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只有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家投资兴业,并将企业留住、发展好,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才能让地方经济焕发生机和活力。
坐落于中国(辽宁)自由贸易区营口试验区的宝山公司是一家拥有6家公司、横跨5个行业、生产百余系列、上千种产品综合型集团公司,拥有职工300余人,资产过亿元。这与其创业初期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宝山公司是与营口一起成长起来的,它见证了营口营商环境的日趋完善。
降低创业成本
“春江水暖鸭先知”。一个城市的营商环境如何,企业家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
“政府这些年来为企业办了很多实事,我们的企业从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集团企业,离不开营口市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帮助和扶持。”辽宁宝山生态涂料有限公司(以下称“宝山公司”)党总支书记姬超说。
宝山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丛立学(宝山公司董事长)在营口一手创办起来的。
当时,丛立学还是营口某国营铝材厂技术部门的一名干部,她所在的厂子因经济效益不景气,已有一批职工下岗失业。拒绝了几家民营企业的高薪邀请,丛立学决定凭借自己掌握的技术自主创业。
1997年,丛立学借资两万元,带领十余名下岗工人和进城务工农民开始办工厂。最初,她的工厂只是一个没有玻璃、四处透风的废旧厂房,夏季蚊虫叮咬,冬季酷寒难耐,在这样的环境里,丛立学带领团队进行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将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从高温封孔剂优化为低温封孔剂,使封孔温度由原有的98度降低到30度,节省了大量能源;她又在旧物市场购买旧设备,生产出新型无焊接式挤压成型电子散热器。在产品推广初期,丛立学还亲自上门展示推销产品。在全体员工的努力下,新产品开始得到认可,市场陆续被打开,宝山公司获得创业第一桶金。
“发芽”仅仅是第一步,“存活”和“健康成长”才是关键。在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宝山公司依托营口市良好的营商环境,逐步发展至今日的规模。
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优势,营口市于1992年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
高新区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硬件及软件设施,作为生态环保类创新型企业的宝山公司也入驻高新区。
为了减轻企业成本,高新区内实行了一系列土地优惠、税费减免政策。早在宝山公司进入园区时,针对高新区园区内厂房用地,政府便实施了缓交土地购置费的政策。“当时厂房土地购置费用是每平方米20元,政府考虑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让我们先按每平方米7元交费,其余费用等几年以后企业发展起来再补交,这样就在初期为企业节省出几十万至100多万元的流通资金。这对于刚开始发展的小企业来讲,确实是很大的帮助。”姬超介绍道,“此外,营口市政府还对园区内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基础保障。当时政府实行三通一平,三通是通水、通电、通路,一平是场地平整。”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政策不断完善。2013年出台的《辽宁渤海科技城鼓励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优惠政策(暂行)》中,政府又针对土地租金、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等给予对象企业更全面的优惠。这些政策成为企业成长的推动器。
人才引进和品牌培育
为加快推进辽宁渤海科技城暨辽宁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013年开始,在科技研发和IT、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以及高技术服务业领域,营口高新区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高层次紧缺人才及高技能紧缺人才,打造“人才特区”。
随后,高新区陆续出台《鼓励投资和促进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辽宁渤海科技城暨辽宁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人才引进暂行规定》,明确了引进高新技术人才,以及重点项目研发的奖励措施。例如,为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人才提供10—1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专项用于个人科研使用;免费提供50—100平方米的专家工作室或按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实验室;对创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其中,晋升为国家级的补贴100万元,省级的补贴20万元等。
“遵重知识,爱惜人才。”也是丛立学创业过程中十分重视的一环。
“宝山公司的成长过程也是青年人的成长过程,更是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过程。”丛立学说。据姬超介绍,营口市政府为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从三方面帮助企业引进、培养人才:一是人员空降。从全国各地招揽企业对口人才,协助企业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厂工作;二是组织大专院校应届、往届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协助企业和省内多所大学建立厂校合作关系;三是请专家学者到企业来培训讲学,培养企业内部人员,帮助他们进入企业研发中心,成为技术骨干。
在政府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下,宝山公司在2004年成立企业研发中心,到2004年下半年,研发中心升级为市级研发中心。丛立学亲自主持和设计新产品、新工艺,亲自参与产品试验索取笫一手资料,极大地鼓舞了研发人员的积极性,每年都要有十余个新产品问市,随后,企业的研发中心也顺利升级为省级研发中心。
在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中,对于专利和名牌申报做出了明确规定:对新获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25万元,对新获国家免检产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新获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新获专利并经授权的企业给予奖励。其中,国外发达国家发明专利每件3万元,国内发明专利每件1万元,实用新型专利每件3000元;对实施产业化的专利,按专利产品所创造的增值税、所得税的区本级留成额给予连续奖励三年。其中,第一年等额奖励,第二年50%奖励,第三年30%奖励。
“宝山公司在相关部门的指导扶持下,于2006年荣获得省名牌商标,同时获得政府奖励的50万元。2014年宝山公司荣获中国驰名商标,营口市政府和区政府各奖励了50万元,这些资金奖励对企业是很大的鼓舞。”姬超说道。
简政放权
近年来,营口市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改善政商关系,提高政府服务意识,简政放权。
营口市开展商务领域重点企业项目精准帮扶专项行动,通过开展精准帮扶行动,实行“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保姆式”服务。
“企业创办初期,有很多手续需要办理,比如需到电力部门、自来水公司办理水电进厂,到环保部门、安检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的各项手续。当时,我们办理这些手续的时候,都有园区专管领导亲自带领我们到相关部门办理。另外,政府还组织企业培训,在生产经营方面给予企业很多指导,让企业少走了很多弯路。”姬超介绍道。
在简政放权方面,营口市分11个批次先后取消、下放了1969项行政审批等事项,随着一大批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许可以及对企业的资质资格认定等含金量高的事项被取消和下放,并以减权清单的形式对外公布,有效释放了改革的动能和红利。
2017年,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在“39证合一”的基础上继续大胆创新,推行“46证合一”改革,其中,在营口片区范围内把《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备案登记证》《保险经营保险经纪业务备案》等46项证(表)
通过设置动态二维码的方式全部整合到营业执照。
随着政策的落实,企业切实感觉到了便利。姬超介绍说:“省政府在自贸区130多项权力下放之后,现在办事的程序和手续都有所削减。比如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办理,之前需要层层审批,从区里到市里再到省里,耗费时间长。现在政府组织评审人员来自贸区,在自贸区就可以办理,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
2017年4月,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营口片区挂牌成立,营口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充分发挥自贸区、高新区和综保区等创新载体的叠加效应,超前想、超前做,先行先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成果成为营口新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