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义乌换了“大衣服”

2024-12-3    作者:石海娥    来源:    

义乌换了“大衣服”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从清乾隆年间开始,义乌人在农闲时节就开始了敲糖换鸡毛的营生,以改善自己的生活。改革开放初期,他们肩挑货担走村串巷,沿街叫卖,借着改革的春风,硬是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变成了“世界超市”。


  在地方工作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深入义乌小商品市场,针对义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习近平同志曾打过一个生动形象的比方:小孩子成长太快,而衣服太小,“得给成长快的孩子换上一件大衣服”。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在这座“买卖全球”的“世界超市”,总书记考察了五金工具配件商铺、伞铺等,详细了解了义乌国际商贸城发展对外贸易、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鼓励商户们:“义乌的小商品、大市场,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

  时隔几年,义乌国际商贸城依靠什么完成换装?

  跨境电商


  近年来,在Temu、TikTok、亚马逊、速卖通等跨境电商平台上,义乌电商企业成了不可小觑的存在。据义乌官方数据,今年1—6月,义乌电商主体达65.46万户,其中40%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今年1至7月,义乌跨境电商交易额、电商直播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17.9%和18.5%.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全球热销”的“逆向海淘”。


  “之前我在美国跨境电商平台eBay上买东西,对比价格时发现,商品的利润率很高。” 2010年,洛克体育负责人张新刚和合伙人在义乌租了一个三居室的房子,开始从事跨境电商。10多年过去,办公场所从最初的130平方米商品房发展成如今6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他们推出的产品已经有2000多款,产品类型也从原来的骑行配件、装备向自行车整车拓展。作为义乌最早一批做跨境电商的卖家,洛克体育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0亿元,“增长了240多倍。”张新刚说。

  一件好产品想要通达世界各地,少不了便捷流畅的物流网络。这些年,义乌在扶持壮大跨境电商产业的同时,还把物流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位置。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义乌的物流体系究竟有多发达?一件商品从义乌运往世界各地,究竟有几种方式?在义乌,这条路可以是公路、可以是铁路、可以是邮路、可以是空运,还可以是海运。

  从一国一地到多国多地,义乌的“货源”和“物流”是市场主体们生意越做越大的两大“法宝”。其中,价低质优的物流已成为义乌商贸往来、“买全球卖全球”的显性优势。

  义乌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在出口运输环节,义乌一方面向东借船出海,建设“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连通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和全球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另一方面,向西借陆出境,建设“义新欧”

  开放大通道,构建联通欧亚大陆的重要桥梁,目前国际物流通道已辐射至全球2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海外物流线路覆盖220多个国家和地区”“英国、法国3到5个工作日,美国、意大利5到8个工作日”,在义乌,这样的物流广告随处可见。

  目前, 义乌有国内物流企业1829家,2000多条公路专线覆盖了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全国绝大多数县城都能与义乌实现物流双向直达,价低质优的物流让义乌商户获取了更高的利润,也吸引着他们不断入局跨境电商。

  亮眼数据另一面是中小微商户入局跨境电商的痛点——单小货杂,一到两周才发一个集装箱的货物,“拼单”发货成了他们的诉求。2013年,在商务部等八部门的支持与推动下,义乌在全国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不具备国际贸易能力的中小微市场主体也能简单参与外贸,义乌商贸城也因此很快诞生了第一批“组货人”。

  不仅如此,为解决小商品拼箱出口的痛点,义乌率先开展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试点。

  在这种模式下,出口小商品以散货方式进入“集拼仓”,企业完成集货后,根据船期、目的地灵活配箱,海关对被布控查验的报关货物单独完成查验,而与之拼箱的其他放行货物同时装运,“查验”与“放行”并联作业,大幅提升了效率。

  面对传统外贸的激烈竞争和微薄利润,跨境电商这件“大衣服”不仅为义乌商户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极大地满足了国外消费者对优质中国商品的需求,义乌商户们越“穿”越喜欢。义乌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义乌跨境电商出货量超879万票。上半年,义乌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628.71亿元,同比增长12.32%,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762.89亿元,同比增长了18%.越来越多的义乌商户开始拥抱跨境电商这一新蓝海。

  温从见是义乌国际商贸城三区的经营户,今年刚进入跨境赛道,也充分体会到什么叫作“高利润”。“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就省掉了中间商环节,如果量跑起来,利润很可观。跨境电商卖出1000件球衣的利润,比我通过传统外贸途经卖出1万件的利润还要高。”这几天,温从见正忙着给跨境店铺上新品。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义乌外贸增长的新动能。

  外国创业者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有210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3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210万家中小微企业发展,关联着3200万人的就业。便利的基础设施、专业成熟的小商品市场,无一不吸引着世界各地商人的目光。


  2005年,伊拉克外商、义乌市咖幂籁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卡米也慕名而来,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狂扫”一堆货物回国销售。两年后,他以创业者的身份来到义乌,创办了义乌市咖幂籁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为伊拉克、伊朗等多国客商采购义乌小商品。近日,他带着7名同样在义乌经商的伊拉克老乡,参加“义乌世界商人献血日”活动,并将主办方发来的一封感谢信 “晒”到了朋友圈。

  接住外国创业者成了义乌换“大衣服”的另一个条件。

  Tawfiq Fazilat来自阿富汗,在他看来,自己和义务市场颇有缘分,因为在他的国家,Tawfiq Fazilat的意思是“所有好的东西都到我这里来”,而义乌也汇聚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好东西。

  2017年,Tawfiq Fazilat在义乌商贸城二区开办了主营发电机、水泵等设备的公司,并为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字——刘克。

  刘克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他到义乌创业后,其他亲戚就分别在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和欧洲地区分销来自中国的产品。“他们的设备主要来自重庆、江苏和福建等地,我的工作是卖货。我们自己注册商标、设计品牌,工厂根据设计要求生产,然后给其他国家发货。在市场方面,我们锁定的主要是高质量用户。”刘克说。

  如今,“含外量”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经贸活跃度和全球化度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据统计,2023年义乌市户籍人口为91.15万人,但常住人口却高达190.3万人,2023年入境义乌市的外商达36.87万人次,其中常住外商2.1万人。

  马来西亚籍外商郭集福本在马来西亚经营书店,第一次慕名到义乌进货时,被品种繁多且低价优质的各种商品惊呆了,最终采购了一个货柜的各式小商品,回马来西亚后两天就售罄了。

  2004年,郭集福决定进驻被他视作“经商天堂”的义乌,他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租了80平方米的商铺,开始专注于天然水晶和珠宝首饰行业,依托义乌市场的全球辐射力和完整生产链,他将从巴西进口的水晶加工成装饰品,卖给全球500多家品牌的珠宝商,不少原创产品深受国内外客商喜爱,每年都能接到不少订单。

  和刘克相比,郭集福显得更为精明。他抓住义乌做进口、转口市场的契机,在国际商贸城五区进口商品城开设马来西亚馆,把老家的燕窝、乳胶枕等优质特产进口到义乌,再通过义乌销往全球,在买卖全球间自由切换。

  五金产品是非洲客商来中国采购的大头,过去他们一般会在迪拜或者香港采购,但义乌的高性价比让来自塞内加尔的苏拉嗅到商机,2006年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创业。作为最早一批来义乌的非洲客商,苏拉清楚地知道,在塞内加尔的首都达喀尔,百分之八九十的货物都是从义乌发过来的,其中太阳能板是卖得比较火热的产品。

  尼泊尔商人毕需努20年前到义乌经商,那个时候,他只能借助英语学中文,了解市场信息。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时,他已经可以用流利的中文和总书记和交流了,“义乌成立了首个尼泊尔电商学院,还开设了面向外商的中文培训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毕需努说,通过这个平台,他学好了中文,还把市场从家乡尼泊尔扩展到了印度、不丹等周边国家,同时利用义乌的原材料在家乡开了厂。

  在义乌,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国际老娘舅”。随着民间交往的不断拓展,涉外商事纠纷、日常生活中的摩擦不可避免,怎么定分止争?在这方面,义乌的创新做法是“以外调外”,就是由在义乌经商的外商担任调解员,参与涉外纠纷的化解。

  “国际老娘舅”是当地人对外籍调解员的亲切称呼。想要成为“国际老娘舅”,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要会包括中文在内的三种以上语言,无违法违纪记录,讲诚信……让他们参与纠纷调解,破除了纠纷双方语言上的障碍,增加了调解机构的亲和力,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苏拉就是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首批调解员,负责为义乌外商调解贸易、经营方面的纠纷,在他的办公室里,摆放得满满当当的荣誉证书就是他骄傲的见证。

  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义乌把外商视为推动市场繁荣发展的宝贵资源,持续优化涉外营商环境,在境外客商入境需求、外商社会融入、外籍人才留义发展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集成迭代涉外服务举措,将义乌打造成了全球贸易商集聚地。

  探索“大”商品


  快鱼吃慢鱼,在义乌,订单正在向更有创新力的企业集中。很多在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头部企业正在为客户做“定制化生产”,这些高附加值的服务和义乌高质量的商品,逐步形成了难以替代的竞争优势。


  而当直播电商站上风口后,义乌的商家们又开始挖掘新的财富密码。在这波风潮里,低价依然是义乌小商品的“杀手锏”,但想要“爆单”,就不能只有低价,嗅觉敏锐的义乌商人试图研发质量更好、科技含量更高的“大商品 ”。

  “外界经常说,有些产业已经迁移到东南亚了,其实,迁过去的都是简单的、低端的产业。比如,一个小小的发卡,它的点胶也是有差别和门槛的;T恤的印花、绣字,工艺不同,产品更是大相径庭。”义乌商城集团董事会秘书许杭告诉记者,义乌的一些商家、工厂已经做起了品牌,当地政府也不断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政府质量奖、“浙江出口名牌”等申报,通过品牌带动行业发展。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义乌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661亿元,其中光伏产值805亿元;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前十的企业已有6家落地义乌,3家企业年产值超百亿元。今年9月,义乌首个无人系统技术成果交易展洽会也在义乌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亿航智能等eVTOL飞行器代表企业携EH216—S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等产品亮相,吸引了不少客商进舱体验。

  好消息纷至沓来。

  9月12日,义乌官方发布信息称,义乌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结顶,计划2025年10月运营。全球数贸中心项目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五区东侧,由市场、商务写字楼、商业街区、公寓、数字大脑5大功能板块组成,致力于打造集聚众多新业态新模式贸易主体和供应链服务主体的新型数字市场。

  义乌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第六代市场是义乌最具活力的新地标,为新主体、新行业、新模式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承载空间,将推动义乌市场实现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义乌商城集团把集聚、培育新行业作为推动义乌市场向第六代市场迭代、跃迁的重要着力点,通过产业带联动、商协会对接、支持办展等方式,依托义乌市场“世界货地”的优势,积极探索智能穿戴、老年健康、低空经济等新兴行业的发展路径。

  换了“大衣服”的义乌正加速迈向第六代市场。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