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选择单身

2020-2-29    作者:臧梦璐    来源:    

  “和妈妈分开肯定会觉得孤单,但未来我还是想试一下结婚。”年仅十岁的小女孩琉花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说道。

  2019年夏天,琉花和数百名小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观摩了一场婚礼。这次活动是由日本婚庆公司推出的“婚育节目”,“希望通过现场观摩,让学生感受到结婚的幸福,将来更愿意结婚。”策划人藤泽说。

  “催婚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日本东京、京都等地,在未成年群体里实施“婚育宣传计划”的现象不在少数。

  该项举措引发了日本社会的广泛讨论,不少人表示:面向小学生宣传结婚为时过早。但部分日本专家学者认为,在少子化、低结婚率的日本,怎么宣传结婚都不为过。

  单身现象成世界性课题
 
  数据显示,日本已经连续9年人口负增长,而日本年轻男女不婚率还在持续上升。2018年,日本不婚男性达23%,不婚女性达14%,创历史新高。日本著名广告与调查公司博报堂预测,到2035年,日本15岁以上人口中约有4805万是单身者,有配偶者约为5279万,即约有一半日本人会过单身生活。

  单身人群的增加直接导致了新生人口的持续下降。

  这也给日本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前所长、津田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孙田朗表示,日本每年减少50万人,相当于每年失去一个鸟取县的总人口。新生人口下降给日本的养老金、医疗、护理等社保事业带来冲击——由于劳动力人口下降,支撑社保制度的缴费者减少,同时,领取养老金的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社保体制难以维系。此外,低生育率造成消费萎缩,对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力不足,即便人均劳动生产率维持现状,日本的社会总产值也在下降。

  日本推出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单身人士结婚生子。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育方面的福利政策——大力推出社会福利,养孩子的成本由国家埋单。政策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推出常规性鼓励生育政策。包括政府承担孩子的生产费用,部分地区还会额外赠送一笔慰问金;从孩子出生到初中毕业,给每一个孩子每月发奶粉钱;同时,还会发放产假补助、育儿补助、不孕症治疗补助等。这些政策不只适用于日本人,也同样适用于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

  冯楠大学毕业后在日本东京继续攻读了研究生课程,毕业后留在日本就职、结婚并生育了她的孩子。“从我登记怀孕的那天开始,就收到了所在区的役所发放的孕妇挂牌。出门在外,民众看到这个挂牌也会给予特殊的关照。”

  生产时,冯楠选择了东京一家中等消费的医院,顺产一共花费64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万元)。“政府一次性发放了生产补助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2.5万元)。”也就是说,在一般顺产的情况下,需要自己支付20万日元的费用。

  据冯楠介绍,如果是难产手术的情况,属于医疗保险范畴,除去自付费用,自己还可以剩下一半的补助。

  “孩子出生后,每个月可以拿到大约600元人民币的奶粉补贴,这笔钱每个月政府会汇到个人银行账户上。”冯楠就职的是一家大型企业,福利待遇较好,产假期间,员工可以拿到全额工资。“有一些企业如果经营困难,只能拿到70%的工资,这时候政府就会按照休息时间的长短提供补助,以休假3个月为例,每天大概能拿到480元人民币。”

  由于没有人帮忙照看孩子,在孩子未满一岁期间,冯楠在家带孩子。这一年,冯楠通过雇佣保险拿到了相当于原来收入的50%的补助,这笔费用便是育儿补助金。

  在第二阶段,日本政府颁布名为“造人革命”计划的国家战略政策。即从2019年10月开始的3年之内,对3-5岁儿童的保育园及幼儿园费用“免单”。对此,冯楠说:“日本保育园及幼儿园的费用是以家庭收入为基准收取的,免费后,高收入家庭享受到的优惠较大,对于低收入家庭并没有太大影响。”冯楠的孩子目前就读一所公立幼儿园,学费不需要自己负担,每月只需支付一笔餐费。因此,这项政策的效果如何还有待验证。

  对于非正式员工或工作不稳定的低收入家庭,为了消除其经济上的顾虑,日本政府开始通过立法形式推行“同工同酬”政策,提升非正式员工待遇。为了鼓励夫妻双方均承担起育儿责任,还推出了“男性育儿假”制度。

  在第三阶段,日本政府还计划全部承担低收入家庭孩子上大学的费用。

  虽然日本政府重视解决少子老龄化问题,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也将少子化作为“国难”来应对,近年来加强了对婴幼儿免费入托、教育等支持力度,但由于劳动制度改革造成派遣工、临时工增加,工作不稳定、收入下降、住宅紧张等原因,年轻人结婚欲望仍旧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19年日本新婚夫妇只有58.3万对,比上世纪70年代下降近一半。因此,让年轻人早结婚已成增加人口的当务之急。

  单身群体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日本。英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英国单身人口比例首次过半。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独居比例高达60%,是世界上独居比例最高的国家;在韩国有超过284万女性独居。

  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有25%左右是单身生活的。到了2019年,这个数据超过了50%,其中包括未婚和离异两部分人群。

  单身人群快速增加不是发达国家的特例。在中国,单身群体也在逐年增长。2019年民政部发布的《201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013.9万对,结婚率仅为7.2‰,创下2008年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离婚率不断提升。中国日均离婚的对数,比1978年翻了几十倍。全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占总人口的15%,其中,超过7700万人独居。

  在中国,近些年,由于大城市的高房价、生育成本过高、女性职场参与感增强等原因,年轻人结婚和生子的意愿也越来越低。

  经济社会进步让单身生活成为可能
 
  是什么让他们选择了单身?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单身人口的增加都有相似的历史、社会、经济、心理等原因。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指出,促进独居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是现代经济的繁荣和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个人主义的盛行、女性地位的提高、通讯革命、大规模城市化和寿命延长成为推动单身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现代金融的发展把利益关系从婚姻里剥离出来,帮助人们实现了个人的自由选择。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自由的选择》里谈到了一个核心的人的行为和追求目标的地方,就是选择自由。但是,没有金融发达的条件,个人自由、选择自由就很难成为现实。

  财务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过去,婚姻并不是一个完全为了情感而创造的制度,而是解决生活风险、实现利益互换、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制度安排。

  自古,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是哪个种族,人们到了一定年龄往往都会选择结婚成家。在这种传统婚姻中,有子女延续、养儿防老、社会分工等多种诉求,通过家庭养子防老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过去中国的包办婚姻里,并不鼓励男女结婚前交流及见面,这也是因为,过去人们大多认为,婚姻是两个家庭利益的结合,而不是爱情的结晶;而社会分工的需求体现在“男耕女织”这个传统的家庭劳动分配上:“寒窑虽破,能抵风雨”,则表达了过去人们对于男女双方风险交换的愿景。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达,婚姻已经不再是抵御风险和实现养老等诉求的唯一途径。随着金融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方方面面细化的产品随之出现,例如保险产品、借贷产品、养老基金、政府福利等,人们不再需要完全从经济方面去考量婚姻,而是可以更多地以情感为标准作出选择。

  “首先要好好照顾自己的人生,跟别人一起生活那是后话。”20岁的日本女孩三井说。

  在经济发展的助推下,物质逐渐富足,“个人主义”风气盛行。在“个人主义”中成长的年轻人,乐于享受“自主时代”,认为“人最主要的义务是对自己负责,而非伴侣或者孩子。”当独立思考的男女认识到家庭尤其是亲子关系可能带来的巨大的个人利益的牺牲时,许多人选择了另外一种生活——舒适、自由、不为关爱所牵绊的生活,他们认为,这种生活让他们能持续不断地拥有享受有趣、新鲜事物的机会。

  女性地位的提升是“单身社会”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女性地位的提升不仅仅表现为女性有了更多受教育及平等就业的机会,还表现在她们有权决定自己的家庭生活、性权益以及生育选择权。“随着女性就业机会的增多、经济能力的提高、独立意识的增强,她们不再那么需要依赖男人了,日益独立的女性不再愿意仅仅成为丈夫和家庭的依附者。”克里南伯格说:“婚姻曾经是女性在糟糕岁月里的一份保障,但对现在的女性来说,独居,可能是男权社会中最好的选择。”

  此外,城市化使独居成为可能。独居生活将人们从家庭以及婚姻伴侣的需求和限制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可以在适宜的时间,以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城市化不仅凝聚了一批拥有共同价值观、自我认识以及生活方式的人,还给这类人投身独居生活这样一场社会试验提供了保障。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各种各样适合单身人群生活的场所正在不断增加,从健身房、咖啡馆、酒吧、住宅区,到如清洁、代烹饪、外卖等服务,都在不断满足独居者的需求。

  而手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社交快乐和便利,只要联网,即使一个人生活也不会与世隔绝。

  “现在的医疗条件已经很好了,人的寿命会很长,我觉得一辈子爱一个人,一辈子跟一个人生活是很残忍的事情,所以我也在反思婚姻制度。”独自生活在上海、40岁的冯哲说。

  冯哲在初中的时候接触了摇滚乐,高中的时候便有了自己的乐队,大学时期,他的乐队已经小有名气。

  在那个爱情至上的年代,玩音乐的人总是最吸引女孩子目光的。“年轻的时候,也交往过几个女朋友,最长的持续了十年。”再后来,因为工作,因为父母,他没有再遇见合适结婚的人。

  冯哲说,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对恋爱的热情已经慢慢散去,“对我来说,婚姻更多的是一种协作关系。”冯哲承认,单身越久,人就越“独”,就越难以和一个人长时间处在同一个空间。

  “我今年2 6 岁,单身,但是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虽然憧憬婚姻,但是我没有很焦虑,我可以用自己的收入过不错的生活。”工作在北京的李妍说。

  受过西方教育的李妍并没有中国传统的婚恋思维,喜欢吃西餐,喜欢健身,保持着健康的生活状态。

  李妍性格开朗,喜欢结交各国朋友,业余时间,她时常与朋友聚会,每年还会安排几次出国旅行。

  事实上,还有很多像李妍这样的单身人士并不感到孤独和绝望,他们中的许多人有亲密的朋友、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多年的合作伙伴,绝大多数单身者正热忱地投身社会与社交生活中,他们比同龄已婚人士更热衷于外出就餐、锻炼身体、参与艺术及音乐课程、公众活动、演讲以及公益活动。他们只是自己居住,并非与世隔绝。

  在这些单身人士中,有人笃定,有人纠结。单身的“好处”是能够充分享受没有约束的自由;但是,单身生活也错失了培育家庭责任、享受血脉亲情的机会。

  而经济学家更担心的是,这种单身趋势会进一步加速中国少子化的进程。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随着庞大单身人群的出现,“单身贵族”的消费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之产生的“单身经济”吸引了众多商家的注意。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