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关于“全面取缔校外培训机构”的建议引起热议。赞同者细数了校外培训的三宗罪:其一是占用学生大量课余时间,给学生家庭增加经济负担;其二是部分机构师资混乱、超前超纲教学,违背学生的学习成长规律;其三是过度营销引发剧场效应,制造教育焦虑,增加了教育的不公平。
治理校外培训行业的顽瘴痼疾迫在眉睫,那么,全面取缔校外培训机构是否合适?
众所周知,即便是在平均教育水平大幅提高的今天,中高考依然是人才选拔的重要途径,在中高考招生人数比例和以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机制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争取优质教育资源、获取最佳教育路径的冲动。因此,校外培训机构是客观需求催生的,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单纯的围追堵截只会导致其以更加隐秘的方式出现在家长和学生面前,成为家长和学生新的负担。此外,与过去的校外培训相比,现在的校外培训机构类型更加多样化,这与教育产业的细分和当代家庭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密切相关。
如今,校外培训已经是一个成熟产业,在创造社会财富、解决就业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一禁了之可能导致的失业等问题不能不列入政策制定者的考虑范围。
毫无疑问,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刻不容缓,但一禁了之绝非上策。从目前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来看,“疏”是本次治理的主要方法:一方面,对市场上现存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排查,对师资水平、教学大纲和资金流动等进行重点规范,分批有序开放符合规定的校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在校内提供更丰富的教育资源供学生自由选择。
本期封面故事,我们观察和探讨了教育培训市场——教育焦虑的板子是不是应该打在校外培训机构上?未来,教培市场如何整合?和风口浪尖上的一线城市教培机构相比,二三线城市的教培机构呈现出怎样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