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文化

表情包:互联网时代下的沟通方式

时间:2020-3-23 19:33:15   作者:谢廷玉     
内容摘要:
  最近,“微信搜一搜”盘点了2019年的年度表情包,取材自黄晓明语录的“我不要你觉得”等荣登年度表情之列。

  毋庸置疑,表情包为信息时代的沟通提供了诸多便利。比起面对面的谈话,线上的沟通难免少了些许温度。但是,表情包可以捕捉到更加微妙的情绪,其图像的形式也比文字更加鲜活。

  表情包的使用有时也折射出了现实中的沟通差异。当我们表达对某一种表情包的偏好时,我们实际上是在向某种现实中的身份靠拢,通过某种抽象符号来定位自已的身份,如精灵宝可梦的拥趸大多收集了各种“杰尼龟”;哪吒的爱好者们也存留了不少哪吒表情包……由此,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就有可能出现“无话可说”的窘境。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就是所谓的“中老年表情包”。

  一些年轻人如此定义“中老年表情包”:图案方正、颜色艳丽、视效绚丽夸张,内容简单直白,以文字祝福等喜庆元素为主。与年轻人喜欢的逗乐和贱萌形式形成鲜明对比。在社交中,这样的表情包往往被认为是“辣眼睛”的存在,甚至有年轻一代表示,面对中老年表情包中“祝你开心每一天”“成功属于马上行动的人”等励志鸡汤,自己都不知如何回复。

  “中老年表情包”遭遇的嫌弃体现出代际群体间交流的差异,通过表达自己对于“逗乐”和“贱萌”的喜爱,年轻一代确立起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并且将上一代人喜爱的“中老年表情包”

  界定为一种“缺乏审美情调”的“他者”,以作为自身身份的对立面。“中老年表情包”的出现也反映了“中老年”这个群体在流行文化中的失语,折射出不同身份群体间有效沟通的困难。

  表情包反映的“沟通困难”不仅反映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障碍,也体现为个人面对生活中种种状况的失语。如果说前者是自我与他者的矛盾,那么后者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个体与社会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比如,当下越来越多的表情包致力于用自嘲的语气,戏谑的话语缓解自己在生活中的压抑和不满。有一种“垃圾分类”表情包的配文就是:“加班?不存在的,我要回家扔垃圾。”以表达对加班的无奈;而麻将牌摆出的“南上加南”更因为与“难上加难”谐音,被广泛地用于吐槽生活不易。

  这样的配文将自己对生活的无奈解构为简单的哈哈一笑,并引来了其他网友一拥而上的狂欢。表情包作为一种生活的调味品,使人们能够在苦中作乐,在哈哈一笑中找到情绪的出口。发泄完毕,该加班的继续加班,被“难倒”的依然要鼓起勇气克服艰难。

标签:2020年第3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