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暑期档,几个刚刚年过“三十”就近乎要以饱经风霜的姿态急着去细数人生的美丽女性,占据了网络的热点话题。《三十而已》正是以三个不同收入阶层的三个女性为入手点,较为真实地白描了大都市琐碎生活。
近两年来,新媒体平台自主制作的纪录片、综艺以及电视剧,似乎都以不同的方式在强化着女性与年龄的话题。近期的《二十不惑》与《三十而已》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这类话题的一个总结。而此前芒果台制作的已经异常火爆的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们》以及由腾讯自主制作的《女人三十+》等节目其实早已将女性与特有年龄的划界当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点。这类节目的口号似乎充满了女性自我解放的正能量,但却实际上更为深度地陷入了一种现代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当中。
无论是《二十不惑》,还是《三十而已》,其对女性生存境遇的关注,总是附着在对女性的消费主义的培育上,并同时完成了将女性自身转变为被消费对象的过程,这一点已引发了诸多女性主义者的关注。的确,在一个宣扬女性独立、自主、自信与快乐的影片中,不时插进的广告,却总是将女性这分美丽、自信与充满符号性意涵的品牌消费挂钩。如果对某件充满符号价值的商品的拥有能够支撑女性不断重新起航的勇气和信心,那么诸如王漫妮对于浮夸生活的向往,顾佳对于太太团的迎合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同时,被影视剧和各类综艺节目以年龄的名义所划分开的女性分类实际上为都市女性自身定位提供了日益明确的特定框架,它在一种貌似女性主义的独立宣言的背后,却实实在在地制造出女性面对年龄所特有的生存焦虑。因为女性的年龄在此所指向的家庭、事业与朋友的内涵都全部附着在“青春”的意义之上。家庭可以重组,事业可以重启,朋友可以聚散离合,所有这一切只有表现在她们保持着二十岁青春的面容的时候才拥有了真实的可信度。因此无论是二十岁、三十岁,以及甚至那些在四十岁与五十岁仍在乘风破浪的“小姐姐”们,一方面虽然被强制分配在了不同的年龄区间当中,但在镜头之前,她们却以近乎完全相同的形象伫立在观众的面前。在她们被各色商品所包裹的外表上,没有一点岁月的痕迹。这意味着,在今天,身处不同年龄段的典范性的女性形象其实只有一个形象:那就是二十岁时的模样。
因此,当她们自信的站在镜头前,以无惧年龄的姿态宣布着自身的独立自主的时候,却实际上完成了一次向“二十岁”青春的无限谄媚。因此保持二十岁的青春模样,一直以来都是消费时代女性特有的生存焦虑。今天媒体与大众对于女性年龄的不同划界不过是赤裸裸的深化这一焦虑的又一次努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