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高善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做自己人,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支持,在民营企业遇到困惑的时候给予指导。青岛市市场监管部门牢记总书记嘱托,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服务作为第一职责,全力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赋能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行服务型执法全系统创新改革,科学精准有效抓监管
推出“服务型执法”模式,构建起“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市场监管新模式。“服务型执法”获评青岛市十大高水平制度创新成果。
一是事前“体检式”监管服务,“把脉问诊”治未病。建立较为完整的服务型执法制度体系,出台“服务型执法”地方标准,推动规范化运行。开发“服务通”“法规通”数字化平台,关联用户30余万,定期推送法律法规,做企业守法的助手、发展的帮手。对接全市24条重点产业链,开设“壮链强企”市场监管频道,已制作节目9期,浏览人次超过260万。
二是事中“手术刀式”执法服务,“去除病灶”治已病。深化包容审慎监管,善用执法“手术刀”,以“小切口”精准除病灶,既维护法律原则,又贯彻立法本意,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坚持轻微免罚,将免罚事项扩容到108项,覆盖15个领域,累计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286件,免罚金额9424万元。坚持“重违严惩”,对食品药品等重点产品和重点领域,贯彻“四个最严”
要求,坚决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屏障。坚持“过罚相当”,让每一个市场主体从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执法的公平公正。
三是事后“康复式”回访服务,“亡羊补牢”防再病。将案件回访纳入执法必备程序,作为案件办理的规定动作,明确回访主体、回访期限、回访方式和流程,组织行业专家、技术机构等,跟进帮扶指导,服务企业健康成长。已回访企业586家,开展重点行业调研座谈31次。
激发经济发展全链条要素,用心用情用力强服务
创新性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嵌入到经济发展“经络”中的重要职能,强化“监管卫士,服务标兵”理念,点活穴位,畅通经络,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瞄“准”发展强措施。适时出台抗疫情促发展“暖企行动”20条、稳外资促发展15条等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纾困发展。实施“青岛优品”创建工程,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培育、评价和保护体系,培植青岛技术、质量和品牌新优势,打造青岛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品牌,提高青岛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找“准”需求解难题。加强市场主体强制终止、企业“休眠”和“唤醒”等制度创新,释放企业发展资源。开发外资企业登记手机版,优化企业登记流程。实施信用修复6项措施,为企业修复信用1万余户。举办检验检测服务专场路演推介,开展“政银携手助小微”、市场监管“益小微”等系列活动,协调发放企业贷款14亿元。
三是看“准”市场引项目。搭建双招双引服务、生物医药产学研等合作平台,已签约投资10亿元;储备项目6个,投资意向122亿元;推动世界百强药企阿斯利康项目在青落地。全市市场主体突破208万户,位居全省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五。
提升市场监管全方位服务质量,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今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着力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青岛市市场监管局作为牵头部门,全面实施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攻坚战,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务效能,实现营商环境、作风能力、发展质量“三个大提升”。
一是聚焦企业成长发展所需。开展市场监管“深化作风能力·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成立工作专班,制定正面、负面和问题“三张清单”,以一线工作法、问题包保制优化市场监管领域营商环境,当好企业发展的服务生。选取100家市场主体,建立营商环境联络站,聘请负责人作为观察员,明确管理办法,搭建起政企沟通平台,常态化问计问需。
二是聚焦城市宜居宜业所需。梳理全市588件政策措施类文件,夯实公平竞争制度基础,打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加快品牌建设促进、地方标准管理等立法进程,提升市场监管法治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和规范化创建,实施“农贸市场提升三年攻坚行动”,发布全国首家农贸市场电子地图,率先创新推行农贸市场服务认证,推动市区农贸市场规范化达标率年内实现100%.三是聚焦市民美好生活所需。以“四个最严”抓好防疫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和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筑牢发展和民生安全屏障。
实施旅游消费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对消费类投诉实行接诉即办、“先行赔付”、24小时快速回应,今年以来受理社会诉求12万件,挽回经济损失1093万元。青岛市在中消协2022年度全国百城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