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市场 > 住建

引而不发的装配式建筑市场

时间:2017-9-19 14:59:20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
  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提高工程效率和建筑品质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标准滞后、产业结构不匹配、风投“左顾右盼”等因素使得整个行业产业链显得动力不足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要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距政策下发已有一年,装配式建筑的市场表现如何?记者专访了前瞻产业研究院资深产业研究员、分析师李佩娟。
 
  优势明显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现浇结构体系因为存在资源浪费、环保、安全隐患及事故多发、员工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以及施工机械化程度低,相对工效不高等弊端而越来越不被市场看好。“装配式建筑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些问题。”
 
  李佩娟说,和现浇结构体系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节能减排、提高工程效率以及提高建筑品质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化生产的部品部件,在施工现场通过组装和连接而成的建筑。其具体流程是把一部分原来通过现浇成型的构配件,比如梁、柱、板,拿到工厂去生产,生产之后再运到工地来组装,把它的节点做好,然后采用一部分的现场浇筑将这两部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
 
  “建筑式装配的一大特点是建筑材料、施工过程的标准化与流程化,降低了传统建筑方式施工过程中的随意性,可显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工程可控性,进而提高建筑品质。” 李佩娟说,采用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进度比传统模式的速度快30%左右,而且由于相当一部分工作转移到工厂里,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大幅减少,建筑垃圾排放及扬尘噪声污染等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这使得施工现场更安全,施工过程也更易于管理等。
 
  “另外,因为建筑式装配在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以及推动化解过剩产能等方面的不俗表现,发展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全世界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李佩娟说,事实上,装配式建筑在很多国家的应用已相当广泛。
 
  “比如率先在工厂中批量生产住宅的日本,还有美国、英国、新加坡以及瑞典等。” 李佩娟介绍说,目前美国的装配式建筑在住宅中广泛应用,其整体占比已超8%;英国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占比超过70%;新加坡在安置民众住房问题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新加坡开发的15—30层的单元化装配式住宅,占比超过全国总住宅数量的80%;瑞典则是世界上该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其80%的住宅采用以通用部件为基础的住宅通用体系。
 
  引而不发
 
  “目前来看,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在起步阶段,相比瑞典、英国、新加坡等国家,整体呈现出‘引而不发’的状态。”李佩娟说,“引”是因为装配式建筑符合建筑业发展工业化的趋势,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国务院制定的10年30%的目标是这种趋势的一种量化目标,其背后是一个庞大的潜力市场,目前我国多个城市已经在大量采用和实施。
 
  “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和沈阳等地。”李佩娟说,截至2016年底,北京市纳入实施住宅产业化计划的项目累计超过1800万平方米,已完成和在施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约300万平方米;深圳市已竣工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项目共13个,总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已竣工的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则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上海也正在逐步提高预制率和装配率要求,其新建建筑的预制率已经不小于40%.“沈阳市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应用更早、比例也更大。” 李佩娟说,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沈阳市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也处于领先地位:2009年,沈阳在全国率先提出推动装配式建筑及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2014年,沈阳被住房城乡建设部授予全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城市。日本骊住、积水住宅、宇辉集团、亚泰集团、万融集团等现代建筑产业化优势企业均在沈阳投资建厂,目前构件规模化产能达500万平方米。“其他像合肥、大连、南京等城市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步调虽然相对较缓,但总体也呈现出逐年攀升的态势。”李佩娟说。
 
  “目前已经有不少民企介入了该产业。”李佩娟介绍说,上市公司中有达实智能股份、住总股份、杭萧钢构、鸿路钢构、上海建工、伟星新材、中民筑友科技、友邦吊顶、太空板业、东方雨虹、中国建筑等;非上市公司做得比较好的有宝钢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上海浦凯预制建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沈阳卫德建筑产业现代化研究院有限公司、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总体来看,民企在装配式建筑业务的策略上可以用‘稳中求进’来概括。”李佩娟说。
 
  “装配式建筑的‘不发’主要体现在风投入局上。” 李佩娟说,虽然目前风投对该领域关注度较高,但是进行投资布局的很少,一是因为装配式建筑仍然属于传统重资产行业,整个产业链条比较重,对风投自身的实力要求比较高;二是目前风投整体倾向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产业。
 
  李佩娟说,风投的“左顾右盼”导致整个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显得动力不足,截至2017年5月,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占有率仍不足5%。
 
  仍存发展难题
 
  “从目前市场的整体表现看,未来我国想要在建筑行业大规模推广装配式建筑还需要破解以下难题。”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前景,李佩娟如是说。
 
  技术标准滞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安装施工、验收评定等技术标准亟待进一步精细化、标准化与规范化,尤其是不同类别的装配式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价标准等尚不健全,试点成果无法大规模推广。
 
  建造成本偏高。从生产角度看,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标准尚未完全建立,装配式建筑行业上游企业无法规模化生产,规模经济效益无法体现;二是工业化生产属生产企业,构件工业化生产产品要交纳17%的增值税,增加了生产成本。
 
  现有产业结构与运作模式不匹配。装配式建筑行业相比传统建筑行业产业链条更细化、柔性化、信息化。这需要产业链上的企业进行合理分工,加强紧密合作。但我国现有建筑产业结构以大企业为主,比较笨重,在适应装配式建筑产业相对灵活的运作模式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后期政策需要从管理、融资、法律等方面为产业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以形成与装配式建筑要求相适应的产业链结构。
 
  “另外,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体制也有待改善。” 李佩娟说,目前具备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具备专业化生产能力,少数具备能力的企业又无承包项目资格,造成了我国装配式建筑市场专业化公司需要挂靠的的现象,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这些都成了限制该产业高速发展的难题。
 
  “不过从长远来看,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前景仍然广阔。 2016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不仅给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奠定了长期利好的基调,同时也引发了各地方政府的积极回应,山东、河北、深圳、陕西、辽宁、成都、泰安、江苏等地均出台了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政策。
 
  《“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也强调把节能减排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综合统筹节能减排、结构调整、循环经济、技术支撑、工程保障、法规标准、政策机制等各项具体任务,装配式建筑恰好符合这个大基调。“ 李佩娟补充说,随着政策的逐步清晰及上述难题的化解,装配式建筑后期发展速度必将呈快速上升趋势。
 

标签:2017年第9期 
上一篇:土巴兔:颠覆传统家装行业
下一篇:没有了

本类推荐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