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行业规律,每年的3月和4月是外贸企业业绩增长的黄金时期,但今年,从1月份开始,外贸企业就陆续面临被迫停产、复工投产、工人短缺、原材料短缺、订单取消等问题。据《财经》报道,为Zara、H&M、Max Mara等欧洲品牌供货的成衣厂老板罗淼(化名)称,近期H&M等品牌客户已经取消了5月的订单,其中,H&M取消的订单是一批晚夏和秋天的服装。据罗淼了解,Zara和H&M在缅甸也相继取消了30%至40%的订单,还有一些订单悬而未决。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外贸企业就如同被卷进了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
终于复工却等来退单潮
广州文逸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文逸通讯)董事长冯有如也不知道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运。
文逸通讯是一家集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大型专业书包、电脑包、女包、手机套、平板电脑套生产企业,是苹果平板电脑套的主要供应商之一。2月之前,文逸通讯的销售额较之去年同期增加了48%,基本实现了公司2020年要在19年基础上增长50%的目标。
疫情期间,物流成本的增长让原本就困难重重的外贸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但进入2月后,和国内大多数企业一样,文逸通讯先是因为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暂停经营。
“后来政府允许复工,我们办理完相关手续,2月10号就开工了,是当地较早一批获准复工的企业。”
冯有如说,为了抢时间,复工后,他们加班加点地赶生产,好不容易生产了一大批产品,国外疫情陆续暴发,销量快速下滑,订单也陆续被取消,产品都成了库存,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
“我们的订单占比为美国和加拿大60%,欧洲和日本40%.” 冯有如说,一开始生产的产品还发出去了一部分,但后来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不收货了,其他国家也陆续取消了订单,3月份做的产品就成了库存,目前公司外贸业务下滑超过80%,跨境电商也下滑约70%.不止冯有如,大多外贸企业的情况都是如此,比如杭州某服装外贸公司。其负责人贾先生告诉记者,整个2月份他们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一些事先谈好的订单因为工厂无法复工交不了货,特别害怕对方要求我们赔付违约金。”好不容易安抚了客户,又拿到了复工手续,还没来得及大批量生产,国外疫情又暴发了。“从3月开始,我每天接到最多的消息就是取消订单,还有客户突然处于失联状态,至今无法取得联系。”贾先生说,目前他们在欧洲和秘鲁还有极少量的订单,而他同样做外贸的一个朋友,欧洲订单已经全部取消,工厂刚复工半个月又关门了,如果疫情还得不到缓解,估计朋友很难度过难关。而另一个他熟识的绍兴外贸服装公司有2000万美元的订单被取消,还有安徽的朋友有1亿美元订单被取消和拦截,所在公司已经裁员15%,未来怎样还很难说。
“品牌方主动放弃了2020年上半年的市场,我们也只能被动接受。”在又一次接到订单取消的消息时,贾先生觉得,整个2020年恐怕企业都会很艰难。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下称溢达)也是被迫接受现实的企业之一,总经理马伟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称,从3月中旬开始,溢达就陆续收到一些客户的通知,要求停止现有订单的生产,已经做完的订单,也有客户要求暂时不要出货。而这些即便在国内疫情最严重时也没有发生过。
“不能开工时天天盼着能复工,可谁会想到好不容易复工了,却被客户接二连三地要么直接取消订单,要么就叫停了正在生产线上的所有订单。” 冯有如说,我们现在只想把企业保护好,不要破产就行了。这就是外贸企业目前面临的现实情况,无法预知未来,但又不能不顾眼前。
自保之路远未到头
冯有如所说的无法预知未来,但又不能不顾眼前让很多外贸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
在外贸领域拼搏20多年,冯有如把文逸通讯经营的红红火火,内部员工近600人,外包工厂还有几百人,每年旺季时,内外员工加起来2000多人,淡季也有1000多人。
现在碰上全球疫情,公司订单大幅下滑,无钱可赚,怎么办?
“公司从成立到现在差不多20年了,很多一起打拼的同事都在供房供车,裁员会让他们陷入绝境。但这么多员工,公司如果正常发放工资,资金最多只能再支撑一个月,而大家一致希望公司不要裁员或者破产,都希望等疫情过去后能重新回来上班,所以目前商讨的结果是不带薪放假。另外,我们除了尽最大努力保公司、保内部员工,还得想办法帮助外包工厂。如果不帮他们,他们就会把工人全部解散。”冯有如说,我们好不容易通过奋斗把品牌从四线做成了二线+,去年刚刚确定再通过两年的奋斗把品牌做成国际一线品牌的目标,现在,能生存下来就很幸运了。
以西欧国家为主的外贸企业受疫情影响严重,部分尚未下生产线的产品直接沦为库存
冯有如当然不是个案。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1至2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4.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6%.其中,出口额2.04万亿元,呈现两位数的降幅。作为进出口业务大省的浙江,1至2月,进出口总额4015亿元,其中,出口2819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3%和17.6%.“我是浙江人,10年前开始经营皮具进出口公司,虽然公司规模不大,但生意一直不错。”陈伟强说,在浙江义乌一带,他们这种外贸企业非常多,虽然规模不大,但在我国进出口产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没有发生疫情前,我最操心的就是订单和产品质量,我也不想做得太大,就熟门熟路地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有小幅提升就行。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天天都在发愁物流、订单、复工生产、现金流等等。”和众多行业内的朋友一样,陈伟强最近被退单和订单延期搞得焦头烂额。但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给工人发基本工资,“一是这些工人都跟了我很多年,二是不想疫情结束后,重新培养工人,那个成本并不低。”陈伟强说。
温州蝴蝶鞋业的王老板也是下决心保公司的其中一员,但从4月1日开始,他不得不忍痛遣散了部分员工,留下的一部分员工,只发保障生活的基本工资。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王老板说,如果5月底形势还不能好转,他会亲手关闭他一手创办的、已有20多年历史的工厂。
但即便想尽办法保住部分订单,对于外贸企业来说,自保之路还远远看不到头。
“物流是个大问题。”高明涛(化名)告诉记者,因为疫情,还保有部分订单的外贸企业普遍面临物流成本上涨难题,“从上海到广州,以往运输一吨铝箔只要三四百元,但现在已经涨到一千多元一吨了,运输成本比以往要贵出2倍,还很难找到车。”高明涛说,港口排队时间也比以前长,外国客户因为疫情要求公司出具各种承诺书,货物出口时效性明显降低。
“订单延迟和交货周期延长也是绕不过去的坎。”
高明涛说,有的货物到港后还需要隔离14天,这些都会影响正常交货期,碰到做生鲜类的外贸企业就更糟糕了,不但影响产品品质,还会影响企业形象和信誉。
“甚至还有货物到港却无人提货的。”高明涛说,他的一个朋友经营一家服装外贸工厂,之前发了一批货到德国,但德国疫情已经十分严峻,客户找各种理由推脱,不付款赎单,导致货物滞留港口。
这种情况带来货物保管费的损失。“我们现在也不想发货出去了,因为到了国外不但无法正常销售,还要缴纳保管费。”冯有如说。
多举措助力外贸企业脱困
也有一些外贸企业想出了出口转内销的办法,比如贾先生。
“欧洲订单取消后,他们也曾经尝试出口转内销,但情况并不是太乐观。”贾先生说,比如一条连衣裙,卖给欧洲客户,扣除成本,我们只需要承担连衣裙的运费。但如果通过电商转内销,除了成本,还要承担包装、仓库、运营、客服等成本,即使售价高于欧洲客户,他们依然赚不到钱。
贾先生的说法被饰品进出口生厂商杨浩证实。杨浩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算了一笔账:帆布包的生产成本大约是7元钱,卖给瑞典客户的售价是8元多,杨浩只需承担运费,最终算下来,帆布袋的利润率大约在14%.但如果走电商内销,七七八八的费用分摊下来,成本起码要高1倍。就算单个帆布包能卖到10元钱,依然亏钱。而且国内外消费者的审美观念有差异,内销接手的多是零散消费者,运费方面无法像出口那样进行议价。
“费劲不说,关键是没有利润空间,解决不了现实问题。”贾先生坦言。
即便面临如此大的压力,依然有很多外贸企业坚持复工,据《进出口经理人》发布的文章中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企业97.1%已经复工,只有不到3%的企业尚未复工。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5.6%表示疫情对自身影响较大,面临部分困难,目前勉强维持经营;27.2%的企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济损失很大,现时经营面临困难;另有25.3%的企业表示受到的影响较小,当前面临一些困难,但经营总体保持稳定;表示未受到影响的企业只占不到2%.此次针对外贸企业的调查共收到203家企业的积极反馈,调查期为2020年3月11日—4月8日。参与调查的企业涵盖家电、LED光源、食品酒水、汽车、机械制造、体育用品、纺织服装、化工、陶瓷、节日礼品、鞋等出口类别。参与调查的企业来自全国各地,其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分布较多。
报告同时显示,疫情之后,除了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融资成本这三项常规成本更加突出,其他如内部管理成本、经营成本、物流通关成本等均明显提高,将外贸企业全面暴露在了各项成本的重压之下。当“生存”成为最重要的事,控制和压缩成本成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的第一大措施,选择比例为24.5%.而调整2020年经营目标成为第二措施,选择比例达21.6%.还有部分企业积极寻找客户的危情需求,与客户共渡难关,这一比例为19.1%.事实上,在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外贸企业的国内外客户同样艰难,比如缺少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品,以及生产中断、成本增加等,一些企业在这时候反而巩固了客户关系。
与此同时,13.7%的参与调查的企业表示将开拓新的业务领域,甚至开发更大的市场;9.9%的企业计划改变传统贸易模式,加大线上销售渠道;另有9.5%的企业选择了裁员减薪。
从调查结果显示的比例结构看,外转内并不是外贸企业选择的唯一应对措施,何况在疫情发生后不久,国家就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包括简化对外经贸管理程序、强化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降低风险、加强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完善出口退税、增加外贸信贷投放、第127届广交会将于6月下旬在网上举办等。
而最近,国家又出台了四项支持加工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暂停征收内销缓税利息,暂免征收至2020年年底;扩大内销选择性征税试点,范围扩大至所有的综合保税区;优化加工贸易结构,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调减禁止类商品目录,将已不属于“两高一资”的产品从目录中剔除,这些措施回应了外贸企业的诉求,外贸企业也期待更具体、更细致的减税降费优惠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