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全国两会后,中小微企业将收获哪些政策红利

时间:2020-7-17 10:19:14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国家将从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银行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金融风险防控、强化保险的保障服务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又是一年全国两会时。

  2020年是一个特殊之年,在全国抗疫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全面复工复产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国际贸易投资萎缩,大宗商品市场动荡。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增大。在这个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资金短缺、租金负担重、员工工资与社保费用的压力较大、水电费等开支大的问题更加凸显,复工复产之路更显艰难。全国两会能给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带来哪些利好政策?无疑成为广大中小企业家的殷切期盼。

  毫无悬念,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及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小微企业被提及14次,被视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关键。如何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减低企业成本,提升金融支持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国家将从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定银行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金融风险防控、强化保险的保障服务等方面,继续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为了保证各项惠企利民政策真正落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今年国家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拟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将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将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资金直达市县基层,主要用于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
 
全国两会后,中小微企业将收获哪些政策红利
  5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处户外大屏幕上滚动播放2020 年全国两会“金句”(图/cnsphoto)

  建立中小微企业友好型金融业务模式
 
  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中小微企业的头号难题。为了提高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降低综合融资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

  “通常,商业银行更愿意锦上添花,贷款给体量大的规模型企业。其实小微企业融资渠道较单一,更需要得到金融机构的支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央行和银监会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向中小微企业适度倾斜授信额度和贷款资源,让金融机构拿出更多信贷额度来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银行要转变观念。”刘俊海说,贷款应优先向信誉较好的中小微企业倾斜。银行要进一步加强尽职调查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建好诚信中小微企业客户的数据库。这方面,银行可与市场监管部门数据对接,把企业的信用信息(守信激励与失信制裁)、股东信息、法定代表人信息与控股股东信息都能够全面、深度、精准掌握。
 
全国两会后,中小微企业将收获哪些政策红利
  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通“堵点”、补“断点”,积极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原材料等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推动经济向好发展(图/cnsphoto)

  “ 银行还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的额度。”刘俊海说,“原来卡住中小微企业贷款的门槛,如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额、利润规模与营收规模等都可以考虑下调,以鼓励成长型的中小微企业在获得融资以后可持续发展。”

  中小微企业的另一重要资金来源是民间融资。刘俊海建议修改司法解释,“可以考虑将24%的年利率保护上限降到12%以内,倡导民间融资渠道的公平、理性放贷。”

  同时,刘俊海建议改变监管机构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传统考核指标,加强对金融监管机构的行政指导,采取奖励与惩罚并存的激励政策,真正把金融机构的抽象口号变成中小微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现金贷款;要继续推动中国金融市场转型升级,指导金融机构创新中小微企业友好型的业务模式,中小微企业友好型的金融机构发展战略必须常态化、法治化、规范化,进而实现中国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由脱虚向实的根本转变。

  “现在是打造一个有温度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的难得历史契机。只要严把风控关,弥补风控短板,对银行、对中小微企业都是皆大欢喜的大好事。”刘俊海说。

  减税降费政策应纳入立法工作计划
 
  为了降低企业成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前期出台6月前到期的减税降费政策,包括免征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免征公共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娱乐、文化体育等服务增值税,减免民航发展基金、港口建设费,执行期限全部延长到今年年底。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所得税缴纳一律延缓到明年。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

  “为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目前各地已出台的惠企政策,主要是申请延期缴纳税费社保、返还失业保险费、申请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减免等等。这些政策主观愿望很好,但都未触及修法层面,可操作性尤其是可诉性、可裁性与可执行性亦有待增强。”刘俊海指出,基于税收法定原则,建议按“急事急办”原则,将减税降费的立法改革措施优先纳入立法工作计划。

  后疫情时代应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回升
 
  受疫情影响,部分中小微企业订单量减少,市场需求萎缩,陷入经营困境。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回升。通过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

  “拉动内需推动经济发展,要‘三管齐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李义平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落脚点是消费拉动,国家政策设计的着力点应该有利于消费拉动。

  一是实行更有效的就业政策,实现更广泛的有效就业。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真正成为自己人,以便广泛而平等地进入各个行业,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要适当注重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研究最低工资水平和就业的关系,使最低工资水平既能反映劳动者的贡献,又能促进就业。鉴于低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高,高收入人群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可以通过适度向低收入人群的转移,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福利水平。要通过政策安排,使更多人加入“双创”。

  二是培养新的消费模式,提升消费层次,培育新的消费群体。在疫情期间,虽然与“动”相关的产业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与“静”相关的行业因为培育出新的消费模式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例如将线上线下融合的生鲜、快餐、线上教育、云旅游等。消费是分层次的,应充分调动不同群体的消费激情,为此,应当培育新的消费群体,例如中等收入群体。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人们消费的后顾之忧。即使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也不是万能的。有些行业、有些领域并不适合推向市场,更适合政府主导。特别是那些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公共安全的领域,例如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等。

  “这些事政府办好了,人民群众便无消费的后顾之忧。有消费便有收入,就能保障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李义平说。

  复工不是简单的“重启”

  “中小微企业现在的困境,表面上是受疫情影响,但背后暴露出的是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问题。”李义平说。

  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缺少有形资产、风险高、担保能力较弱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明显,特别是在产业链各环节,许多企业间往往形成连锁债务关系,当一家经营紧张或倒闭,便会产生生态链一系列恶性循环,抗风险能力较低。另一方面,一些中小微企业技术门槛低,当企业面临低利润时,会挤占流动资金和应付货款,同类产品间恶性竞争,盲目扩张等做法都不利于高质量发展。

  因此,在国家转型升级、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能力是广大中小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实现转型发展的致胜法宝。在国家层面,也将继续鼓励、支持、引导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有体现。

  对于企业来说,复工不是简单的“重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电商网购、在线服务等新业态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继续出台支持政策,全面推进“互联网+”,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因此,中小微企业抢抓新经济风口谋求逆势增长是一个明显趋势。在线买菜、火锅外卖等数字化“宅经济”,在重塑消费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为中小微企业转型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网络诊疗、在线教育、在线办公、智能配送等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各地着力培育的热点。在挖掘扶持政策红利的基础上,企业或可创新“共享员工”等用工方式,积极推行在线办公、远程协作、数字化管理,实现技术、产能与订单等资源共享,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优化供应链管理,用多种途径增强企业竞争力,让复工复产之路走得更顺。

标签:2020年第6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