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我为何单身

2020-2-29    作者:臧梦璐    来源:    

  和欧美等国一样,中国单身人群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但在记者走访调查的单身人群里,只有一少部分是主动选择独居生活,更多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环境因素,不得不存续单身状态。

  “不将就”的单身生活
 
  “有工作和足够的钱,即使不结婚,也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也有能力自己养老。”

  在王云看来,伴侣只是她世界里锦上添花的角色,而不是必需品。

  经济社会的进步让掌握了财富的男女不再指望婚姻成为自己生活及养老的保障,更多的年轻人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在伴侣选择上更加感性,这也是大城市里中高收入女性单身的主要原因。

  “我不接受有人影响我的情绪,不希望在我很忙很累的时候,还要去应付另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王云的言论在老一辈人那里经常受到批评,认为这样的年轻人“只想着自己,过于自私”。对此,王云的看法是,如果和她一起步入婚姻的那位男性不能给她想要的生活,她还要为了婚姻妥协,影响自己原有的生活和工作,这样的婚姻意义在哪里?“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变得相看两相厌,甚至可能以离婚收场。那么婚姻就成了一次时间、心力、物质成本的极大浪费。”

  已经30岁的王云,不是主动选择了单身状态,她和身边许多同龄人的想法一样——在不改变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试图找到与自己天然契合的那个人,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惯性下,他们进一步细化了对另一半的要求。例如,“身高在一米八以下的一律不考虑”“必须是会打篮球的男生”“不能接受吸烟的人”“只找北方人”“不接受单亲家庭”

  等等,在男性与她们接触之初,就进入了“扫雷游戏”状态,一旦踩到“雷点”,游戏便结束了。

  相对于这种明确的要求,更难解决单身问题的是那些对于对象条件本身就十分模糊的人。当被问到有过几次相亲经历时,宋乐说:“没有100也有80了吧。”宋乐是北京某重点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毕业后顺利进入国企,成为一位优秀的工程师。据她说,刚进入公司时,先后被七名同事追求,但她都拒绝了,“没有感觉!”这也是宋乐数次相亲均不成功的原因。

  不管是一条条罗列条件,还是始终只讲“感觉”,“不将就”都是这些单身人群坚守的底线。

  与过去不同,在超高离婚率的当下,单身人群对于婚姻的信心逐渐被消磨。适龄结婚生育在仍旧单身的人看来已经不再是顺理成章的事。到了年纪的男女在面对结婚问题的时候表现出了较明显的迟疑。

  “不将就”的另一个原因是比起老一辈人,新一代年轻人否认了父母一辈关于“结婚能得到幸福”的观念。

  刘斌,35岁,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是一名信息科技公司的经理。刘斌一直是一个有着明确事业规划的人,对于未来的伴侣也有明确的要求。“要有共同语言,要品味相当,要独立,当然,还要漂亮。”他说,“遇到了合适的人,很快会在一起吧。”

  “我母亲经常对我说,‘你现在这种单身状态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只有结婚了一切才会稳定下来。’她认为家庭才是幸福感的来源,我现在一切的焦虑和不安都是因为我没有一个可以结婚的伴侣。”刘斌说。

  刘斌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认为这种观点已经与当下年轻一代的婚恋观发生了背离。在刘斌看来,老一辈人在婚恋上过于循规蹈矩,而在张扬个性、主张自我的当下,对婚姻的审视与考量变得严苛许多。“我的焦虑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并不能断言是因为没有进入婚姻。”

  调查显示,比起婚姻,90后甚至00后幸福感更多来自于稳定的收入、父母的身体健康、良好职业前景以及充实的业余生活等。

  因此,在婚姻问题上,“应该结婚了”已经是过去式,而“我要找到理想的人”开始大行其道。

  经济压力下的单身男性
 
  如果对于女性来说,感性在婚恋选择中占据主要位置,那么对于男性,特别是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打拼的男性来说,来自住房、育儿、养老等经济方面的压力则是他们顺利进入婚姻的阻碍。

  2019年国金证券发布的《单身经济专题分析报告》显示,北上广深已经成为单身人群的聚集地,29.7%和26.4%的单身青年散落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从收入水平看,大部分一线城市单身青年月度可支配收入为8000-15000元;由于大城市生活成本高,单身青年短期内没有购房的经济基础,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的单身青年,多为选择租房。

  高房价增加了单身男青年找到合适的伴侣的难度。

  “在未来的两三年内,我可能还是继续租房,你接受吗?”张岳向坐在他对面的相亲对象问道。

  薛岳出生在陕西省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因为成绩优异,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中国联通集团,目前已经是部门主管。税后30万元的年薪已经高于北京市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他仍旧买不起一套小房子。“我有一个谈了五年的女朋友,要结婚了,因为房子的问题,她跟我分手了。”从那之后,每次接触异性,薛岳都会先将自己的经济情况告知对方,“很多女生开始约会时会把‘人品最重要’挂在嘴边,但是最后还是会选择经济条件更好的人结婚。”但对于薛岳来说,他未来的伴侣必须接受他暂时买不起房的现状,一起努力,让两个人的生活慢慢变好。

  长相帅气的薛岳不乏追求者,“我只接受跟我门当户对的人,家庭环境太好的女孩,我都拒绝了。”薛岳说,如果女孩家里已经在北京或者其他大城市有一处以上的房产,他担心两个人的关系走不长久。

  在薛岳看来,大城市里男女关系有长期和短期之分,他将非门当户对及双方对未来规划不一致的关系称为短期关系,“除了经济地位悬殊带来的不稳定因素,大城市人口流动性大,因工作调动而更换城市也会给双方的关系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双方对于未来的长期规划是否一致很重要。”在两方面因素下,32岁的薛岳至今仍旧单身。

  “陌生人社会” 下的社交
 
  在男性单身人群中,有一部分是感觉负担家庭开支经济压力巨大,不想因为婚姻降低原有的生活水准而选择短期或是长期的单身生活。还有一部分男性,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职场打拼上。

  “我工作太忙了,经常出差,接触的圈子有限,所以一直单着。”从事金融行业的何建说。何建大学毕业后从老家重庆到北京打拼。在过去的5年里,何建一直都是“空中飞人”。“有时候一天换三个城市,早上在酒店醒来,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何建说,一个月可能只有一到两天会在家休息,这一到两天的时间里,他甚至不愿意再出门与朋友聚会。

  “之前有过女朋友,但是一个月也就见一次面,吃个饭看看电影,很多时候,刚见面,就接到工作电话不得不回公司处理工作,经常放对方鸽子。哪怕是人不走,也是电话不断。”何建说,时间久了,女孩子没有一个可以忍受的,都提出了分手。

  “很多女孩不理解我这种工作性质,她们需要对方更多的陪伴。”因为工作繁忙,何建既没有太多的时间恋爱,也没有时间去社交接触新的人。“在北京,我认识的人大多是公司的同事或者业务伙伴,朋友不多。”

  和很多北漂一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何建”们离开从小生活的地方,进入一线城市打拼,从“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

  “每天就是公司和家,两点一线,没有什么机会认识新的朋友。”去年刚从英国回来的刘家旭说。此前,在朋友的劝说下,刘家旭下载了一款交友软件,没多久,她就发现软件上面有各种推销和诈骗。“感觉不太可信,我看过很多网上交友骗钱的新闻,于是很快卸载了那个软件。”面对家人的催婚,刘家旭试着参加了几个社团组织的相亲会,体验之后,刘家旭发现,一线城市的男女比例问题很大,“相亲会上,女生人数总是比男生多,很多女生条件都很好,但是男生条件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了。”这种条件上的差异让通过相亲会解决单身问题的几率变得很小。此外,刘家旭也并不擅长与异性沟通和相处。工作之余,刘家旭除了和女性朋友逛街吃饭,就是宅在家里上网。

  网络的发展使年轻人丧失了一部分社交能力。特别是性格较为内向的人,往往能够在网络上滔滔不绝,但是现实中却不知道该如何与陌生人开展对话。

  几番思考之后,刘家旭想到了根据自己爱好,利用周末、节假日参加集体组织的运动或者活动。

  “有共同的爱好,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在相处的过程中,可以有一起做的事情,这比参加相亲会效率高一些。”

  对于并不想长期单身的人来说,也许重新审视自己的需求,清晰定位自己在未来婚姻中的角色,拓宽自己的交往圈是不错的选择,而提供这些服务的交流平台和活动组织也将在单身社会中迎来新的商机。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