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知识“去效用化”或成趋势

时间:2022-8-7 13:58:41   作者:谢廷玉     
内容摘要:  近年来,新媒体与知识传播的结合广受欢迎:无论是“喜马拉雅”“樊登读书”“得到”   等App的火热,还是原本主打二次元的“B站”日渐向“知识区”靠拢,都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是试图享受此种媒介在知...
  近年来,新媒体与知识传播的结合广受欢迎:无论是“喜马拉雅”“樊登读书”“得到”

  等App的火热,还是原本主打二次元的“B站”日渐向“知识区”靠拢,都表明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娱乐工具,而是试图享受此种媒介在知识传播方面发挥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新媒体+知识传播”这一模式的质疑也从未断绝。有人认为,就传播形式而言,此种模式具有“碎片化”特征,无助于人们系统性学习;就营销策略而言,此种模式以“贩卖焦虑”为手段,且具有鲜明的“文化工业”特征;就学习效果而言,此种模式传达的仅仅是博人眼球的“新观点”,而无助于培养严谨缜密的独立思考模式……

  在新媒体的知识产业中,一些逻辑思维类产品的确敏锐地抓住了现代人的“知识焦虑”。

  由于当下不同学科间壁垒分明,人们即便经历了系统的高等教育,所了解的也只能是一个“深而窄”的切面。但无论是在日常工作还是人际交往中,人们都需要运用综合的学科思维来解决问题,并与背景殊异的合作者沟通交流。某种程度上,这些知识产品正是抓住了这一需求,以拓宽知识面为宣传口号,为知识付费者渲染一种自我完善的幻象。但同时,由于“自我完善”并没有一个确定的限度与边界,一但用户在知识获取过程中产生成瘾性依赖,知识贩卖的消费神话便能长久持续。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媒体与知识传播的结合并非只能以上述形式呈现。事实上,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已然浮现:这种传播形态并不“贩卖焦虑”,而是旨在“发展兴趣”。例如,在B站知识区,人们很少看到有“UP主”声称自己的视频能帮助观众“成为更好的自己”。在更多情况下,他们仅仅满足于吸引和自己志趣相投的观众,在一个以共同喜好为纽带的“趣缘社群”中传播知识。不难发现,此种传播模式并不强调知识的“有用性”,也并不标榜自己的作品能解决“知识焦虑”,而是以兴趣和热爱的名义为观众提供了一处逃离功利思维的“避难所”。同时,由于持续深耕某一领域,这些“UP主”大都有自己的专精,因而其知识传播也能规避“碎片化”与“流于表面”的弊病。

  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这种将知识“去效用化”的态度,使之更接近终身学习的真谛。

标签:2022年第7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