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企业遇到的困难源于多种因素,为了寻找突破困境的途径,我们就受访企业反映较突出的融资、环保、中美贸易战等问题采访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
《光彩》:在当前形式下,我国民营中小制造企业的压力来源于哪里?
盘和林: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生存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我国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而日益加剧的企业竞争、市场竞争对中小制造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经营管理要求,不像过去简单靠规模经济就能赚钱。
二是消费者偏好的改变导致消费市场结构分散化,消费者需求更加个性化,对中小制造企业捕捉或满足消费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观过去,在物质匮乏时期,由于需求大,只要能生产出有价格竞争力的产品就能获取不错的利润。
三是各项成本不断攀升,中小制造企业进入微利时代。中国中小制造企业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产能结构性过剩导致市场恶性竞争,有些企业甚至通过价格战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
四是互联网改变了原有的商业业态,一些大型制造业企业市场下沉的成本更低,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中小制造企业的生存空间。
《光彩》:在这种情况下,一年以来的“中美贸易战”更增加了中小制造企业的压力,您怎么看“中美贸易战”对中小制造企业的影响?
盘和林:美国发动贸易战旨在针对中国高技术发展,但是贸易战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如果说贸易战让中国的中小制造企业订单快速减少,那也只能说明这些企业的产品没有竞争力,企业需要反思自己的产品和业务模式,研究市场需求,重视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开发出更多满足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我们有个误区,就是中小制造企业没有能力创新,实际上日本、德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最具创新活力的不是大型跨国制造企业而是中小制造企业。
《光彩》:最近几年,“环保治理”对企业影响非常大,你如果看待这个问题?
盘和林: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工业化时代,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无休止的开采和掠夺,导致了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日益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矛盾不断凸显。目前我国环境污染日益恶化,人均资源占有量不断缩减,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环保治理”意味着中小型制造业将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督力度、执法力度。
在我国很多中小制造业企业无论是排污防控的设备还是环保意识都比较落后。所以面临这轮大力度的环保治理,企业感觉压力非常大。一方面由于防污或排污控制处理设备投资巨大,效益极低,很多中小型制造企业无法负担成本,不少中小制造企业陷入停工、停产的困境。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企业的经营成本,“环保治理”
的影响很广泛,会波及中小制造企业整个产业链,造成原材料涨价、零件断货,特别是对于以中小涂料、印染、钢铁等为代表的“散乱污”企业来说,可能受到的影响会更大,原本微薄的利润面临进一步缩减。
我认为在进行环保治理时,不能光依靠中小制造业企业自己解决,而应该探索集中控制污染的解决方案,通过社会化、行业化、科技化手段,集中控制污染,尽可能的减小这些中小制造企业的成本,为其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光彩》:贷款难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拦路虎,如何破解这些困难?
盘和林: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难贷款主要与我国的信用贷款机制以及制造业不良贷款率有着密切的关系。
目前,银行基于风险收益比考虑,中长期贷款主要给了国企、央企,这并不是说国企、央企项目有多么优质或者收益多么高,而是国企、央企一般有房、有地作为担保,政府可以兜底,这种双重担保对银行来说足够覆盖风险。而中小制造企业有效抵质押物不足、企业应收账款占压资金多、贷款期限错配,这些导致银行不敢轻易向中小制造企业发放贷款。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为1.8%,而制造业的不良贷款率为9%,这足以让银行“敬而远之”。
另外,我国制造业的金融生态,包括信用体系、融资担保体系、信息披露体系,都不健全,而畅通制造业创新及融资渠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观看,经过各方共同参与和推动,最近几年,传统和新型制造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型企业及高新科技企业的金融服务生态系统建设有了很大成效,但总体仍不够健全,在有效性、系统性、协调性等方面还需要优化改进。
制造业金融服务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大概念,是由多个系统构成的复合体,但大的构成主要有三个维度,即政府、金融服务机构以及企业本身。
首先,政府要积极推进政策扶持,让民营企业能享受到国企、央企同等对待,要加大资金扶持、政策鼓励,切实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其次,目前融资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内部又分为不同的渠道。
贷款是融资主渠道,但现在银行对制造业的服务工具和产品还太单一,贷款方式也是以抵押贷款为主,而可以做抵押的基本上就是房产、设备。因此,在目前银行贷款(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下,要加大银行创新力度,开发多样化的融资服务。比如知识产权抵押、数据资产抵押贷款。
第三,对于中小制造企业融资,传统的融资思维模式是买进来,卖出去——到银行拿钱,再投资建设。企业如果不能很好地盈利,势必造成还钱难,使得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所以中小制造企业要明白“自强者最强”
的道理,自身要做到财务透明、管理规范,降低风险,使金融机构敢于发放贷款。更重要的是不断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布局,努力掌握互联网等创新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拓展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
《光彩》:在诸多压力之下,什么样的中小制造企业能生存下来?
盘和林:随着市场的变化,同质产品的多样化、销售渠道的多元化,中小制造企业再抱着守旧的思维与经营观念,注定逃不过被淘汰的命运。
未来,管理落后、缺乏独特的商业模式、不重视创新、意识不到竞争和威胁、不重视客户需求的中小型制造业会逐渐被淘汰。
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中小制造企业要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和诊断,在确定转型升级时,要扬长避短,在自己熟悉、优势的领域进行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首先,中小制造企业要通过技术手段获取更多资源,从多级分销过渡到去中间化,最终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顺应互联网信息思维,实现变革创新,主动作为、灵活应变,努力顺应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在开拓进取中保持信心和耐心。
其次,注重引进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创立自主品牌意识。中小制造企业只有发挥自己灵活性的特色,瞄准目标客户需求,在某一特定领域持续加强科技创新,把技术做精做强,并且在品牌建设、品牌的忠诚度上多下工夫,建立具有高辨识度的自主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