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本刊记者 石海娥
2001年,丁捷创办了第一家企业——北京伊力特保洁有限公司(北京依利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的前身,以下统称“依利特”),那时,国内保洁行业还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秉承着“顾客就是上帝”的发展理念,依利特高速发展,四年时间里年增长额超过100%。
人才流失的原因
保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特点是人员流动性大、员工归属感差。2005年以后,依利特因此遭遇了发展瓶颈:管理人员和员工流失率屡创新高。
“一开始,我不清楚问题出在那里,一直到2007年,一件事让我找到了答案。”丁捷说。那年夏季,他到位于西四环的家世界检查保洁工作,正值中午,洗手间使用频率很高,但在一层卖场的洗手间却找不到依利特的保洁员。
四处寻找无果后,丁捷尝试着敲响了男洗手间最里面一格——那间厕所通常被用作保洁员工具间,打开门的一瞬间,丁捷看到自己公司的保洁人员正坐在一个倒扣的水桶上,端着饭盒吃午饭。看见丁捷,保洁员有些怯意,原本在气头上的丁捷也愣在了原地。“当晚,我夜不能寐,第二天就提出企业的第一个口号——做受人尊敬的企业,做受人尊重的依力特人。”也就是从那天开始,丁捷逐渐意识到,让员工被尊重,在企业里找到归属感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
小事最能留人心
此后,“家文化”慢慢成为依利特的核心文化,在企业运营维度中,“员工维度”也成为最高维度。
2007年,依利特主管郭美影在带领团队服务顺义空港“水木兰亭”项目时,发现部分业主乱堆乱放装修垃圾,影响公共环境,在与业主沟通时,郭美影被业主殴打。
事件发生后,业主给物业公司施压,要求淡化此事,物业公司和区域经理也站在业主一方给依利特施压,并以其他项目为筹码让依利特让步。但依利特坚持尊重和保护员工,后来,在其据理力争下,施暴的业主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我们保护了员工,赢得了员工的尊重,也赢得了员工的心。”丁捷说,此后几年里,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一直是个位数。“虽然是很小的事,但员工却认为,依利特是真的把他们当家人看待,是一个有人情味的企业,也因此心甘情愿地将客户当作上帝,共同为企业发展而努力。”这也形成了依利特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激励员工,员工服务客户,客户成就企业,企业再回报客户。这种文化推动了依利特企业愿景的实现:成为有世界影响力的民族品牌,成为员工幸福指数高的企业。
践行“家文化”
2011年是依利特成立10周年,企业实现了员工5000人的突破。这一年,依利特制作了一款千足金的金牌,作为奖励发给所有在依利特工作满10年的员工,每个牌子上都会印着员工的工号——001号、002号、003号——标志着该员工来到企业的顺序。虽然每个金牌只有几十克,但对员工来说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它替我们留住了很多在企业奋斗多年的员工”。
保洁行业从业人员的另一个特点是学历相对较低,因此,依利特推出“游学计划”,带员工去世界各地参观学习。“第一次带大家去泰国旅游时,很多主管和员工没坐过飞机,98%的人没有护照,这件事当时在行业内引起不小的震动。此后,依利特又分批带员工去不同国家,让每一位员工都体验到走出国门的感受。”丁捷说,依利特每年都会在国内开展大型培训、拓展、年会等,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家庭氛围。
依利特的“家文化”体现在方方面面:有员工检查出来胃癌,老板第一时间动用私人资源安排最好的医疗资源为他安排手术,其他员工自发捐款10多万元作为他的治疗费用;依利特也是行业中第一个提出和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企业,“我拿出40%的股权和大家分享,当时的员工现在都成了公司的股东。”丁捷说。
2012年,依利特又推出“终身养老计划”,为企业服务够20年的员工可以在依利特退休,由依利特发放退休金,给员工养老;对于那些不想马上进入养老状态、还希望发光发热的老员工,依利特提出“金色降落伞计划”,安排他们进入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继续发挥作用。
“我们成立了很多与保洁领域相关的公司。比如一个在依利特干了18年的老员工成立了家政公司,依利特出创业资本,他占30%的股份,我们共同经营。用这种模式,我们已经在食材养护、空气治理等领域成立了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甚至还有一些大客户要跟我们成立合资公司。”这种模式为依利特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企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一个员工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只有家庭和谐,员工才有更多精力工作。”丁捷说,2012年,依利特又推出“亲情工资”,每年给员工在老家的父母、子女发“亲情工资”,“我们每年花在这方面的资金大概有100多万元。”“亲情工资”是依利特感恩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项措施推出后,企业每年都会收到很多员工写的感谢信,表达他们的父母、妻儿对依利特的感谢。
从一家保洁企业发展成为涉及物业管理、工程管理、文化传媒、碳中和科技四大板块,参股控股20余家企业,业务遍布21个重点城市,为社会创造5000余个岗位的现代化物业集团,依利特正是用真诚和对员工的关怀留住了人才,留住了人心,也促进了企业高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