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刚刚度过了十周岁生日。回顾新浪微博走过的这十年,虽然媒介形态不断变化,但微博始终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参与感极强的平台。换句话说,微博通过碎片化内容、多样性传播模式、即时的传播速度,让微博与用户形成互相唤醒的关系。
2009年,新浪微博横空出世,第一次推倒了人与人之间、普通人与明星之间的隔阂,迅速成为国内社交媒体第一门户。只用了一年时间,新浪微博的大V用户便超过2万人,活跃用户数5000万,平均每天发布超过2500万条微博内容。随后,微博又拉来政府部门,借助这些官方微博的持续发声,进一步巩固自己在社交媒体领域的重要地位。等到腾讯、搜狐、网易等几大门户网站醒悟过来时,新浪已经在微博领域形成了一家独大的格局,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大者恒大、强者恒强,主要竞争对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也未能改变市场格局,黯然退出。
作为基于兴趣和开放关系的社交平台,微博具有传播和社交的双重属性。通过在公共平台发表公共言论,并形成单向或双向关注、开放的社交关系。不管是媒体从业者、明星艺人、各行业意见领袖,还是普通用户因兴趣爱好在微博聚合,微博始终能够迅速集结力量,对事件、个人、词语发声,主动唤醒人们模糊的、未经表达的倾向。而由微博主动发起的话题讨论,作为事件发酵剂的裂变式转发机制,进一步扩大影响力,上升为国民聚焦点。这让独立的个体之间也因事件产生紧密连接,最终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分布式网络。微博的产品机制,既鼓励大众兴趣,也尊重小众兴趣和个体喜好。
微博还是流行文化思潮的原生地,电视剧、电影、综艺节目中的亮点都会在微博得到广泛讨论,并经过用户的二次创作,成为新的持续性热点。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等。以及《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的“2018年十大流行语”——命运共同体、锦鲤、店小二、教科书式、官宣、确认过眼神、退群、佛系、巨婴、杠精。去除两个榜单重复词,这15个热词中有8个进入2018微博之夜流行榜候选榜单。另外,微博还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一部分。微博用户在内容生产、创作与加工充分贴合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多个特性,将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融合在一个传播系统当中,而这种去中心化的设置可以大大激发普通用户参与的积极性。
从觉醒到表达,从被动到主动,从社会到文化,微博成就了诸多个体,当然也是无数个体造就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