时常饮用姜丝鱼汤、迷迭香茶、柑橘茶等。

  风热郁肺:可使用薄荷油在鼻孔附近涂抹按摩,或直接饮用薄荷茶、鱼腥草浓煎作为茶饮,缓解因风热感染引发的鼻塞、嗅觉失灵问题。

  肝胆湿热:若是肝胆湿热上扰头面,引发鼻窒、鼻聋,则应搭配能清泻肝胆湿热的七叶胆、板蓝根,煮成茶饮用,并注意保持心情放松,避免熬夜。

  针灸:用针灸直接刺激鼻腔周围,通过针刺头面部的迎香穴、攒竹穴、印堂穴、风池穴来活化鼻腔周围的机能,帮助血液循环。搭配手足远端的曲池穴、合谷穴、足三里穴、昆仑穴,疏通经络。

  按摩:先用温水滋润鼻面部,再一边以手指画圆依序按摩印堂穴、攒竹穴、鱼头穴、鱼腰穴,沿着鼻子两侧缘向下滑按到迎香穴,每天早晚按摩5分钟,疏通鼻窍。

  嗅觉障碍的诱因


  引起嗅觉障碍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鼻窦炎、颅内肿瘤、脑外伤、病毒感染、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营养缺乏等。


  鼻窦炎:引起嗅觉障碍的最常见原因之一。鼻窦炎症可引起鼻腔粘膜充血、肿胀或产生大量分泌物使鼻腔阻塞,进而导致吸入鼻腔的空气不能到达嗅觉感受区而造成嗅觉障碍。同时嗅觉粘膜的病理改变是造成嗅觉障碍的另一重要原因,鼻窦炎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氧自由基,可直接损害嗅细胞,使嗅觉粘膜萎缩变薄,造成嗅觉减退或丧失。

  颅内肿瘤:人的嗅觉产生依赖于鼻腔粘膜上的神经感知,由嗅神经传至脑内嗅觉中枢。如脑内长有嗅沟脑膜瘤等肿瘤时,肿瘤可压迫嗅觉中枢及嗅神经,使嗅觉信息不能正常地传入或传出,从而引发嗅觉障碍以至丧失。

  脑外伤:头颅外伤患者中约有5%至10%发生嗅觉障碍,并且外伤所致嗅觉障碍,嗅功能恢复率低于10%。严重的头颅外伤是引起嗅觉障碍的常见原因,有时甚至较轻的外伤也可引起嗅觉丧失,这与它们损伤的部位有关。前额部的外伤直接损伤了嗅区粘膜或者嗅神经,是引起嗅觉障碍的最普遍情况。此外,外伤所致的水肿和血凝块也可堵塞鼻腔,使得空气不能经呼吸到达嗅区从而造成嗅觉障碍。

  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嗅觉障碍患病人数占嗅觉障碍总人数的17%至36%,以病毒感染的感冒最为普遍。感冒通常是因为病毒或者细菌感染导致,当病毒或细菌进入患者的鼻腔,就会影响鼻腔内的粘膜组织,从而使患者的嗅觉失灵,还会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这些症状在鼻塞解除后大多可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感冒患者,没有及时治疗感冒,病毒损害了嗅神经,致使嗅觉感受器受损,通常这类嗅觉障碍很难恢复。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步态异常为特征的疾病,70%至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嗅觉障碍。帕金森患者的脑内病变可波及嗅觉中枢,因此对嗅觉功能有重要影响。

  老年性痴呆:在老年性痴呆的早期阶段即存在嗅觉减退,甚至嗅觉的损失要比记忆力丧失、智力下降等典型症状出现得更早。这主要缘于老年性痴呆患者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过程中,可首先波及嗅觉中枢,引起嗅觉障碍。

  营养缺乏:缺乏叶酸、维生素B12等也可引起鼻粘膜受损,造成嗅觉下降。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细胞核DNA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如果缺乏这些物质,就会影响DNA合成,导致细胞核发育停滞,若波及鼻粘膜,造成鼻粘膜上皮细胞巨幼样变及萎缩,就会导致嗅觉障碍。所以,一旦出现嗅觉突然下降或是嗅觉扭曲,应及早排除以上疾病,再考虑调整膳食、平衡营养。

  嗅觉障碍的危害


  嗅觉障碍的人在生活中有诸多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他们的生命安全。


  首先,有嗅觉障碍的人无法像常人一样用嗅觉辨别身边的风险,比如食物是否变质。当周围有烟或煤气泄漏时,他们也不能及时做出反应。其次,失去嗅觉往往意味着味觉也会消失。最后,嗅觉障碍的人通常会伴有社交焦虑症,因为他们会在意自己的体味。

  如何检测嗅觉功能?

  嗅觉是一种主观感觉,对于嗅觉障碍的检测需要结合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

  主观性检查:主要使用含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气味的液体、嗅棒,请患者对不同种类的气味物质进行鉴别,得到相应的资料,实现对主观嗅觉功能的判断;主观测试的方法不能对嗅觉障碍的病变部位进行判定,且带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客观性检测:包括嗅觉诱发电位、嗅电图、嗅觉诱发脑电图等,但目前客观检查的使用仍较局限,尚没有广泛推广使用。鼻内镜检查、头颅CT和MRI可用于筛查鼻腔、颅底病变导致的传导性嗅觉障碍。

标签:2022年第10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