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在国内引发了大量讨论。
一是关于中美贸易摩擦。中兴并不是今年以来第一个被中美贸易摩擦殃及的企业,2018年1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大型洗衣机和光伏产品分别采取为期4年和3年的全球保障措施,并分别征收最高税率达30%和50%的关税;2月,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铝箔产品厂商征收48.64%至106.09%的反倾销税,以及17.14%至80.97%的反补贴税;4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我输美的1333项5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系列做法严重违反国际贸易规则。分析人士多认为,这是双方贸易不平衡导致的宏观经济摩擦。然而,本刊特约作者姚美雄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全球老龄化给各国经济带来压力;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心生警惕。调整生育政策,坚持改革开放,抑制房地产泡沫,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实体经济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是关于中国的通讯技术困境。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在中低端芯片领域,中国企业已经有一定的技术和产品基础,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底子薄,人才缺、基础学科和研发项目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中国企业在原料供应、工艺水平、设备以及上下游配套上都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非一朝一夕可以弥补。中兴的切肤之痛让众多中国制造企业警醒起来,也明确了未来企业攻坚的方向——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兴事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能预判产业发展方向并早早在关键问题上下工夫的企业,在贸易摩擦中已经显现出了优势。最具代表性的是华为,在过去的10年里,其研发投入高达3940亿元,其多芯片战略不但有助于产业发展,也能更好地避免在贸易争端中受到冲击;另一个颇具代表性的企业是艾华集团,这家在铝电解电容器领域沉浸43年的企业,凭着对一个行业的精耕细作、对管理模式的细化、对技术的投入,成为国内铝电解电容器的龙头企业,在制造业面临困局的情况下实现了产量翻番,并直追该领域的世界巨头。这些企业或许能为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带来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