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观察 > 专栏

如何让居民存款转化为长期资金

时间:2020-2-29 11:08:13   作者:易宪容     
内容摘要:要发展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为中国居民提供好的投资渠道及好的投资产品;也要发展数字金融,让居民存款更安全、更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
  如何让中国居民存款转化为实体经济所需求的长期资金,是国内近年来十分关注的问题。主流意见是,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不缺少资金,缺少的是能够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中长期资金,是可转化为资本的资金,特别是权益性资金。用金融学的术语来说,就是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银行市场过于发达而资本市场发展滞后。所以,新年开始,中国金融管理层从这方面入手,希望通过金融改革改变这种现状。1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有效发挥理财、保险、依托等产品的直接融资功能,培育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理念,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各类健康和养老保险业务,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这98个字很有新意,是以往关于金融的文件没有提及的新内容,预示着中国的金融政策可能出现大调整、大变动。“多渠道促进居民储蓄有效地转化为资本市场长期资金”更是指向明确,希望推动居民储蓄存款进入资本市场,进入保险市场。

  据央行数据,2019年11月末中国本外币存款余额为197.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2%.也就是说,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金额巨大。同时,中国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前11个月保险数据显示,中国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达3.962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17.9641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48%,发展势头喜人。按照《意见》精神,要培育资本市场包括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让居民部门的储蓄通过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储蓄资金直接进入股市。

  可以说,《证券法》的修改就是围绕这个方向前行。比如公司上市注册制推行,在信息披露机制完善、投资者权益保护等方面下了很大工夫。但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繁荣并非一蹴而就,以市场配置资源为核心的基础性制度能否确立?非人格化的信用制度能否确立?中国的资本市场还需要一系列重大制度改革。

  发展金融科技对中国居民储蓄存款进行数字化财富管理,是引导居民存款安全有效转化为实体经济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的重要一环。目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把整个金融业内外的数据整合起来,创造金融服务新业态,让金融服务的业者、创新者、消费者及监管者各得其所,实现金融服务的自动化、行动化、智能化、创新化,这是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方向。

  所以,让中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安全有效地转化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得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传统金融角度,发展资本和保险市场,为中国居民提供好的投资渠道和投资产品,保证居民财富不受侵害;二是从金融科技的角度,发展数字金融,通过数字化财富管理,让居民存款更安全、更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

标签:2020年第2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