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汪月霞:坚守初心的女企业家

时间:2020-1-17 11:08:52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以创业促就业,以诚信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汪月霞:坚守初心的女企业家
 
  在江苏省镇江市,有一位优秀的女企业家,她坚持以创业促就业,以诚信创品牌,以质量求生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富裕。她就是汪月霞。

  传承父业 历经波折创新业
 
  199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汪月霞被分配到一个小公司当前台接待,工资待遇一般。

  当年“十一”长假,她回家看望父母,父亲听说她的情况,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孩子,咱农民祖祖辈辈都是依靠这土地生活,还是回来帮我一起种茶吧!”父亲的话令她内心为之一动。

  2002年,汪月霞辞职回乡,来到自家的茶园,一边帮父亲打理茶园,一边刻苦钻研茶树种植技术。回忆起当时,她说:“那时,茶树种植还很原始,种植数量和品种有限,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利润都进了茶叶商的口袋。”这种传统的种植方式维持了10多年。

  要想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一是要改良技术,丰富茶叶品种;二是要更多的土地,扩大种植规模。2013年,汪月霞创办了丹徒区高资茗缘企业管理中心,在村里承包了200亩荒山。起初,由于缺乏经验,她租用了酸性土壤的荒山,种出的茶叶抽检时发现酸性物质超标。面对这批不合格茶叶,汪月霞心绪万千。“如果销毁,不仅一年的辛苦白费了,而且直接经济损失巨大;如果正常上市,将失去信誉,甚至失去市场。”她说。

  在艰难的抉择面前,她最终选择将这批不合格的茶叶全部深埋销毁。面对茶园10多万元的亏损,汪月霞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更加坚定了做好茶叶事业的信心。第二年,汪月霞用家里的三间瓦房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5万元继续种植茶叶。这次,她吸取了上年的教训,种树之前,先找来农科站的专家帮助化验土壤性质,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择肥料。她的茶树不再使用化肥,而是改用环保的、适合土壤习性的菜饼作肥料,同时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来防治茶树病虫害。为了有效控制农残,她对使用的农药严格把关,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用药次数和数量。次年清明期间,她将生产出来的茶叶送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测,发现当年的茶叶完全符合绿色标准,这为她发展种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模是基础,技术是保障。解决了规模化种植问题,汪月霞继续改良技术,丰富茶叶品种。

  2015年,汪月霞创办了丹徒区高资水月雨家庭农场,先后引进龙井系列、浙农系列、白茶1号等茶树品种,推广使用有机肥、配方专用肥,推广黄化茶树引进与栽培技术、茶叶清洁化机械加工技术、绿茶连续化做形技术等,开展生态茶园管理技术试验示范,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同时,为有效提高茶叶制作效率,她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制茶设备,从茶叶选料到成品装箱全程自动化。

  2018年,汪月霞率先在全市尝试使用夏秋茶叶生产抹茶,将夏秋老茶叶变废为宝。目前,她正在着手筹建公司,预计公司年销售茶叶系列产品总额超过2700万元,年上交税收100余万元。

  真心扶贫 带领村民同致富
 
  十多年来,汪月霞的事业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

  2008年,为了增加收益,汪月霞开始尝试“种养配套”模式,在茶场养了上万只山鸡。然而,一场罕见的暴雪让上万只山鸡几乎全部被冻死。第二天,当她从悲痛中醒来,推开房门时,发现有几十位乡亲排队在门外等候。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上前拉着她的手安慰道:“孩子,干事业哪会都这么顺当,今年不成,明年再来,总会有翻身的时候,我们都是你的后盾。”乡亲们把家里的积蓄拿了出来,帮她度过了这个寒冷的冬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过乡亲们恩惠的汪月霞,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暗暗下定决心,要帮乡亲们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2009年,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村里零星分散的茶农不仅没挣到钱,不少还赔了本,极大地挫伤了茶农种茶的积极性。茶农急,汪月霞更急。她意识到,只有组织茶农“抱团取暖”走联合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翌年2月,她倡导并牵头成立了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首批就有120多户茶农加盟,初步形成了集茶园管理、原叶收购、茶叶炒制、推广销售于一体的合作格局。

  合作社成立之初,部分农户缺乏资金,汪月霞就将自己茶园培育的茶苗免费送给他们;村民对茶叶的销路缺乏信心,汪月霞就与他们提前签订供销合同,帮助他们排除后顾之忧;碰上不懂种植技术的村民,汪月霞就定期举办茶叶种植技术培训。她还经常深入村民的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茶叶科学种植技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民,她不但进行种植扶持,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还高价收购茶农的茶叶鲜叶,尽己所能帮助茶农脱贫致富。

  2014年,为了帮助合作社实现技术和品质提升,汪月霞先后奔赴扬州大学等教学科研单位,与他们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茶叶培植基地,为茶叶生产技术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植基地坚持“合作社+农户”运作模式,以江苏农林学院、市区农委、赵亚夫科技团队为技术依托,形成了先进科学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同时,合作社与丹徒区消协建立了消费者维权保护监督站,保障了合作社销售的茶叶质量。

  2016年,合作社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二次返利机制,在年终结算后,从利润中拿出45%,给合作社成员按照出资比例和产品收购数额返利。三年来共返利18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平均每户返利约3000余元。

  汪月霞一方面要求茶农不断优化茶叶种植和制作工艺,另一方面引导茶农注重品牌建设,积极打造名优商标,先后申请注册了“水台月芽”“水月雨”商标。

  在汪月霞的带动和帮助下,合作社解决了1900多位村民就业,村民的年收入由2010年的人均2000元,提高到人均11000元。

标签:2020年第1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