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小个专党建 > 党史故事

秋收起义

时间:2023-10-22 13:52:30   作者:李凌峰     
内容摘要:秋收起义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崇高追求和伟大实践,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奔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秋收起义

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拍摄的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发生在96年前的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毛泽东同志在湘赣边界这片布满山峦的红土地上,亲手创建了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打出了第一面有镰刀斧头的工农革命军军旗,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


  如今,秋收起义的不朽故事已珍藏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秋收起义所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崇高追求和伟大实践,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奔向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面有镰刀斧头的军旗1927年,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致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损失。

  在这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八七会议”,及时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时党的最主要任务。

  “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回到湖南,组建了新的湖南省委,并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研究部署秋收起义。毛泽东在湖南省委会议上发言时指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该“立刻坚决的树起红旗”。

  1927年9月初的一个深夜,在江西萍乡安源的偏僻小村——张家湾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并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部署了在安源、修水、铜鼓三地同时起义,然后夺取长沙的军事计划。

  军旗是军队的庄严标志,它凝聚着军队的灵魂。秋收起义应该打出一面什么样的旗子呢?

  9月4日晚上,曾经在比利时学习过建筑设计的何长工提出了旗帜的设计方案:旗为红色,象征革命;中央为白色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星内镶嵌着交叉的镰刀斧头,代表工农大众紧密团结;旗裤(即用来套旗杆的白色旗杆套)上竖写“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英勇献身的22岁总指挥卢德铭1927年9月9日,分处修水、安源、铜鼓三地的暴动队伍行动起来,震惊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了。秋收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率领起义部队第1团(即“原警卫团”)从修水西门出发,经杭口、马坳,到渣津一带宿营。

  10日,第1团攻下朱溪厂,随即越过修水平江边界,又打下了平江的龙门厂。

  那天正是中秋佳节,圆月当空,部队在初战告捷的胜利中欢度佳节。

  11日,正当第1团路过金坪,攻打长寿街时,遭遇了从平江赶来的敌1个团援兵和混入起义军的邱国轩叛军的伏击。这时第1团腹背受敌,部队跟敌人激战几个小时,不少战士英勇牺牲。

  因敌强我弱,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的途中受挫,进攻省会长沙的目标未能实现,部队由5000多人锐减到1500余人。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审时度势,当机立断,起义部队实行战略退却。9月15日下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第3团暂退到铜鼓排埠,以保存实力。

  9月23日,天还没大亮,部队刚从芦溪宿营地沿着芦溪河走徐家山、斜陡头,爬坡上山进入山口岩,向莲花进发。此次毛泽东随前卫行动,卢德铭、余洒度随师部居中,后卫为苏先骏第3团。先头部队已通过,但后续部队第3团还在山口岩和白泥岭之间的低凹处,遭到江西军阀朱培德和省第4保安团的尾随追击。这时,第3团中了敌人的埋伏,部队仓促应战,造成重大损失。卢德铭听到后面枪声激烈,为了掩护后续部队进入山口岩,上罗霄山,他不顾劝阻,带领一个连的兵力回来阻击敌人,掩护部队转移。经过一场激战,部队突出重围,但卢德铭却在恶战中英勇牺牲,其时仅22岁。

  艰难又正确的抉择在部队严重受挫的严峻形势下,起义军何去何从?是执行中共中央原来的决定,冒着全军覆没的危险继续进攻长沙,还是从敌我力量悬殊的客观实际出发,实行必要的战略退却?面对两难的抉择,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各路起义部队先退至浏阳文家市,集中讨论接下来的行动。

  9月19日晚,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主持召开由师、团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工农革命军今后的行动方向。会上爆发了激烈的争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等人打着中央和省委的旗号,要求“取浏阳,直攻长沙”。面对这些意见,毛泽东客观详细地对形势作了分析——敌强我弱,靠工农革命军的现有力量不可能攻占长沙,湖南省委原来的计划已无法实现。毛泽东主张放弃进攻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和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此次会议一直开到深夜,经过激烈争论,在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最终通过了毛泽东的主张,队伍退往湘南。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立即致信湖南省委,说明取消攻打长沙的计划和转兵南下的理由。

  9月20日早晨,迎着霞光,毛泽东在里仁学校操坪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人员讲话,宣布了中共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打长沙、转兵向南”的决定。

  毛泽东作出的转兵决策,保存了革命的基本力量,这条道路也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秋收起义中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标签:2023年第9期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