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抱团养老

2023-1-2    作者:石海娥    来源:    

  在众多养老方式中,抱团养老显得与众不同,其概念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丹麦。主要指志同道合的老人,不依靠子女,离开传统家庭,搬到同一个地方搭伴居住,共同承担生活成本,彼此慰藉精神空虚的养老模式。我国抱团养老取得实质性发展始于2014年,主要是由山东正当国际实业有限公司举办的养老活动而兴起,关于该模式能否充分引入中国并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学术界多有讨论。

  抱团养老自发比例高


  82岁的朱荣林与老伴王桂芬曾是抱团养老的发起人。


  退休后,朱荣林和王桂芬回到位于浙江省余杭区瓶窑镇长命桥港东村的别墅养老。这栋500平方米的乡间别墅除了他和老伴使用的房间,还剩余六个空房间,大多时间,老两口都只能默默发呆,生活了无生趣。

  2017年,喜欢热闹的朱荣林登报招募“抱团养老”的老年人,条件是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龄为六七十岁的本地老夫妻且在经济上不能太过计较。招募发出短短一周,老两口就收到了100多个申请,申请人多为子女在外地的空巢老人,第一批通过申请的十几位老年人住进别墅,开始“抱团养老”:早饭后大家一起沿着田间小道散散步,回来之后张罗午餐。下午打打牌,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看电视、聊聊年轻时工作中碰到的奇闻轶事,吐槽一下生活中的不如意等成了这套别墅里的日常。

  不过,问题随之而来:按照值日表安排好的买菜,会有人以“没去过菜场、不会买菜”为由不愿履行;吃饭时会有人最先夹走鱼腹上最大最好的一块;原本说好AA的水电费,会有人觉得自己用得少,别人用得多;虽然拟定了结伴养老协议书,但习惯穿酒店一次性拖鞋的老人,在多次劝说无果摔倒骨折后,要求王桂芬赔偿……原本应互帮互助、排遣寂寞的老人们因为个性、生活习惯等在“捏合”过程中出现隔阂。3年不到的时间里,来来去去换了近30位老人。

  即便如此,王桂芬也想把项目继续办下去。

  71岁的蒋一纯是30位老人中的一位。他的养老理念是:儿子不管老子,老子不管儿子。他完全不干涉儿子的生活,但也不会帮他们带孙子孙女。当得知第一波报名者中,有人因不适应退出后,蒋一纯第一时间“补位”,他喜欢同龄人聚在一起做些事情、聊聊天。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项目被迫暂停后,蒋一纯一直在琢磨要不要接手,把这个抱团养老点继续办下去。

  志同道合是前提条件


  目前比较成功的抱团养老案例显示:关系要好的老同事、有相同经历和背景的老人、在同一个地方生活过的老邻居老同学或者老年大学里的伙伴等更适合也更容易践行抱团养老。


  72岁的耿婉和14位好友就属于第二种情况,相比朱荣林与王桂芬遇到的难题,她们的相处融洽得多:耿婉和14位好友一起在北大荒当过知青,以前就经常聚在一起,但当时住得比较分散,聚一次很不容易。志同道合的15位好友最终选择在郊区合租一套民房抱团养老,这样既不给子女添麻烦,还不用各自适应养老院,迎合陌生人。

  选好民房后, 1 5 位好友每月每人出2 0 0 0 元作为房租, 为了防止在共同居住的过程中出现意外,她们提前签署了一份免责协议书,最大限度地避免纠纷的发生。抱团养老后,她们一起买菜做饭、唱歌跳舞,时不时还会排练一些新的舞蹈,感觉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她们验证了,志同道合、兴趣相投是抱团养老的前提条件。

  重庆市护理学会秘书长余永玲表示,“抱团养老最大的好处在于,志趣相投、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相互合得来的老人住在一起,满足了老年人对精神慰藉的强烈需求。”老年人由于年老和退出工作岗位,加上子女不能长期在身边,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对精神慰藉的需求非常强烈。我国老年人的精神慰藉主要来自家庭成员,但这显然是不够的。

  随着社会对抱团养老模式的广泛宣传,以及老年人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抱团旅游养老、抱团候鸟迁徙式养老等,使得抱团养老模式越来越丰富多彩,抱团养老越来越成为自由独立老年人生活的新模式。

  钱婷婷(化名)为自己和老伴选择了抱团候鸟迁徙式养老。“好多老年病天热的时候没事,天一冷就开始发作。我们和另外四个老朋友约好每到冬天就一起去成都过冬。”往年,一到12月,钱婷婷夫妇就从吉林出发前往成都,次年4月才返回吉林。

  钱婷婷夫妇就和其他四位老朋友合资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为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他们对房屋产权做了公证,约定了一些必要事项,在这群“候鸟老人”中,有两位原本是成都人,退休后,他们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房子平时由他们打理和维护,产生的费用大家均摊。

  “我们一起过冬已经有四年多的时间,没产生什么纠纷,相反,大家都很珍惜每年一次的相遇,分开时总会恋恋不舍。” 钱婷婷说,岁数大了,总感觉过一天少一天,“毕竟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监管体系尚不健全


  “抱团养老有可取之处,但这不是联谊活动,需要靠契约精神帮助成员明确界限,才能更和谐地共同生活。同时,公共服务部门要对抱团养老行为进行及时的信息采集及动态关注、需求评估及资源转介,排除管理盲区。”赵明说,目前我国还没能建立起良好的监理系统,社会力量无法对自发性质的抱团养老进行全面监管,存在监管体系不健全、安全隐患相对多、矛盾集中且突出,以及争议解决难度较大等实际问题。


  甚至有些不法机构借此对老年人实施诈骗。比如,近期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公布的一起不法机构打着“老年互助会”的幌子进行涉老传销的案件,就是抓住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实施诈骗。 此外,相比低龄(60-70岁)老人,高龄老人选择抱团养老模式时需要考虑更多问题,比如自身的健康状况、家里子女的情况、身边有没有人从旁协助等。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