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
+

冬季如何“养肾防寒”

2024-3-30    作者:夏雪    来源:    

  肾的作用


  肾脏位于腰部两侧,形状像蚕豆,每个肾脏重120至150克,长10至12厘米,宽5至6厘米,厚3厘米左右,主要帮助人体产生尿液,具有排毒、调节钙磷代谢、造血、调节血压等功能。


  产生尿液:正常身体运转需要水源的帮助,水进入身体后,跟随血液进入各组织器官,并组织器官运转工作,等到新的营养输送到各个组织后,代谢出来的水分就会由肾脏接收,进行过滤清洁,形成尿液。

  健康成年人一天的尿量在1500毫升左右,根据饮水习惯的不同,大部分人24小时内尿量可达2000至3000毫升。

  排毒:人体新陈代谢时总会产出一些对身体无用的废物,这些物质需要在肾脏的帮助下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因此肾脏是参与身体代谢、排出毒素的小能手。当肾脏功能受损时,排毒能力下降,人体内毒素不断蓄积(即肌酐值逐渐升高),必要时需借助外力来清除,这就是肾脏替代疗法,俗称“透析疗法”。

  调节钙磷代谢:肾脏能分泌一种类似维生素D的物质,该物质可管控胃肠道对钙、磷的吸收,有利于骨骼生长。当肾脏受损时,这种物质生成减少,患者会出现缺钙、高磷等症状,患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严重者会出现骨骼变形、骨折等症状。

  造血功能:肾脏可分泌一种造血物质——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骨骼对铁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红细胞生成。

  当肾脏功能衰竭,这种物质生成减少,患者会出现脸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医学上称为“肾性贫血”。

  调节血压:肾脏可分泌多种激素,这些激素管控肾脏内外血管的缩张,进而调节血压。其中,肾素可使血压升高,前列腺素则可使血压下降。

  中医认为,肾有藏精、主水、主纳气三大功能。藏精指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推动和协助脏腑气化;主水指调节全身水液代谢的功能。主纳气指肾气有统摄肺所吸入的自然清气,保持吸气的深度,防止呼吸表浅的作用。

  肾病的征兆


  中国的肾脏病患者数量高达1.32亿,成年人患病率达10.8%,并且在持续增长,患病的人群也呈年轻化趋势。如果出现排尿减少、尿液泡沫多、身体水肿、消化异常、食欲不振、头晕乏力、皮肤发痒等征兆,可能肾功能已经受损,需要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排尿减少、泡沫多:肾脏病变最常引起少尿、无尿等症状,其中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毫升则称为无尿。尿液泡沫多表明尿中蛋白含量高,这是非常危险的慢性肾衰竭信号。如果肾脏出现炎症、结石、肿瘤或血管破裂,血红细胞会随尿液排出,形成血尿。

  身体水肿:肾功能异常会影响水代谢,导致毒素和有害物质积聚在体内,引起血管壁通透性问题,导致水肿。一般表现为晨起眼睑、面部等轻度浮肿,稍严重则会出现双下肢浮肿,更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全身浮肿并伴有腹水。

  消化异常、食欲不振:肾脏是排毒器官,肾功能衰退,代谢排毒功能也会随之下降,继而影响胃肠道功能,引起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头晕乏力:肾脏能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肾脏受损时,这种激素生成会减少,红细胞产生量也会下降,可能导致贫血,出现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皮肤发痒:肾衰竭还会导致人体内水电平衡、酸碱平衡、废物代谢等出现异常,内部环境的紊乱和毒素的累积会导致皮肤瘙痒及异味产生。

  西医中,评价肾功能主要依靠抽血检验,检查项目主要有血清尿素、血肌酐、尿酸、血β2-微球蛋白等。血清尿素是体内蛋白质的代谢产物,经肾小球过滤随尿液排出体外。如果肾功能受损,血清尿素排出减少,会导致血尿素浓度升高;血肌酐能够准确检测肾小球过滤功能是否受损——肾功能正常时,肌酐排出率恒定,肾功能异常时,肌酐排出率逐渐下降;此外,尿酸及血β2-微球蛋白检测也能快速判断肾功能是否异常。

  中医认为,肾的生理功能与人的骨骼、血液、皮肤、牙齿、耳朵都有莫大的关系。肾气充足的人,精力充沛,腰腿有力,眼睛有神,头发润泽发亮,面色有光泽,牙齿坚固有力。反之,人体就会出现易疲劳、腰膝酸软、眼睛无神、过早脱发或白发等症状。

  如何预防肾病


  补肾可以从饮食、运动和按摩穴位等方面着手。


  首先是饮食进补。肾主色为黑,黑色食物(黑芝麻、黑豆、桑葚、木耳等)能入肾强肾,可以在日常饮食中多摄入。食补当因人因地制宜,比如肾阳亏虚者可多食羊肉、驴肉等具有温补功效的食物;肾阴精不足者,食补宜以鸭肉、鹅肉为主。

  此外,冬季各类菜品口味较重,过食咸味会伤肾,因此大寒饮食不可过咸。

  其次是运动进补。中医养生强调“动以养形”,适度的形体活动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防病健身的作用,可使肾中精气更为充盈。如散步、慢跑、瑜伽、八段锦、太极等轻柔和缓的项目均适合冬季锻炼最后是穴位按摩。穴位按摩要按照足、腰、腹、耳、头的顺序完成。

  揉脚:每天晚上用温水洗净双脚,端坐床上,用手掌小鱼际位置搓左右脚涌泉穴36下。涌泉穴是肾的井穴,搓涌泉穴可以从源头补肾气,有益肾养阴、清心除烦、导热下行之功效。

  搓腰:按搓膀胱经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及督脉的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双手握拳,在后腰部位上下搓动36次,有温肾壮腰、培源固本之功效。

  摩腹:双手平掌,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置于小腹,来回搓动,左右各36下。腹部有任脉气海(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有运脾导滞、减肥排便之功效。

  搓耳:双手置于耳前,来回搓动36下。肾开窍于耳,全身各部位都在耳部有反应点,称为“耳穴”。长期做这个动作,有益肾填精、疏通全身气血之功效,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梳头:又称“干梳头”,双手五指分开如梳状,置于前额发际处,点按太阳穴,从前向后搓动,点按风池穴36下。梳头有升清降浊、益肾清脑之功效,对头痛有缓解作用。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