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封面故事

教培市场面临“洗牌”

时间:2021-4-10 12:36:40   作者:臧梦璐     
内容摘要:整顿之下,国内教育培训市场会迎来重新“洗牌”的局面,未来,中国的教育将会向更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而抓手和依托很有可能是经历过本次“洗牌”的校外教培机构

  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对开设学科培训的线下培训机构全面排查,海淀、昌平、朝阳陆续发出了教育培训专治行动的通知。校外培训机构瞬间被推向风口浪尖。


教培市场面临“洗牌”学生在培训机构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英文(图| cnsphoto)


  随着中国教育竞争进入“白热化”,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也愈演愈烈。在重压下,家长一面因校外培训感到不堪重负,一面不得不被裹挟着卷入这场教育军备竞赛。

  巨大的需求催生出巨大的市场。

  从学龄前到中小学,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校外培训机构迅速扩张。与此同时,行业内乱象丛生,虚假广告、低价营销、爆雷跑路、贩卖焦虑等问题层出不穷。

  “两会”后,整治校外培训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在主管部门的雷霆手段下,校外培训机构势必面临规范化和重新洗牌。但教育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市场化问题,要真正解决校外培训机构目前呈现的“病状”,似乎更应该从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体制和社会评价体系开始。

  教育“内卷”

  所谓教育“内卷”,就是教育体系内部对教学的劳动投入越来越大,但教学的效率和结果都没有明显的提高,反而成为一种集体性内耗。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学习竞争压力不断“低龄化”。

  在校园里,这种“内卷化”表现为校区和地方教育系统内的恶性竞争。为了提高本地区或本校的升学率,学校和老师不得不成为这场“教育军备竞赛”的“螺丝钉”。

  在校园外,“内卷化”则表现为培训班遍地开花,教育乱象屡禁不止。近两年,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在线教育企业“学霸君”宣布倒闭,优胜教育也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已经缴费的家长不得不承担课程被迫中断、培训费打水漂的风险,这让整个校外培训信誉度骤减。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家长们一方面都希望孩子身心健康,有个幸福的童年;另一方面唯恐孩子输在分数竞争的起跑线上。这个问题还要继续解决。”家长们焦虑的心态,让教育部门为减轻学生负担而出台的种种举措渐渐偏离了原本的方向。

  早在2018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随后,教育部联合其他18个部门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从校内教学、作业布置、考试评价以及校外培训时长等方面做出“严格依照课标教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坚决控制考试次数”“采取等级评价方式”“控制培训时间”等要求。

  然而,这些措施并不能打消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积极性。“考试题目难,孩子在校内学的内容不足以应试,家长又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只能上培训班。”冯楠住在被称为北京教育高地的海淀区,她为两个孩子报了三个学科培训班。居住在上海市嘉定区的林嘉绮不仅为自己年仅11岁的女儿报了课外英语辅导、数学辅导等学科类辅导班,还报名参加了舞蹈培训、钢琴培训等艺术类培训项目。她认为,校内教学体系趋向“减负”而实际考核难度增加,或许这才是家长不得不掀起一场教育“内卷”的主要原因。比如,在幼儿园的考试题中就出现了“一个盒子里装了四支铅笔、三支钢笔,你至少要取出几只才能够保证拿到钢笔?”这样超出常规计算的题目。说起这种现状,林嘉绮的眉头挤在了一起,她也知道让年仅11岁的女儿上这么多辅导班压力很大,“但又能怎么办呢?”她一边帮正在写奥数题的女儿换笔芯一边说。

  按下葫芦浮起瓢


  家长的焦虑心态和资本的助推助长了校外培训市场的野蛮生长。


  “按下了校内课业压力的葫芦,又浮起了校外培训压力的瓢。”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杨东平形象地说。在疫情蔓延的2020年,在线教育在各轮融资的助推下扶摇直上。

  一时间,从电视广告宣传到互联网大幅广告页面,从公交车站大屏到小区电梯小屏,教培机构宣传似乎无处不在,这些广告中,低价课包成为最成功的引流手段。

  寒假期间,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丹为孩子报了一家知名教育机构的线上低价课,针对一年级语文、数学双科,共十节课,仅需49元。“之前报一门线下辅导课就要近千元,这个价格很划算。”很快,教育机构寄来一个“大礼包”,里面有辅导资料、文具等。“给人的感觉是‘物超所值’。”张丹说。

  随后,报低价课的家长被拉入一个群,工作人员分工明确,“班主任”和“教务老师”在群里一起发广告,不断强调春季课程限时优惠、折扣等。“群里时不时有人提些问题,还有人几天之内会重复发送付款截图,我感觉他们是‘托儿’,真假难辨。”

  过度营销是校外培训市场备受非议的话题之一。除了正常的引流方式,许多培训班鼓吹竞争,“不努力就会阶层滑落”“有钱人家的孩子比你更努力”等等话术成为一些校外培训机构贩卖焦虑、实现销售的技巧。

  资质也是校外培训机构长期被诟病的问题,一些培训机构师资队伍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不具备教师资质。

  不少学生反映,一些培训机构的师资并没有宣传中的质量高。河北的初二学生王治曾在一家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物理和数学,他说,机构为了让自己续报课程,总是声称有好的师资,但实际上课却以各种理由更换老师。

  “有些常年上课的老师并没有教师资格证,还有的老师教育背景确实很好,但学得好不等于教得好。不少机构教师并非师范专业,也没有教学经历,就被包装成名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高效学习力联合创始人张毅玮对本刊记者说。在教学方面,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由难到易的套路式教学……这些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获得揠苗助长式的伪成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此外,培训机构多采取预收费模式,有的甚至用收来的学费做投资。

  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占领市场,以赔钱模式运营。恶性竞争下,培训机构自身也面临经营风险。近两年,培训机构资金链断裂、爆雷跑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净化”市场


  教育“内卷”引起的恶性竞争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系统性文件,2018年国办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各省区市也开始专项治理,成效显著。据当年教育部发文统计,至2018年12月,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万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万所,完成整改25.6691万所,完成整改率94.08%.仅上海一地就关停了1300多家无照经营培训机构,此后,上海市又出台了民办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并严厉打击由培训机构主办的各类杯赛,校外培训市场为之震动。


教培市场面临“洗牌”

小学生在上AR课程


  今年全国“两会”,教培行业再次引发国家层面重视。人大会议共收到400余份议案,超过十余份议案与教育相关,甚至有多条与教育培训相关的意见建议冲上“热搜”。例如,有委员“倡议彻底取缔校外培训机构”。

  对教育培训机构的整顿之风从北京刮起。3月5日起,北京各个区陆续召开教育培训行业的整顿会议,全国教育培训机构皆受影响。“这次动作非常快,预估很快会有教育培训相关的细则出台。”北京海淀区某K12机构创始人说道。

  “课外班的乱象,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

  目前,已然形成了由补习机构、线上教辅平台等相关群体组成的利益链条。“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校长刘希娅调研发现。要想彻底解决因为教育”内卷“而引发的校外培训行业的诸多乱象,不能仅从政策层面”堵“,还要利用好教育的”指挥棒“,在市场”刚需“上下功夫。

  教育评价是教育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门口的标语和宣传栏反映学校教育评价的价值导向,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深刻影响家庭的教育选择和社会教育生态。

  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就要优化教育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从需求端出发,将注意力从关注分数的“一时之得”,转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才能让学生和家长淡化对分数的焦虑。另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应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针对有需求的学生,鼓励学校在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同时注重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

  各市区县都有少年宫、科技馆、体育学校等,希望相关部门协同起来,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建议。

  为数众多的校外培训机构未来将走向何方?

  “市场有这方面的需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家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表示,目前政策只给了“堵”的方案,却没有见到“疏”的表述。

  “我们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在合规化经营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学生家长的需求。”

  从目前出台的政策和实施的举措来看,此次整顿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去年以来备受关注的机构资金管理问题。在2018年整顿校外培训之时,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要求。近日,北京市部分地区为校外培训机构设立了资金“监管人”,预付学费将自动存进监管银行。学生按次上课,学费按相应课时划转至培训机构,以化解机构经营问题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资金风险。但这一举措给校外培训资金链带来极大的挑战。

  另一个是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资质问题。针对部分培训机构无资质、无证照开展培训活动,以充值优惠、买多送多等方式诱导家长一次性缴纳超期高额培训费用等行为,3月23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校外培训风险提示:一是选择有资质正规培训机构。正规校外培训机构须持有《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等证照,并张贴在培训场所醒目位置,且按照办学许可证审批的培训项目来开展培训业务;二是不一次性缴纳超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如遇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培训费用,及时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或教育行政部门投诉举报;三是妥善保管好培训合同及发票。签订培训合同时,尽量选用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

  对此,杨东平表示,国内的教培市场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未来,中国的教育将会向更高质量发展和转型,而抓手和依托很有可能是经历过本次“洗牌”的校外教培机构,“作为校内学习的有益补充,校外教培机构必然会像互联网市场一样,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杨东平说。

标签:2021年第4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