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参加家具行业的会议,在座的人讨论得非常热烈,业内人士承认有工匠精神存在,一个最明显的案例就是,木匠出身的领导带领的家具企业,产品质量普遍好一些,而其他专业出身的领导带领的家居企业,相对差一些。
今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工匠精神是需要用高价来维持的。
瑞士手表是精密机械与工匠精神相结合的典范,大师菲利普·杜佛则把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他曾说:“对我而言,做表必须这样:机芯、表盘、表壳甚至每一个螺丝和凹槽都必须是我亲自打磨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完美,哪怕是隐藏在肉眼根本看不见的角落。机器是做不出这种感觉的。”从15岁到60岁,他一共做了165块表。
他说,“我做的每一块手表,我都知道它在哪里,所有买过我的手表的人我都认识。每到圣诞节,他们会给我寄圣诞卡,我到日本的时候,人们会来看我,和我一起待上10分钟,聊聊他们的表,让我觉得很温暖。”
任何一种奢侈品的传承,都来源于细节和精神层面的极致追求,但我们不能忘记一件事,这些手表都!很!贵!
香港苏富比2012年珍贵名表春季拍卖会上,杜佛的一块粉红金双轮双置大小自鸣三问腕表以482万港元(含佣金)成交,大家认可杜佛制表的诚意,并且相信,百年之后杜佛的表必然升值。
中国沿海曾经也有不少红木艺人,用一生的心血精心制造红木家具,而现在所剩无几,即使剩下的也被粗糙制造的产品挤出市场。绝大多数消费者怀着赚便宜的心理,希望以淘宝价买到优质商品,对不起,这种恶性竞争的环境下,是不可能出现工匠精神的,绝大多数未被认可的工匠会饿死。
现在,所谓的苏州刺绣可能是河南刚到苏州的广场舞大妈绣的;打着景德镇标记的“名家瓷器”很可能是三传弟子制造的;家具、服装行业一些所谓的设计师拿着照相机四处拍,在裙边、桌脚稍作修改就成了自己的设计。关键是,居然没有法律手段能有效阻止这种行为。
除了给受到市场认可的工匠以高薪,严厉打击造假行为,还要发展培育工匠的制度。
培育工匠有两种制度,传统的学徒制和高效的、体面的职业技术培训。瑞士有2/3的学生选择做学徒,学徒制是瑞士钟表业成功的一大法宝。中国则要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专业职业教育,让爱做西点的做西点,爱做旗袍的做旗袍,爱做钟表的做钟表,才能避免工匠精神灭亡之忧。
而我们现在的制度,从教育到薪酬到造假到价格竞争,都是在杀死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