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开启了我国对内放开和对外开放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是民营经济崛起、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历史,是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角色与共存方式的历史,是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实现了从“拾遗补缺”到“必要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历史性飞跃,其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法律地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为民营经济打造更大舞台
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公布。《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良好营商环境的打造者,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商事制度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营造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围绕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给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便捷的准入环境。
2019年以来,准入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企业准入更加方便快捷。实现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8.5天的目标,新设企业350.5万户,日均新设企业1.94万户,同比增长7.1%.企业注销制度不断完善,全国71.79万户企业通过简易注销程序退出市场;产品准入改革积极推进,将44种强制性产品调出认证目录、24种产品转为企业自我声明方式,特种设备行政许可子项目精简50%;国家标准平均制定周期从40个月压缩至36个月,21万家企业公开了102万项标准信息;全面推进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改革,平均办证时间由原来60天缩短为2—3个工作日;知识产权注册便利化改革继续提速,商标审查周期缩短至5个半月。宽松便捷的市场环境鼓励众多创业者进入市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国个体工商户达8162万户,私营企业达3468万户,全国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4.04亿人,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个体私营企业群体庞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然而,个体私营企业要实现优胜劣汰、创新发展,需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将公平竞争审查作为约束政府行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手段。加强和优化竞争执法,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监管,注重执法的综合效应。2019年上半年,反垄断执法不断加强,在原料药、建材等领域开展的集中执法行动中取得显著成效;价格监管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持续推进,大力规范涉企收费,加强医药等重点民生领域价格执法,开展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立案2.1万件,罚没款6.82亿元;商标、专利实现综合执法,查处专利侵权假冒案件6529件、商标违法案件1.15万件。持续优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大大推动了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
打造高效创新的监管机制。在新形势下,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探索创新市场监管体制,强化监督执法,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监管效率大幅提高。2019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融合,纳入25大类69个抽查事项;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覆盖面不断扩大,汇总15个部门646项随机抽查事项,联合生态环境部等部门抽查国家级资质认定检验检测机构比例达8%;信用监管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共归集涉企信息6.29亿条、日均查询量587万人次,2018年度全国企业年报率达到90%以上,全国经营异常名录实有市场主体530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53.6万户、联合限制“老赖”40.7万人次。
创新发展的市场监管机制厘清了个体私营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职责和关系,有利于个体私营企业加强自律,切实落实主体责任,主动依法依规生产经营。
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政商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绕不开、躲不过的一个内在要素,个体私营企业在办证办事的过程中,对政商关系的感受最为直接,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需求更为强烈。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整合系统力量,加强工作创新、畅通工作渠道、深化教育引导,为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以扩大商事制度改革效应、优化营商环境为牵引,紧紧围绕市场准入环境、市场竞争环境和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构建社会共治新型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助手作用,充分发挥服务个体私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作用,为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打造更大的舞台。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个体劳动者和相关组织的桥梁纽带,面向广大个体劳动者和相关组织的政策法规的普及者、深化改革的推动者、能力素质的提升者、党的建设的组织者。中国个协自建会伊始就在助推个体私营经济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重服务,化解民营经济发展痛点。中国个协因需而动,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招商引资、商务考察、人才技术交流等活动,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自2015年起,中国个协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全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已经成为全国民营企业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载体、了解掌握民营经济政策的重要渠道,在提升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民营企业创业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国个协积极了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状况,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开展统计分析,组织理论研讨和高层论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参与民主协商职能作用,近些年陆续开展了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调查,营商环境与民营企业家评价指数调查,2019年度制造业中小企业质量及经营现状调查,为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提供参考。
积极组织开展会员企业培训,不断提升会员企业的能力素质。仅2018年,全国各级个私协会组织各类业务培训班10008次,参训会员119.79万人次。组织会员参加各类职业技术等级考核评定共计578次,参训会员达4.96万人次,有1.77万人获得证书。
开展双创指导,助推民营经济发挥增加就业作用。
开展创业创新就业指导,组织人才引进、用工招聘、岗位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发挥个体私营经济在创业创新、就业再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民营经济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招工难”与“就业难”
的双重窘境。中国个协指导各地协会积极发挥民营经济领域扩大就业主渠道作用和促进创业生力军作用,帮助、引导下岗人员实现就业。针对沿海地区“用工荒”和西部省区务工人员“找工难”矛盾,协调地方个私协会搭建跨省劳务用工对接平台,帮助解决企业用工和劳动力找工难题。制定《帮扶小微企业成长及宣传活动方案》,下发《关于开展帮扶小微企业成长及宣传活动的通知》,收集百家帮扶新设立小微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典型经验和案例进行宣传。2018年,组织就业再就业活动3584次,帮助54.51万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
及时宣讲政策,助力个私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在中国个协开展调研的过程中,很多民营企业反映,在政策理解方面有困难,政策获得感相对较弱。中国个协立足会员需求,当好政策法规的普及者,宣传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个体工商户条例》《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和《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与个私经济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推动普法教育不断深入。
尤其是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中国个协从自身出发,加强对相关扶持政策的学习,理清政策要点和实施路径,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政策宣讲;发挥个私协会的网络优势,针对个体私营经济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广、经营领域宽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解惑;运用各种宣传媒介,提高政策宣传的鲜活性、时效性和针对性。
同时还指导各地协会创新服务手段,开展咨询和义务帮助办理企业年报等服务工作,为编制年报、无上网条件及网上操作有困难的会员企业排忧解难,使企业切实享受商事制度改革红利。
以党建为抓手,当好党的建设的组织者。中国个协不断推进“小个专”三个重点领域的党建工作,完成《“小个专”党的组织覆盖问题课题研究》;组织开展系统非公党建工作骨干弘扬井冈山精神红色主题教育活动,两年350人参加;坚持每年召开一次全国个私协会系统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座谈会,通过现场观摩、座谈讨论、选树典型、总结经验,深入推进协会系统和会员企业党建工作。各地各级协会也在中国个协的号召下,在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发挥党组织实质作用,促进个体私营经济提升发展方面积极努力。截至2018年底,依托各级个私协会建立的党组织总计4.6942万个,全国各级个私协会会员中有党员131.38万人。
发挥好“娘家人”的作用。中国个协自成立之初就承担了反映会员合法诉求、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的责任。近年来,随着市场主体数量增多,会员需求日趋多样,会员对法律咨询和维权服务的要求越来越多。中国个协建立会员间沟通互助渠道和诉求反映通道,调解会员经营纠纷,反映会员合理诉求;支持会员依法维护财产权、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等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公平竞争权益保障的不断强化,协助营造依法保护会员合法权益的法治环境。截至2018年底,全国各级个私协会组建法律维权服务机构2516个,聘请律师1798人。2018年受理侵权案件总计约3.02万件,已处理2.55万件,处理率达84.44%。
民营经济作用凸显
纵观民营经济40年的发展轨迹,勇于突破旧框框,大胆闯、大胆试,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一条重要经验。
基于这个前提,在生存和利益的双重激励下,蕴藏在民众中的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焕发出来,转化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平稳态势和良好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点,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力推进改革发展,“放管服”改革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打开了广阔的大门,个体私营经济、小微企业呈现出“井喷”式发展态势:从市场主体户数来看,截至2019年11月,个体工商户户数从2012年的4059.27万户增至2019年的8162.5万户,私营企业户数从2012年的1085.72增长至2019年的3468.4万户,全国个体私营从业人员达4亿人。全国市场主体实有注册户数从2012年的5494.8万户增长至12191.4万户。
从吸纳就业人员数量来看,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员数量从1978年的14万人,增加到2018年10月的15245.63万人,增长了1088.97倍。私营企业吸纳就业人员数量从有统计数据的1989年164.01万人,增长到2018年10月的21031.66万人,增长了128.23倍。
从资金数额来看,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数额从有统计数据的1981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8年10月底的62685.05亿元,增长了13627.19倍。私营企业注册资金从1989年的0.008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10月底的207.79万亿元,增长了25973.75倍。
数据显示,民营企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为振奋人心的一组数据是: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这说明新一代民营企业家正在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的基础上,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毋庸置疑,民营经济正焕发着更加强大和持久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