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显而易见:由于居民外出受限,餐饮、旅游、电影、酒店、影视、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行业遭受重创,因停工停产,制造业也受到影响。
随着中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湖北各城市逐渐“解封”,接下来,复工复产、恢复经济迫在眉睫。
从本期封面故事和协会专题可以看出,在政府和各级相关部门的努力下,中国市场仍能维持正常秩序,人们的日常消费也有足够保障,复工复产工作亦井然有序向前推进。
不过,境外疫情大爆发给中国经济的恢复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实时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29日上午7时,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增至66.0706万例,死亡人数累计达3.0652万人。疫情拖累全球经济将给高度依赖进出口的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2019年,我国出口总额高达17.2万亿元,有专家预计,今年受全球疫情影响,出口总额可能减少一半。
过去几年,经济学家一直呼吁改变增长方式,从过多依赖投资和进出口转到民间消费和内需上,以避免全球市场变动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最近一个月来,政府出台的诸多政策显然也转向这一思路。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从市场供给、消费升级、消费网络、消费生态、消费能力、消费环境等六个方面提出19条措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还有多省市鼓励企业实施2.5天弹性休息制,引导干部职工周末外出休闲度假,力求提振消费,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对于生鲜电商、在线办公等因疫情一夜翻红的消费行业,政策更是极力推动。在3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司长谢少锋表示,将着手从三个方面入手推动在疫情防控中催生出的新型消费、升级型消费,培育经济新动能。一是优化政策环境,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领域推动加大税收金融的支持力度,助力企业渡过难关;二是采取包容审慎态度,培养各类新模式和新业态,稳定市场预期,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探索建设新型信息消费的体验中心,推动传统商业体转型升级,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的载体,利用信息技术突出地方特色,完善消费业态。
在目前的形势下,这似乎是最好的出路。正如本刊专栏作家易宪容所言,居民消费重新启动,中小企业存活下来,可能比“投资拉动经济”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