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经营 > 公司

沁园:从“水里淘金”到“海里捞金”

时间:2016-11-28 14:31:34   作者:石海娥     
内容摘要:完成了净水器市场的攻城略地后,2007年,沁园正式涉足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向另一个万亿级水市场冲锋
沁园:从“水里淘金”到“海里捞金”
沁园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叶建荣
 
  1998年,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诞生。同年,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时名慈溪市沁源净水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中国净水革命的序章由此拉开。而这一切都要从沁园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叶建荣碰到的一个小问题说起。
 
  小问题引发大“革命”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叶建荣买了一台刚刚从国外引进的饮水机。当时在中国,饮水机还属于稀罕物件。
 
  有一次,在家中宴请朋友的叶建荣午餐前打电话让人送水,结果一直到了做晚饭的时候,水还没送到。本来一心想着用这个时髦的东西给自己长脸的叶建荣却丢了脸。朋友安慰叶建荣道:“纯净水送水比较麻烦,要是有一个能让自来水在饮水机里过滤一下就变成纯净水的东西就省事多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朋友的几句话让叶建荣辗转难以入睡,上学时就喜欢琢磨事、凡事都喜欢“较真”的他第二天就买了个净水器,把它拆开,对着一堆零件反复研究里面的构造。他还买齐了所有关于水处理的书,开始自学水处理专业的大学课程,准备自己开发净水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7个月的刻苦钻研,无数次的失败和从头再来之后,叶建荣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饮水机专用净水器——沁园QY98-1型远红外矿化净水器,并于1999年获得国家专利。一个小问题引发了世界净水器行业的大“革命”,叶建荣也从一个小有名气的浙商成为了净水器鼻祖。
 
  首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获得成功后,沁园的发展开始增速。2001年、2002年,沁园开发的3款产品先后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年度的国家重点新产品。美的、TCL、澳柯玛、格力等公司,通过叶建荣的专利有偿授权,年销售量达150万台。太多的掌声与喝彩声并未让叶建荣失去自我,相比掌声和喝彩声,他更为关注的则是人们对于“沁园”产品的不满。
 
  “一次沁园经销商大会上,有经销商提出,‘沁园’饮水机的热胆存在问题,经常漏水。”收到反馈后,叶建荣在会上讲了4句话:“飞机最好不用发动机,用原子能;冰箱最好不用压缩机,用惰性气体;人最好没有胃,只注射营养液;饮水机最好没有热胆!”在场的人都将这番话当成了叶建荣为化解尴尬的“幽你一默”,但随后,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叶建荣回到公司后一个月,专攻无胆热水机的沁园攻关小组成立,他亲自担任组长,有9个工程师参与无热胆饮水机的技术攻关。具体的方案很快拿出来了,但是里面牵涉到很多技术难题。这个技术关一攻就是一年多,仅用在研发上的经费就有好几百万元。
 
  2005年3月,叶建荣带领团队研发的“无热胆饮水机”获得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广大经销商及消费者的欢迎,仅半年时间就基本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也让叶建荣收获了无数的荣誉。
 
  从此,叶建荣便与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真正从“水里淘金”的人,从100元一台的普通饮水机,到700多万元一套的水处理设备,叶建荣硬是在水里做出了大文章。
 
  沁园“膜”法
 
  沁园QY98-1型远红外矿化净水器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净水行业的巨大商机,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面对竞争,叶建荣意识到,想要在净水器市场继续成长,就要针对产品进行“二次革命”。
 
  “一切还得从解决行业问题入手。”叶建荣说。
 
  在饮水机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叶建荣发现,一个和水相关的、更贴近民生的问题日趋严重——饮用水二次污染现象严重。
 
  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80%的疾病与水有关,死亡儿童中有50%是由于饮用水问题造成的,不健康的饮用水逐渐成为全球主要致病原因之一。“我国饮用水的常规处理方法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细菌,但对各种溶解性化学物质的去除率较低,不能完全消除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另外,长距离管道输送和高层水箱的二次污染以及普通饮水机中的细菌繁殖等问题也很严重。”
 
  这一次,叶建荣又找到了行业的关键问题。
 
  相比第一次被朋友“一语点醒梦中人”,这一次,叶建荣这次对于行业问题的反应显然快了很多,在大多数人还未意识到或者说还不足够重视上述问题时,叶建荣已经开始带领团队着手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升级了。
 
  和老一代净水器相比,新一代的沁园净水器底部多了一层亲水膜,这种亲水膜是一种高分子过滤材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一根丝里至少有十亿个微孔,以过滤病毒细菌和其他微小杂质,是专门为解决日常饮用水安全问题量身定制的产品。
 
  研发方案虽然很完美,但产品原材料却成了大问题,国内根本找不到符合要求的膜材料。经过一次次的探寻,沁园技术人员终于在国外一家著名跨国公司发现了这种技术,但对方能否与沁园合作?合作过程中,沁园如何才能不陷入被动局面?叶建荣认为,虽然当时沁园并没有该技术的发明专利,但他们对亲水膜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上的应用作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2011年,以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要课题研究承担单位,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东华大学、中科院材料所、宁波理工学院等五家科研院校作为参与单位,共同研究的“膜法水深度处理集成技术”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沁园膜技术创新团队为宁波市高性能水处理膜产品开发和应用科技创新团队。叶建荣暗自思量,这些成就或许能成为沁园与跨国公司抗衡的筹码。兵行险招,做出决定后,沁园团队立刻前往该国申请了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以沁园的知识产权和拥有膜技术的跨国公司分庭抗礼,最终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技术。
 
  事实证明,叶建荣的这步棋走对了,依靠一张亲水膜,沁园跨上了更高的平台。而这款亲水膜也成为沁园最核心和关键的技术。在其慈溪新区公司展示厅中,沁园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它的“膜法”:一瓶刚开启的啤酒通过它的过滤,缓缓流出的是已经失去麦色和气味的、可以直接饮用的纯净水。
 
  进军万亿级水市场
 
  亲水膜为沁园带来了更多机遇。
 
  2014年3月9日,作为享受中国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净水器及其系统标准化工作组组长,叶建荣在上海出席行业会议时被联合利华北亚区总裁马瑞文“堵截”,因为马瑞文急于亲自向叶建荣验证他的说法:一个小型的沁园净水杯,就可以完全解决自来水中影响人体健康的余氯和有机物问题,而这样的设备成本只要3美元,零售价10美元之内。这让向来在产品研发方面“高举高打”的马瑞文有点不敢相信。
 
  仅仅交谈了几分钟,在随后叶建荣上台发表演讲时即宣布与联合利华合资。此次合资,联合利华注资超过18亿元,将持有沁园集团55%的股份,双方同意成立一家由联合利华控股的净水器公司,一次发布会让沁园成为国际性跨国集团旗下的一员,沁园“膜法”开始登上世界舞台。
 
  与联合利华“合资”之后,叶建荣遭受了很多质疑,认为他是“把企业当儿子养,当猪卖”。但叶建荣说:“联合利华不会改变‘沁园’原有的发展战略,也不会完全改变‘沁园’既有的生产流程,两个品牌会定位于差异化的市场和消费者,力争通过几年时间,让其产品‘净水宝’在同类产品中做到中国市场前五,‘沁园’做到中国第一。”
 
  联合利华并购沁园后,叶建荣打算拿出更多的钱和注意力进行沁园十几年前就开始盘算的计划——深度水处理。计划包括两大方面:一是把自来水深度处理成为可以饮用的水;二是把废水、污水深度处理后回收利用,从而解决饮用水紧缺的问题。
 
  “尤其是后者,对于国家的节能环保事业意义重大。”叶建荣说,早在2007年,沁园就收购了杭州司迈特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正式涉足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向另一个万亿级水市场冲锋。这一次,叶建荣从“水里淘金”的人升级为“海里捞金”的人,沁园又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沁园的华丽转身来之不易,虽然都是与水相关的产业,但家庭用水与工业用水完全是两个概念,为此,叶建荣在合资前,对沁园的资产进行了重组,分别成立了沁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宁波水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后者是从沁园的民商用净水领域彻底分离出来的工业水处理公司,主要包括三大业务——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工业水处理业务,水务的投资和运营,涉及全产业链环节。在叶建荣这个“行家”眼里,工业水处理,尤其是市政工程领域的工业水处理(饮用水深度处理)才是名符其实的“第二次饮用水革命”。
 
  “2013年,沁园参与了省内一家自来水厂的升级改造项目,改造后的自来水可直接饮用,所需的设备与膜价值达2亿元。膜的使用寿命一般在5年左右,这意味着每隔五年沁园都会有一个稳定的订单。”叶建荣说,“目前国内自来水经过深度处理的不足1%,据估算,待技术普及,用于全国自来水厂深度处理的膜的年更新费高达千亿元。”
 
  工业水处理市场的另一个商机是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叶建荣向记者介绍说:“经过处理,一部分废水外观等同于自来水,综合水质优于地表三类水的再生水,可以重新回用到生产中;另一部分反渗透浓水则可达到标排放,既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目前,整合全产业链的水务集团并不多。”叶建荣认为,作为后来者,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产业链、专业的技术是沁园的三大优势。
 
  “未来,我们会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大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将‘水事业’做到更广阔的天地去。”
 

标签:2016年第11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太平洋建设:民企的《财富》百强路

本类推荐

杂志简介 - 组织机构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   联系电话:010-8226201682262069 京ICP备050412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