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提振市场信心的举措陆续出台。
即将于2022年3月1日施行的《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整合了所有市场主体登记规范和管理规则,大大提升了登记的便利度,其中,“网络场所可作为经营场所进行登记”“经营困难可歇业”等切合时宜的新规让人眼前一亮。
9月初,国家重磅宣布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让我们看到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破局的希望。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这些产业里,中小企业已经成为细分领域的主角。“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中央的一系列会议均提出,要发展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成立,就是希望中小微企业获得多层次的资本助力,逐渐成长为行业标杆,占据全球产业细分市场的制高点。
这些政策可以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不过,在我们本期采访的企业家看来,“人”才是决定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5年来,企业界、教育界、行业协会等都围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做出了尝试。
校企合作、“二元培养”这种在德国根基深厚的产业工人培养模式在中国也得以开花结果。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校企互兼互聘、设置专业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了一批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还有一些企业家选择自己办学,针对性地培养企业需要的产业工人。
莫为浮云遮蔽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虽不能一蹴而就,但长期来看,对制造强国战略和企业长远发展都意义重大。面对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企业发展困难与机遇并存,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出发,才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挡住前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