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三年,开心麻花与大鹏的制作团队几乎占据了中国喜剧电影的半壁江山。两个制作团队都着力于草根文化,有从剧场或网络走向大银幕的类似经历。
原发于小剧场的开心麻花,从一个个喜剧小品出发,依托于戏剧化的表演风格展开“触电”之路。从《夏洛特烦恼》到《驴得水》,从《情圣》直至近期热映的《羞羞的铁拳》,我们看到了一群相似的面孔,演绎着风格不太相同的喜剧类型——有魔幻现实主义式的穿越剧,如《夏洛特烦恼》(时空穿越)和《羞羞的铁拳》(身体的穿越);有平铺直叙的都市情感剧,如《情圣》;还有可以让人笑着流泪的悲喜剧《驴得水》……从这一角度上说,开心麻花所构筑的喜剧系列是成功的,这种成功也经转换成了票房。
然而,随着《羞羞的铁拳》的落幕,我们却隐约看到了开心麻花的喜剧之路可能陷入的危机:模式化的笑点正在形成,演员舞台剧中夸张的表演痕迹在大银幕的放大展示中加速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情节雷同让其缺乏故事内在的思想线索。除了《驴得水》,开心麻花进军大屏幕以来的电影都有这些无法抹除的痕迹。
大鹏团队的“屌丝男逆袭”展现出更为多样化的风格。《煎饼侠》与《缝纫机乐队》,看似完全不同的内容,却有着相同的故事主线——小人物历经波折后实现梦想。这类故事,在大电影中从来不缺少表达,但大鹏团队的喜剧表达方式却是最成功的,它以反讽的方式触动了日常生活中那些不敢直面自己的小人物的神经。这种满满的正能量为喜剧的表现手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从而让每个笑点都富有意义。不过,对于大鹏而言,仅依赖于这样一条主线生产出来的也只能是雷同的商业片,难以成就电影史中的经典。而成就喜剧经典理应成为近年来喜剧电影票房领头者——开心麻花与大鹏团队的历史责任,因此他们需要在相互借鉴中弥补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