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李华萍:敢为人先

时间:2021-9-12 11:16:37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在困境中,“ 躺平”“随波逐流”是最容易的选择,但韧劲十足的李华萍却每次都选择率先迎难而上:第一个在下岗的文件上签字,带头倡导商户讲诚信,带头做公益……

  2021年6月30日傍晚,李华萍开始装扮起来。她特意选择了一只玫红色的鲜亮口红,画了一个精致的妆容,将烫染好的卷发用吹风机打理成型,穿上前两天新买的水墨印花中式上衣和黑色高跟鞋。晚上接近12点时,她赶到了天安门广场,准备明天的观礼。深夜的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来自全国各界的代表齐聚一堂,大家有条不紊地安检、进场。虽然整个晚上没有睡觉,李华萍却丝毫感觉不到困意。


李华萍:敢为人先


  7月1日上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中梯队在党旗指引下飞过天安门上空,李华萍有着说不出的激动。

  “前期工作人员问过我身体能不能吃得消,我说我可以,这样至高的荣誉我肯定要珍惜的。”李华萍说。


李华萍:敢为人先

顾客在宏力茶庄购买茶叶


李华萍:敢为人先

李华萍带领善道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到昌平残疾儿童福利院慰问儿童和孤寡老人


  带头下岗


  1996年的一天,福建浦城仙阳茶场场部再次召开下岗动员大会。虽然已经有几个月没有拿到工资,但是没有一个工人愿意去台上签字,因为只要签字,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这份工作。这时,担任茶场机关团总支书记的李华萍走上了主席台。当她拿起笔正要签字时,领导轻声说:“李华萍,你要想好了,单位没想让你下岗。”李华萍的笔停在半空中,她楞了一下。从一年前开始,工资就接不上了,天天开动员会,没有一个人签字,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总要有个带头的。想到这里,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下,李华萍落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趁这个机会,多陪陪孩子,也给自己充充电。”签字前,李华萍乐观地想着。然而,第二天,当她看着工友们照常去上班时,内心巨大的失落和难过令李华萍始料未及。“连着好几天不敢出门,也没有勇气回娘家。”父母还是得知了消息,“什么都要逞强,连下岗也要逞强。”父亲的话,加重了李华萍的焦虑。

  人总不能让生活压垮,得自己找出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华萍迅速调整状态,开始思考自己还能做些什么。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她决定走上从未想过的经商之路——将正宗福建茉莉花茶拿到北京售卖。

  带头讲诚信


  到北京后,李华萍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借款加上贷款,一共筹到30万元,但城区一间店面一年的房租就要50万元。”怎么办?李华萍夫妇在北京找了两个月的店面,仍旧没有进展。“打仗时,毛主席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我们何不试试?”丈夫的一席话,给李华萍带来了新的思路。1996年10月,夫妻俩在昌平区沙河镇开了北京宏力茶庄第一家店。


李华萍:敢为人先

北京浦城企业商会向浦城县灾区捐赠善款


  要想在异乡站稳脚跟,首先要打响品牌。开店之初,店里主要售卖福建茉莉花茶。在丈夫承包家乡一个茶厂之后,夫妻二人实现了茉莉花茶产供销一条龙模式。“我们的茶采用的都是当年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它就像北方的头茬香椿,味道好,营养价值高。”北京宏力茶庄严格按照茶叶等级定价,从不掺杂掺假,很快便受到了顾客的欢迎。“1996年年底的时候,顾客已经在排队买茶了。”第二年开始,一些老客人为了家人喝茶方便,便纷纷劝说李华萍开分店。在老客人的帮助下,1997年10月,北京宏力茶庄阳坊分店正式开业。


李华萍:敢为人先

善道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庆华诞迎重阳”联欢慰问活动走进沙河敬老院


  2000年,沙河镇工商街实施道路拓宽工程,道路两边的商户面临搬迁。然而,当时大多数商户都不愿意搬迁。因为搬迁就意味着半年的生意没了着落。此时,宏力茶庄刚刚新装修完毕。在政府组织搬迁户开会时,大家都看着宏力茶庄,因为宏力茶庄的买卖最大、耗资最多,一旦搬迁,损失最重,只要宏力顶住了,他们就可以借口不搬。一番思虑过后,李华萍再一次拿起了签字的笔。

  “要服从大局,不能只顾着个人利益。”这一次,她又成为第一个在搬迁同意书上签字的商户。虽然宏力茶庄直接受损2万多元,间接受损6万多元,但是李华萍说她不后悔这样做。

  2003年,经过党组织多年的考察和培养,李华萍光荣入党。成为党员后,李华萍对日常经营要求更严格,标准更高了。随着顾客的增多,茶叶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妹妹李华琴辞掉老家的财务工作,到北京来帮忙。一年夏天,有位顾客打电话要订防暑茶,李华琴称茶叶时,不小心把茶末一起称了,李华萍看到后,很严厉地批评道:“咱做生意讲的是诚信,做的是回头客,可不能以次充好!再说,我还是个党员……”“党员怎么了? 党员做买卖也得挣钱呐!”李华琴很不高兴地回应着。

  “党员要挣钱,但党员要挣干净钱,不能挣昧心钱!”李华琴回忆说,姐姐的声音不大,却斩钉截铁。

  茶叶店的老主顾戈戍恒是一位沈阳籍军人,自从1996年买了李华萍的茶叶后,就再也没去过其他店买茶。第二年,戈戍恒转业回原籍,离开北京之前,他特意到茶庄买了十多斤茶叶带回老家。没过多久,李华萍又接到了他的电话,询问是否可以再邮寄一些茶叶。原来,戈戍恒不但自己喝茶,还将茶送给了亲朋和同事,茶叶也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李华萍一口答应了,邮寄时,李华萍不但自付了邮费,还附赠了礼盒。就这样,李华萍一寄就是20年。

  2016年,戈戍恒突发脑溢血去世,他年迈的老父亲以为再也喝不到宏力茶庄的香茶,情急之下,他打通了李华萍的电话,带着哭腔说:“李总,我儿子没了,不知道还能喝到您的茶叶吗?”李华萍得知消息后非常伤心,她询问了相关情况,并对老人许诺说:“老爷子,您放心,只要宏力茶庄在、我在,每季照旧给您邮寄一次,保证让您有茶喝。”直到现在,李华萍仍旧坚守这个承诺。

  2 0 2 0 年,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茶庄生意不好,偏又赶上福建茶厂来京的运输车苫布破口漏雨,远道运来的优质茉莉花茶受了潮。李华萍心疼极了,她拆开包装一箱箱仔细看过后,咬咬牙说:“这样的茶不能再上架卖,扔掉吧。”茶庄几个员工立刻上前阻拦,“这些纸包装桶可以换成新的,潮了的茶叶可以烘干再卖!

  质量受影响,可以降低等级销售,总比倒了强吧?“面对几十万元的损失,李华萍毅然说道:”做买卖要讲诚信,诚实守信才是立足之本。“

  带头做公益


  “老板,我想买罐茶叶。”腊月的一天,茶庄进来一位老人。临近年关,这位老人怎么独自来买茶呢?出于好奇,李华萍便与老人攀谈起来。


  当得知老人自己住在沙河镇敬老院时,她感到一阵心疼。老人告诉她,敬老院里一共住着15位老人,有的无儿无女,有的孩子忙于工作无暇照顾。李华萍拿出来一罐茶送到老人手中:“茶送您了,不要钱,拿回去过年吧。”看着老人离去的背影,李华萍越想越不是滋味。当天晚上,她便和丈夫商量,去看看敬老院的15位老人。第二天,夫妻二人拿着茶叶、水果和糕点来到了敬老院。一位坐着轮椅的老爷爷,一边吃糕点,一边落泪,掉落在地上的糕点碎渣,还要捡起来吃。一旁的护工对李华萍说:“这位爷爷孩子工作太忙,平时老人并不缺吃穿,这是看到你们亲自过来陪他们,太感动了。”

  护工的一番话,在李华萍的耳边久久不能挥散。从那时起,李华萍便下定决心,只要有时间,一定多去看看老人。此后,每当李华萍和其他企业经营者一起聊天,便和他们讲敬老院老人的故事,在李华萍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企业家参与了进来。

  这些年,李华萍成立善道志愿者服务队,结对帮扶了不少残障和贫困儿童。“当我踏进福利院的大门,看到或是坐着轮椅或是被护工抱着的患有脑瘫、肌肉萎缩症等疾病的孩子们眼神中的渴望,我想,应该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爱和希望的种子。”李华萍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推动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关爱孤儿、残疾儿童的重要意义。

  20多年来,李华萍先后为抗震救灾、捐资助学、抗击疫情等捐款捐物累计50余万元。

  在宏力茶庄店庆20周年之际,李华萍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和中国个协评为“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李克强总理的接见。

  经商25年来,北京宏力茶庄从当初的十几平方米扩大到如今的600多平方米,始终坚持货真价实、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近年来,因为生产成本、人工工资等费用的增加,利润越来越薄,但李华萍依旧能保质保量。

  经过不懈努力,她先后荣获“首都来京建设者文明之星”“北京市三八红旗手”“首都道德模范”“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北京市劳动模范”和“北京市优秀经营者”等荣誉称号。

  “在我创业最困难时,是昌平这块土地收留了我,是昌平人民接纳了我,没有昌平政府和人民的支持与厚爱,就没有宏力和我的今天。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必须抱着感恩之心去回报社会。” 李华萍说,北京就是她第二个家,她和很多老主顾已经处成了亲人般的关系,她要铭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将这份感恩之心转化成奉献社会的热情和力量。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