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30年个私经济变迁

时间:2016-12-27 15:14:24   作者: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政策催生了个私经济发展;个私经济发展促成了个私协会的成长;个私协会的成长促进了个私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共治格局
  新中国成立以来,个私经济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道路。
 
  建国初期,我国的老个体工商业者依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潮及相关运动的影响,个体工商业者地位不断降低,从业人数不断减少,到1978年,个体工商业者仅存14万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个私经济几乎受到了毁灭性打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和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开始浮现。一方面,人们对于生活各方面的需求逐渐丰富;另一方面,由于待就业人口不断增加,国有企业负荷量有限,社会上的无业闲散人员越来越多,就业问题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和发展个私经济以解决就业矛盾成为迫在眉睫的需求。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个私经济迎来了历史性的转折点。
 
  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改革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拨乱反正,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其后,党和政府对个私经济的政策不断明朗,态度越来越坚定,个私经济的发展空间逐渐扩大。
 
  1979-1991年:恢复发展期
 
  1979年到1986年间,鼓励和支持个体经济发展、明确个体工商业者身份的政策渐次出台,迎着政策的春风,个体经济进入恢复发展期。
 
  1979年4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局长会议的报告提出:“现在服务行业力量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了方便群众生活,并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要协助有关部门在城镇多设一些修理、服务性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同时,可以根据当地市场需要,在征得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同意后,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的个体劳动……”这为在城镇恢复发展个体经济提供了政策依据。
 
  198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会议提出,要改变过去的劳动制度,摒弃所有城镇劳动力统一由国家包揽,即“统包统配”的办法,推行“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使个体经营成为解决城镇待业人员的一个重要渠道。
 
  在城镇个体工商业恢复发展的同时,起源于安徽、迅速推广到全国的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农副产品大幅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也日益突出。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提出,“要充分发挥各类手工业、小商小贩和各行各业能手的专长,少数要求从事个体经营的,可以经过有关部门批准,与生产队签订合同,持证外出劳动和经营”。随着农副产品集贸市场的相继开放,“长途贩运是投机倒把行为”相关规定的废除,农民纷纷从田野中走出来,从事个体工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非农产业的经营活动;城镇待业人员也积极加入了这一行业。
 
  1 9 8 2 年, 党的十二大再次提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同年12月,全国人大修订《宪法》,进一步明确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个体工商业从业者的身份和地位也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进一步认可。
 
  1979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六个部门党组的报告,给许多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摘掉了加在他们头上的“资本家”的帽子,明确了他们劳动者的身份,使一大批个体工商户得到了解放。
 
  198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路,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指出:“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优势的根本前提下,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是我党的一项战略决策,决不是一种权宜之计。”同时强调,“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劳动者,他们的劳动同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样,都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需的,都是光荣的。对于他们的社会和政治地位,应与国营、集体企业职工一视同仁。”
 
  1983年8月30日,胡耀邦、万里、习仲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了300多位全国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安置就业的先进代表,并在怀仁堂举行座谈。在座谈会上,胡耀邦发表了著名的《怎样划分光彩和不光彩》的讲话。胡耀邦说:“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些陈腐观念,妨碍着我们前进。
 
  在社会舆论中,有些是非标准还不很明确。例如,谁光彩,谁不光彩,怎样区分光彩和不光彩,就不很清楚。到处碰到这样情况,到全民所有制光彩,到集体所有制不大光彩,搞个体的就很不光彩,找对象都困难。
 
  还说什么,当干部光彩,没当干部就不光彩;上了大学光彩,没上大学就不光彩,等等。光彩与不光彩,究竟用什么标准来划分?一切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劳动都是光荣豪迈的事业。
 
  凡是辛勤劳动,为国家为人民做了贡献的劳动者都是光彩的!“他还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事业是充分支持的,对从事集体和个体劳动,为国家富强,为方便人民生活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敬意。“讲话肯定了从事个体经济是光彩的事业,支持了当时遭受歧视的个体经济的存在与发展,也是”文革“
 
  结束之后,中共中央对个体经济最明确的一次表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听到胡耀邦的讲话,个体工商业业者备受鼓舞。
 
  1 9 8 6 年4 月, 全国人大颁布的《民法通则》确立了个体工商户、个人合伙的法律地位,更是给当时在社会上备受争论的个体工商业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时期,中国的个体工商业从业者数量快速上升,从19 76年的14万人恢复到19 8 6年的1845.87万人,注册资金179.72亿元,总产值239.7亿元。
 
  在个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部分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日益扩大,自己单独经营已经力不从心,不少个体工商户雇工经营,其人数超过政策规定的上限,特别是在开采业、手工业、建筑业和饮食业等行业中还出现了一些“雇工大户”,也称为“个体大户”。由于没有获得法律上的正式认可,这些“个体大户”有的混迹于个体工商户里,有的隐形于集体工商业中,备受争议。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芜湖的“傻子瓜子”事件。有人说,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的中国怎么能允许存在剥削?对雇工大户要坚决取缔。甚至有人讲,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的做法是根本错误的,是倒退,是复辟。
 
  面对雇工大户的问题,中央决定实行“看一看”的政策。“看一看”
 
  的政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看不准的问题不急于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和选择权。在既不宣传也不禁止的“看一看”中,私营经济逐步发展起来,地位作用也逐渐显现出来。
 
  1987年1月,中共中央文件《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确定了个体经济长期稳定和私人企业允许存在的方针。
 
  提出,“对农村各类自营专业户、个体经营者要实行长期稳定的方针,保护其正当经营和合法权益”“个体经营者可以雇请一、二个帮手,有技术的可以带三、五个学徒……,雇工人数超过这个限度的私人企业,也应当允许存在”。对待私营企业,“应当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方针”。这些方针“原则上也适用于城镇”。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包括个体私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存在发展的必要性。指出,“实践证明,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目前全民所有制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要求“尽快制订有关私营经济的政策和法律”。
 
  1988年4月,全国人大修订《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87年和1988年,国务院还相继颁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和《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及相配套的税收法规,从《宪法》和法律上初步确立了个私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历史地位。自此,个体私营企业阶层正式获得公开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权利。
 
  1 9 9 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进一步提出,“在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的补充作用,同时加强对他们的正确管理与引导”“发展集体经济和劳动服务企业,继续发展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各种经济成分,发挥它们在扩大劳动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个私经济的低位从“查漏补缺”上升为“补充作用”。
 
  到1991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户数发展1416.81万户,从业人员2258万人;私营企业发展到10.78万户,从业人员183.89万人。
 
  1992-2012年:快速发展阶段
 
  1992年至2012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个私经济飞速发展,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也吸引了全世界目光。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个体私营经济实现了从对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与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飞跃,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投资办厂、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力度,纷纷成立了个体私营经济领导小组或确定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了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并将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下来。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实行公平竞争;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
 
  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投资领域的放宽和政策的松绑让个私企业主备受鼓舞,有条件的个私企业开始做强做大。
 
  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修改宪法,承诺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2005年2月,国务院颁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36条具体措施;2007年,《物权法》颁布;2010年,国务院发布“新36条”。此后,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应的落实措施,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使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到2012年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4059.3万户、私营企业1085.7万户,从业人员合计1.99亿人。
 
  2013年至今:创新发展阶段
 
  在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个体私营经济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发展。2013年至今,中国个私经济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鼓励、支持、引导个私经济围绕贯彻实施“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完善“五大发展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多作贡献。
 
  2 0 1 3 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出对商事登记制度进行改革,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
 
  2014年2月,重新修订发布的《个体工商户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扶持和服务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3月,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新登记企业出现井喷式增长。
 
  2 0 1 6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重申“两个毫不动摇”,强调“ 三个没有变” , 倡导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使个私经济继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迎来了发展的第三个春天。
 
  目前, 全国新登记私营企业1148.1万户,同比增长31.4%,个体工商户2683.4万户,增长10.1%,平均每天新登记个体私营市场主体3.93万户。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重要。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完成了从“拾遗补缺”到“必要的有益补充”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三次大的飞跃,经济地位、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
 
  近年来,个私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个私企业占到全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6%,成为我国最大和最活跃的企业群体,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GDP、50%以上的税收、60%的工业产值;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个私企业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我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个私企业完成的;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也面临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党和国家正在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深化全方位对外开放,营造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我们相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中国个私经济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标签:2016年第12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