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国人消费热情高涨,各大旅游城市游客爆满。今年1至7月,秦皇岛接待游客3630万人,新疆接待游客1.4亿人,甚至陕西兵马俑一天里就涌入18万人。国家旅游局预计,2023年暑期出游人数将达13.3亿人,将累计创造1.2万亿的经济增量。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应该会让唱衰中国经济者难以自圆其说。
疫情放开之后,中国经济进入稳健恢复阶段,由于和之前的经济增速有一定的反差,所以一些人认为中国的消费、出口、投资三驾马车增长乏力,中国经济进入下行阶段。诚然,中国经济总体数据确实出现了一些下降,但是经济唱衰者并没有认真观察经济数字的分类,唱衰中国经济实属以偏概全。据笔者观察,中国经济目前的数据恰恰反映我国在出口结构优化、新消费观念转变、投资模式转变、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持续进步,眼前的下降只是再创新高前的蓄力。
说起消费,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下滑超过五成,但1至7月,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48万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汽车和电商消费增长尤为亮眼。仅7月份我国居民汽车消费就达232.4万辆,同比增长6.2%;全国电商物流总业务量指数达121.8,同比增长20%;全国农村电商指数实现127.8,同比增长25%.这说明,不是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在萎缩,而是新生代消费主力的消费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90后、00后成长为职场主力,他们不再以房为本,反而希望获得更高品质的生活。这种变化不仅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还将从消费端倒逼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同样也发生在出口端。
今年以来,中国对外出口量持续下降,7月份又同比下降了9.2%,但这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出口引擎已经熄火,因为中国的出口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今年的出口统计数字中,基础原材料、服装、玩具等轻工产品的出口量快速下降,而机械、电子等产品的出口量却快速提升。特别是中国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组件已经代替原料、衣服、玩具成为中国出口的“新三样”,今年1至7月,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7.9%、23.9%、44%.这是中国出口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变,也是中国制造业正在走向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的体现。
铁路、公路、基础设施曾经是中国以投资拉动经济的三大抓手,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和基础设施的完备,以投资拉动经济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由于这种变化并不容易被老百姓察觉,因此也给人留下了投资不振的印象。今年以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28.5898万亿元,同比增长3.4%;对外投资5009.4亿元,同比增长18.1%;“一带一路”沿线非金融投资953.4亿元,同比增长23.2%.值得重视的是,国内投资中,第一产业下降了0.9%,第二产业同比增长了8.5%,特别是在与能源转型相关的电力、热力、燃气等方面投资增长了25.4%.这也是“双碳”战略加速推进落地的表现。在新时代,中国的投资将会以新能源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民生健康基础设施为主。
作为全球最大、最统一的单体市场,中国在消费能力、经济战略纵深上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作为科技进步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济结构转型速度、产业发展质量等方面已体现出弯道超车的态势。尽管我们遇到了一些风浪,但是在最具韧性的经济体面前,这些都不足为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