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章,是一个政党为保证全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的高度一致和组织上、行动上的绝对统一所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章程。它包含了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纲领任务、行为规范、组织结构、组织制度、党员的条件、权利、义务、纪律等,是一个政党的根本大法,是每个党组织和党员都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也体现了一个政党对制度建设的重视,是衡量一个政党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今天,我们重温第一部《党章》的诞生和守护经历,似乎又看到了那一个个曲折动人的历史镜头。
党的不断壮大催生党的第一部《章程》
1922年6月,随着党的组织进一步壮大,党员也从党成立时的50余人增加至195人,各项工作都有明显进展,全国的工人运动也进入高潮。新的形势,令制订一部正式的《党章》显得十分必要。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在当时的上海辅德里625号(今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在党的二大第一天的全体会议结束后,陈独秀、蔡和森等人被推举组成《党章》起草委员会,由陈独秀执笔,负责起草包括第一部正式《党章》在内的各项文件。
经过会议代表的充分讨论,最后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共有六章二十九条,分别对入党条件及程序、党的组织系统及组成、会议和活动方式、经费来源及使用等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同时,《党章》还结合中国实际,制订了诸如修改权、解释权等俄共《党章》中所没有的内容。此外,根据当时党的组织纪律较松懈的情况,将“纪律”作为单独的一章,占据近1/3的篇幅。党的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比一大时通过的《纲领》更加规范和细化。第一部《党章》的诞生,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党的事业由此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张人亚父子保护第一部《党章》孤本
第一部《党章》的诞生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当中国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下,中国共产党早年长期处于秘密状态,许多重要文献的原始版本的守护就显得格外困难。第一部《党章》的原始版本得以完好留存,成为目前存世的唯一孤本,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曲折经历。
现存的第一部《党章》唯一孤本的封面,盖有一枚收藏章,上面写着“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张人亚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霞南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中学时出于生计辍学离开家乡,来到上海当首饰制作工。在当时的工人中,张人亚属于较有文化和见识者,他也经常带领工人与资本家交涉,以求获得更好的待遇,这些举动逐渐引起了革命组织的关注。
1921年,张人亚经人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上海最早的几个工人党员之一。1922年,张人亚出任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首任主席,领导上海金银业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中共二大结束后不久,他又被组织安排到商务印书馆工人合作社工作。除了继续从事工人运动,还利用商务印书馆的条件为党组织发行图书和报刊,成了职业革命家。此后,张人亚还担任了上海和浙江党组织的负责人,并以金库老板的身份作掩护,运作中共中央的金库。
由于上述的革命经历,加之文化水平较高,喜爱阅读与思考,张人亚很早便深知革命文献的重要价值,并有意识地收集了一批重要文献。二大结束后,中共中央印发了包括第一部《党章》在内的一批党内文件,并分发给党员。张人亚也拿到一本,并悉心保存。
1 9 2 7 年, “ 四一二” 政变发生,白色恐怖肆虐,局势非常紧张,随时可能遭遇不测的张人亚想到自己收藏了包括第一部《党章》在内的大批重要材料,万一这些材料落入敌人手中,后果不堪设想。但若轻易付之一炬,又非常令人痛惜。思来想去,张人亚决定将这批材料秘密转移回老家,并将其托付给父亲张爵谦,嘱咐其务必舍命保管。随后,张人亚当天便匆匆离开家乡,从此再未归来。
如何保存这些材料?张爵谦想起当地乡下有所谓“草包棺材”的习俗:即人死后先不将棺材入土,而是在房子周围找个地方,用稻草将棺材围住,并用稻草盖顶,搭成草棚。于是,他便在天黑以后将材料拿到停放张人亚妻子棺材的草棚里。隔了几天,张爵谦对邻居说儿子许久未归,可能已不在人世,决定为儿子和早逝的儿媳修一座合葬墓,让二人入土为安。因为“四一二”政变后,上海确实有大批工人遇难,故周围邻居并未对张爵谦的说法产生怀疑。
于是,张爵谦便为儿子和儿媳修了一座合葬墓。墓中张人亚的一侧为衣冠冢,摆了一副空棺材,棺材中便是张人亚带回的重要材料。张爵谦还用好几层油纸将材料包好,防止受潮腐烂,又将张人亚的衣物放入棺材,以使衣冠冢显得“名副其实”。
孤本重见天日
此后多年,张爵谦一直严守着这个秘密,直到1949年5月,镇海解放,但张人亚依旧不见踪影。1951年,张爵谦在登报联系张人亚无果后,挖开墓穴,打开棺材,将材料取出,让三儿子张静茂将材料和一幅在房间里挂了近30年的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的合照一起带回上海,交给相关部门,了却自己多年的心愿。此后,直到1956年去世,张爵谦老人都不知道张人亚的下落。
为了纪念二哥和父亲守护材料的壮举,张静茂专门刻了两枚纪念章。长方形纪念章上写着“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18个字,正方形纪念章上刻有“张静泉‘人亚’同志秘藏”9个字,并盖在各种文件书刊上。
1952年7月初,张静茂将材料中与上海工人运动有关的部分捐赠给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1959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前身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征集文物。张静茂获悉后,又把材料中的其余部分捐出。这批材料中许多珍贵文献此后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等珍藏。其中,仅国家一级文物便有15件。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品中有一份1920年9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原件,也是当年张人亚、张爵谦所守护的材料中的一份。在参观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还特地询问材料守护者的下落。
张爵谦、张人亚父子作为第一部《党章》的忠实守护者的事迹也因此被更多人所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