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解密金融科技

时间:2018-1-31 10:26:29   作者:冯晓霞     
内容摘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为传统金融的基础框架和生态体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解密金融科技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已迅速进入金融行业的各个领域(图/cnsphoto)
 
  “现金?我已好久没用过现金了,钱包里有500元现金,三个月只用了100多元。”张淼的无现金生活方式是现在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的真实写照。不知什么时候,方寸大小的手机已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消费、投资、理财,还是娱乐、出行等等,只需一部手机全部都可以搞定。
 
  金融科技诞生记
 
  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了将投资理财、储蓄和支付结合在一块的金融产品——余额宝,搅动了整个传统金融体系。余额宝的发展态势让人吃惊,仅用了1年就做到了接近万亿规模,而中国最大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做到相同的规模用了16年。半年后的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横空出世,一夜间,微信通过红包绑定了超过1亿张银行卡。微信红包和余额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让金融科技走近了万千中国普通大众的生活,也让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2016年3月,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第一次从国际组织层面对金融科技做出初步定义,即金融科技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重大影响的业务模式、技术应用以及流程和产品。
 
  虽然绝大多数中国普通民众是通过支付宝、微信红包认识金融科技的,但其实金融科技出现远早于此。
 
  金融科技发源于美国,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可以把金融科技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是金融IT阶段,即金融科技1.0.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是互联网金融阶段,即金融科技2.0.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
 
  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三个是金融科技3.0阶段。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应用包括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目前,中国正处于金融科技2.0向金融科技3.0(以下统称金融科技)
 
  过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技术正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为传统金融的基础框架和生态体系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目前,我国对金融科技尚无统一的定义,最早提出金融科技概念的京东金融,给其的定义为遵从金融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行业服务,从而帮助金融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与美国的金融科技不同的是,京东金融扬弃了国外金融科技中挑战传统金融的一面,更强调科技服务金融行业。
 
  另外,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技金融是通过技术给自己做产品,金融科技是服务金融机构,是一个开放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不直接从事金融服务,仅通过提供核心技术与专利,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金融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创新提供新思路。
 
  目前关于科技金融有个有趣的说法:即“ABCD”。A就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Blockchain),C是云服务(Cloud),而D是大数据(Data),相比之前以P2P网贷为主体的互联网金融而言,科技金融更突出了与科技的融合,网贷可以视作只是“ABCD”的技术应用场景之一,对“ABCD”有应用的企业都被归入科技金融的范围。
 
  以其中的“A”人工智能为例,人工智能就是一个工具,像数据库一样,所有业务都需要用这个工具去做,它可以帮助人做大量原来做不了的事。比如,利用生物探针技术在一部手机上采集6到8周的行为样本数据,可以学习到运用这个行为模式的人和这部手机的相关性,如果其他人用这部手机进行支付,设备能及时发现,大大减少了手机被盗用的可能。
 
  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
 
  “金融科技正在颠覆传统金融业的各种功能,重塑金融机构、消费者、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和法律等新的金融生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唐清利表示,“金融科技加速金融脱媒化、加强了场景与金融的融合、实现了普惠金融,并且还向平台化和开放共享式方向发展,延伸和拓展了金融服务领域。”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认为,金融科技带动了新金融理念的发展。“过去大家谈科技金融,是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融合,金融产业作为服务支持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如今的金融科技概念并非谁服务谁,而是双方依托。”
 
  杨涛解释说:“金融科技有两个赛道,一个是以信息科技的优势助力传统金融服务的升级转型,提高金融产业链的效率,使用户体验更好;另一个赛道是金融作为一个行业载体,助推以前信息技术不发达下难以想象的金融模式。”
 
  另外,金融科技促使金融要素与金融功能并驾齐驱。“金融要素指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而金融功能是要素的具体业务,比如支付、投融资、风控监管等。金融科技的出现实际模糊了要素边际,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保险公司都在做跨界的业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传统金融对阵互联网金融,理财机构对阵保险公司,其更接近私募的特性,要素边界不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杨涛说道。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传统金融机构以前产品的设计、生产、风控、资源配置、销售完全是在一个金融机构内部产生和运行的,虽然金融机构的规模有大有小,但产品和服务生产的流程都是在内部完成的。科技金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的组织框架和模式,将这一内生过程外生化、社会化、商品化、产业链化了。”
 
  朱民认为,金融科技对金融业的五大基础功能产生冲击:在存款功能方面,出现了余额宝等一系列产品。
 
  今天,余额宝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基金;在贷款功能方面,出现了各种消费信贷、微小信贷、产业链贷款等;在支付功能方面,出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个人支付的主要渠道;在融资功能方面,各种众筹都很活跃;在投资管理功能方面,人工智能资产管理现在也开始出现。
 
  金融科技为何能快速走红?
 
  中国的金融科技虽然起步稍晚,但成就令国际市场惊叹。根据摩根大通预测,2020年,中国金融科技市场的年总收入将达到人民币4600亿元左右。
 
  2017年,中国以移动支付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科技已毫无悬念地领先于世界,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欧洲,都无法像中国这样依靠手机完成近乎零现金的日常生活。国际知名金融科技投资公司H2 Ventures与国际会计与咨询机构毕马威最新报告显示,2017年有9家中国企业名列全球金融科技百强公司,蚂蚁金服、众安保险和趣店3家中国公司包揽前三名。
 
  当下,金融科技站在了资本市场的风口,成为国内创投圈的头号明星。星展银行和安永联合发布的报告称,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资额飙升至88亿美元,占据全球份额的25% 之多。而零壹财经的《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融资与指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金融科技领域共发生504笔投融资事件,获投公司累计融资金额达1135亿元,其中,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共281笔,占全球56%;总金额875亿元,占全球 77%.同时,金融科技也列入“十三五”
 
  规划中。201 6 年7 月, 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明确指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等,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要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的金融支持力度。
 
  记者从多份调研报告中发现,中国的金融科技市场体量已经是全球翘楚,金融科技在我国的发展速度甚至超过了其发源地美国。花旗银行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亚洲已经取代北美成为金融科技的第一投资重镇,成为市场嗅觉最灵敏的VC们竞相争抢赛道的金融科技创新地区。相比2015年,2016年中国金融科技风险投资至少增长一倍,而美国和欧洲则分别下滑38%与27%.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金融科技在金融和科技都不算发达的我国,成功超越美国,成为创新应用的中心?
 
  首先,这与金融市场环境有关。美国成熟的金融体系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传统机构没有特别大的动力去改变,而且还会抵制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导致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遇到瓶颈。中国的金融体系基础设施相对美国来说比较落后,拥有大片的空白,这给中国新兴企业非常多的机会。
 
  其次,以在金融科技企业中占比过半的消费金融为例,中国市场潜力远远超过美国。美国的人均信用卡已经接近3张,而中国仅有0.3张,中国人大多数没有信用卡的概念,直接跳过了信用卡的高度普及阶段,从现金消费一步转入移动支付时代。而美国有60%到70%的支付依靠信用卡完成,剩下的大部分是现金支付,移动支付占比实际上非常低。
 
  第三,中国的传统金融是官办金融的体制,所有的金融资源都倾斜于大项目、国有的大企业中。在巨大的金融市场中,国有银行系统只能覆盖国有大中型企业,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传统金融资源的支持。另外,中国20岁到60岁可以劳动的人口有9亿左右,银行出于发卡成本和利润率的考虑,信用卡的覆盖面只有1.7亿人至1.8亿人,还有7亿人申请不到信用卡,这导致个人消费领域长期处于极度地压抑中。
 
  第四,当前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正面临着经济周期、行业周期和科技周期三个周期叠加的影响,处于一个再平衡、再定位、再整合的新拐点,而以云计算、移动互联、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让金融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恰好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所以,巨大的金融市场空白,加上科技的助推,促使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领先于世界。
 
  是金融革命还是资本狂欢?
 
  2016年,随着金融科技概念的普及,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
 
  开始努力挣脱互联网金融的帽子,向金融科技概念靠拢。“出了那么多跑路事件,P2P已经污名化了,我们不是P2P,现在我们的风控团队都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所以是金融科技公司。”一家地产商背景的金融公司内部人士强调到。但据了解,该公司目前主要运营的产品依然是网贷产品。
 
  这让人不禁产生了质疑,站在风口上的金融科技市场是否仅仅是前几年盛行的互联网金融“旧瓶装新酒”
 
  呢?
 
  目前,国内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分四类:一是互联网金融,比如P2P平台、直销银行、移动金融安全、跨界金融等;二是大数据金融,比如贷后风控、保险大数据、精准营销、大数据在传统银行的应用等;三是人工智能,比如代替人工审核、人工经纪业务;四是区块链技术,将数字货币、公共管理、智能合约等应用程序搭建在区块链上,提供去中心化、高效透明的金融服务。
 
  不可否认,在资本的加持下,目前的金融科技公司中存在浑水摸鱼的现象。但技术带来的金融革命显然不只是资本的泡沫堆砌,从全球来看,金融科技已上升到了顶层设计的格局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国际标准化组织纷纷成立金融科技研究小组或委员会,探索建立针对金融科技的国际政策框架。2017年5月,央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随后,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银行业要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应用,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合理布局到各种金融服务场景中,为传统金融注入活力,发挥金融科技创新应用示范作用。
 
  在采访中,多数业内人士表示看好金融科技的前景,认为目前金融科技的应用场景相当广阔,落地项目非常多,远远超出了“玩概念”的范畴。
 
  央行上海总部副巡视员兼金融服务一部主任季家友表示:“金融科技的应用领域正在被细分和扩展,最开始是网络支付等支付清算领域、网络借贷等融资模式,现在扩展到了基于区块链等技术的金融智能投顾等投资管理领域,以及消费金融、保险等众多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领域。”
 
  “当前,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成熟,例如,一些金融科技公司提供的数万元金额的消费信贷,可以完全通过数据模型进行风控,而不需要人工参与,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星河互联互联网银行事业部总经理赵广智说。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在谈到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时表示,金融科技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并会保持一定的增速。他分析,智能投顾会开启财富管理的新时代,会成为很好的金融科技风口;消费金融的竞争重点将是移动支付入口和产品的互联网化、垂直化、数据资产化;大数据的发展会为行业带来规模效益,科技+牌照公司有望胜出——从事金融业务一定要有牌照,但金融科技企业不一定都有金融牌照,所以没有牌照的公司牵手有牌照的公司才可以开展金融业务的工作;监管科技将持续升温,科技推动了金融的发展,但需要加强监管,保障行业未来的发展;随着资本竞争升级,并购会频繁发生……
 
  在资产百分百创始人李丹看来,金融科技企业未来的竞争格局,在于企业的数据采集能力和技术能力。如果数据量不够,业务很难往下进行。
 
  同时,有数据但没有通过数据建立风控模型的技术核心能力,也会被其他企业追上。“我们发现,目前全国的人工智能专家还不到1000人,而市场中仅做信息贷款的企业就有上千家,很多企业是没有核心技术的,这部分企业在未来很容易被淘汰。”
 
  从投资的角度分析,赵广智给出了三个标准:其一,企业要有科技驱动,应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能力;其二,金融科技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服务互补而非竞争,或赋能于传统金融机构,提供不同于过去的产品服务;其三,企业能够通过金融服务积累产业数据,再通过数据的积累,提供新的服务或建立新的连接,形成网络效应。
 
  如何监管
 
  虽然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速度已全球瞩目,但由于其跨行业、跨区域、与传统金融密切关联等特点,其蕴藏的金融风险也不容小觑。
 
  我国金融市场巨大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满足,国家对金融创新,尤其是科技金融一直持鼓励的态度,所以在一段时期内,我国对金融科技的监管比较宽松。但由于我国法律采用的是大陆法体系,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依靠成文的法律法规,因此灵活性和时效性相对不足。比如,目前行业内诟病的按行业属性主管部门的监管,不符合金融科技发展需要,形势发展在倒逼监管部门出台有效的措施。
 
  传统的监管理念、监管模式、监管手段以及监管体制机制难以胜任对金融科技的监管。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长李爱君直言:“国内的监管制度已经滞后,技术很可能会解决原有的金融风险,但是这可能会突破原有制度,甚至违反禁止性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制度可能就制约了创新。”
 
  2016年后,我国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整顿,对金融科技的监管已从被动监管向主动监管改变,由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转变。也有人提出,我国可采用“穿透式”监管方法,强调透过业务和产品的表象,分析创新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判定业务本质属性,明确创新活动应遵循的行为规则。
 
  唐清利认为,“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在创新时要守好法律底线,注重防范风险,做好产品信息披露,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未来,我国监管模式应当做到既鼓励创新,又审慎监管、及时监管和有效监管。”
 
  “2008年以来,整个金融机构收取的监管费用超过3000亿美元,全球增长492%,监管力度空间加大。但我认为金融科技领域的监管不能走极端,要有预见性,要适度鼓励创新,特别是要实事求是。”赵广智说,“一方面要预判到潜在的金融风险,把涉及金融的部分纳入监管范围,对金融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加以遏制;另一方面,要看到金融科技是新生事物,需要一定的宽容和发展空间。比如,我们目前有很大争议的现金贷等产品,许多伴随着超高利率、误导借款人、暴力催收等行为的公司需要严格规范。但是也应该看到,这类产品确实满足了一些人的真实需求,帮助一些人解决了他们现实问题,是有积极意义的,因此也不能一棍子打死。稳定的、可预期的监管行为,才能够让市场有序发展,提升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与监管的关系,京东金融CEO 陈生强介绍说,京东金融的所有产品上线都要经过产品审核委员会的审核,一些尚没有明确法律规范或者监管要求的创新之处,需要积极与监管部门沟通,通报产品的设计理念,通过沟通化解信息不对称和误解;在用户权益保护层面,用户权益保护委员会要设计制度,确保用户提出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极力避免发生群体性金融风险事件。
 
  在杨涛看来,“金融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但在有效的制度下,可以突破风险,更好地发展。
 
  一方面,对金融科技安全的争议,要考虑用监管手段去干预;另一方面,不该夸大金融科技的负面影响,毕竟其最大的风险来源还是在于整个金融系统的问题。当然,衡量金融科技的成功与否,不能以市场是否赚钱来划分,而要看其能否补足传统金融体系的短板,能否助推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
 

标签:2018年第1期 金融科技时代 
上一篇:京东金融领跑
下一篇:金融科技时代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