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对于经济的焦虑在2019年前两个月似乎并没有散去。过去的一年堪称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阵痛之年——中小企业资金难以为继,企业债务违约频发,民企上市公司投身国资,非银行金融机构被严格监管,制造业不景气度加深,股市再刷新低,投资市场不知何去何从……2019年现象似乎并未好转——1月份PMI为49.5%,处于荣枯线以下,这让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走入了衰退前的滞涨期,并开始研究衰退时期的投资理财策略,以至于经济学家周金涛的康波周期论成为开年的第一热词。
其实,这种恐慌大可不必!走入中速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成长的规律使然,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之所以有如此剧烈的疼痛,是因为严格防范金融风险,供给侧改革深化,人口、资源等红利消失而技术红利尚未建立等一系列事关未来几十年国运的重大事件产生了叠加效应。
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中国经济发展的“L”型走势的底在那里,但是可以明确的是,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依然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和潜在的强大动能。
13亿以上的国民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中产阶层的占比还在持续增加,内需存在巨大的激发空间;中国的制造业拥有全球最全的门类和最完整的产业链;国内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已经超过一些发达国家;国家转换动能的态度坚决,国民致富愿望迫切;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更重要的是,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清醒认识和行动。
加速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严格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持续推进去杠杆,强化核心产业技术动能,持续扩大内需市场是最为关键的问题。值得高兴的是,国家正在推动一系列结构化调整的政策落地。
在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之下,M2的增速已经下降到8%左右,这是十几年来的最低水平。流动性的释放开始逐步具有定向的指标,重点聚焦在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当相关政策出台后,实业民企的资金饥渴或将缓解。
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占国内GDP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风险控制线,多而高的杠杆是中国经济的不定时炸弹。据了解,国家正推进稳步去杠杆举措,小步慢跑。
管好房地产是防范系统金融风险的关键,庆幸的是我们看到这个行业的相对稳定。
一系列政策扶持正指向科技进步的诉求。海外并购非技术类项目已被叫停,资金与市场将大力带动中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命生物工程、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战略性领域进步。
减税的效果将逐步显现,管好房地产价格,从楼市中解放一部分资金,就会扩大内需,这将是天量级的规模。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对中国经济报以十足的信心,虽然处在暗夜,但是黎明的曙光已经隐隐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