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弯腰拣钢镚”

2024-11-15    作者:马舒叶    来源:    

“弯腰拣钢镚”


  出海,似乎正成为国内新消费品牌2024年新的关键词。


  先是8月19日,瑞幸咖啡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至2025年一季度启动大规模出海行动,重点考虑东南亚和美国市场。

  目前,在海外市场,瑞幸只在新加坡开设了38家直营门店。2023年4月,瑞幸在新加坡开出海外首店,一位接近瑞幸的人士说,瑞幸将新加坡视为打响海外市场的第一枪和验证商业模式的试验田,未来3到5年,瑞幸计划以新加坡为东南亚总部,逐步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扩张。记者就此事向瑞幸方面求证,截至发稿,瑞幸方面暂未回复。

  随后,在8月21日泡泡玛特举办的2024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兼CEO王宁表示,今年泡泡玛特全年营收有望做到100亿元,预计全年增长不低于60%,海外增长不低于200%.根据泡泡玛特2024年上半年财报,其上半年实现营收45.58亿元,同比增长62%;经调整净利润为10.18亿元,同比增长90.1%.中国内地市场营收32.1亿元,同比增长31.5%;港澳台及海外市场营收13.5亿元,同比增长259.6%,收入占比29.7%.出海前,泡泡玛特已经因为盈利低于预期遭到市场唱衰,出海,无疑成为泡泡玛特这样的新消费巨头的救命稻草。

  曾经,出海是互联网大厂最热衷的路径。面对高昂的海外开店成本和复杂的政策环境,如今争着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新消费品牌,前途是否真的一片光明?

  赔本赚吆喝


  实际上,对于出海开店的新消费品牌而言,出海更像是弯腰捡钢镚,赔本赚吆喝。


  2016年,蜜雪冰城制定“5年出海计划”,在海外开满4000家店的蜜雪冰城,几乎布满了东南亚所有叫得上名字的城市。据越南中文网报道,一位当地蜜雪冰城加盟商称,在最初的谈判中,品牌方代表表示,加盟店之间会相距12公里,2022年重新签合同时,这个距离已经缩短到200米。

  除了凭一己之力让东南亚奶茶市场接近饱和,出海后,蜜雪冰城的定价也沿袭了一贯的性价比路线。在中东,一杯喜茶最低卖到40元一杯,蜜雪冰城定价仍在19元左右。但在越南,蜜雪冰城却因为低价下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遭到了加盟商的反抗。

  2023年10月,越南蜜雪冰城宣布加盟商要降低25%的销售价格,但加盟商从蜜雪冰城购买原材料的价格只降低8—10%.根据2022年招股书,蜜雪冰城85%的营收来自供给加盟商的食材和包装材料。“之前蜜雪冰城承诺6个月回本,实际上一个月只能赚1000—2000元人民币。”

  某加盟商表示,2022年3月的数据显示,在越南累计开出249家门店之时,蜜雪冰城总营收为929.04万元,净亏损32.2万元。

  出海开店成本高、营销推广烧钱多是利润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以瑞幸、库迪、蜜雪冰城、喜茶等新消费品牌为例,为了在海外迅速打出名堂,店铺一般会选择坐落在该地区发达城市的CBD,在中东就要选择寸土寸金的迪拜、沙特核心商场,在澳洲要定址悉尼市中心,在日本要选择东京表参道,显然,这些位置的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都令人咋舌。而大部分茶饮品牌目前尚未在海外建厂,奶茶、咖啡的原材料包括茶叶、奶制品、水果、糖和包装材料,都需要从国内供应商进口,为了保证新鲜,往往要付出更高的运输成本。

  与此同时,新消费品牌还要面临严格的审查。在美国,日出茶太由于进口原材料合规问题遭到FDA扣押认证,一次就损失了近500万元。

  寻找新增量


  明知去海外开店是一个烧钱的生意,但在持续“内卷”的国内消费环境中,渴望给股东讲好新故事的新消费品牌也必须出海,以寻找新增量。


  对于各大新消费品牌来说,将自身巨大的品牌流量导向海外,是寻求增长的新路径。尤其是在国内市场增长变缓的情况下,出海已经成为赛道内玩家的必选项。而老玩家加码、新玩家入局,新消费出海又成了一门可以做的生意。

  在中国市场,奶茶的销售量和消费频率早已大幅超过咖啡,现制茶饮中奶茶店占比达77%,但在海外,喝奶茶还颇为新潮。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欧洲现制饮品市场规模在5亿—6亿元人民币,尚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北美市场的发展则相对较快,2023年北美区域奶茶市场规模已达14亿美元,美国奶茶店数量占比尚不足5%,且根据2022年美国饮品消费调查显示,美国消费者对汽水(18.7%)、咖啡(10.8%)、啤酒(9.9%)、饮用水(9.5%)

  的偏好均高于牛奶(7.8%)和茶水(5.4%),彭博更是预计,北美奶茶市场总额将于10年内突破22亿美元。

  在中东,开一家中式奶茶店,月流水能达到20万元人民币,即便在收入水平不高的东南亚,以泰国为例,根据公开信息,奶茶门店月销售额也多稳定在6000—8000元,毛利率达45%—52%.对于亟须提振股东信心的新消费品牌来说,出海是在即时零售端的进一步探索——通过原有品牌的过剩产能,服务全新的海外市场,在实现原有业务融合发展的同时,拓展新的市场。

  可以说,新消费品牌出海开店的火热,正是乘上了巨头们寻找新增量的东风。

  赛道越来越拥挤


  对于新消费品牌而言,要想在海外长久发展,效率问题至关重要。


  出海开店必须面临一个矛盾——高客流与低成本不可兼得。出海开店的优势在于,相对于线上电商平台,某些品类线下购物更有效率,通过提升配送效率和即时消费,还可以减少损耗与配送成本。

  不过,由于受众聚集在一线城市,海外实体店的装修和长期运营必然带来履约成本的大幅增加。想要降低成本,就得在仓储、配送、产品损耗等多个环节发力。

  泡泡玛特把在国内“卖不动”的盲盒搬到海外并成功实现盈利,正是得益于其“降本增效”战略,它把目标聚焦在运输成本低、文化更为接近的东南亚地区,最大程度地摊薄成本,才得以实现持续盈利。

  茶饮品牌也希望能复制这种成功经验。据艾媒咨询预测,我国现制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2023年的13.5%降至2025年的5.7%,以往动辄二三十元的奶茶产品已经把价格降低到10元上下,价格战的打响意味着新茶饮已经进入存量时代。出海开店是开拓市场的必然选择,不过,出海的巨头们也正面临着本土企业的激烈竞争。

  即便是在市场相对空白的中东,一年内也新增了8874家咖啡馆。瞄准时机入场的瑞幸和库迪,即便通过低价策略迅速站住脚跟,还是要面对早已在本地建立起良好供应合作关系的本土商家的竞争。从迪拜购物中心著名的金箔咖啡,到迪拜特有的沙漠风格咖啡,再到各种主题的网红咖啡,以及充满中东特色的极简风格咖啡馆,面对习惯用丁香、肉桂、小茴香和藏红花等香料彰显个性的中东咖啡,中国茶饮品牌想在异国他乡扎根,必须通过本地化的严格考验。

  而在新茶饮品牌扎堆的东南亚,本土奶茶品牌也开始崛起。在印尼,模仿蜜雪冰城大举“性价比”大旗的Esteh Indonesia、还有被称为“印尼瑞幸”的咖啡品牌 Kopi Kenangan,都在争夺当地奶茶市场份额,赛道越来越拥挤。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海外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海外开店的种种困难都将有更好的解决方案,海外仍是新消费品牌发展的沃土。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