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
+

李晓武:我现在算“半个企业家”

2023-2-19    作者:石海娥    来源:    

李晓武:我现在算“半个企业家”


  国家特级烹调技师、注册中国烹饪大师、中华厨艺公益形象大使、陕西省饭店协会副会长、杨凌食文化研究会会长、杨凌“旗花面”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陕西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理事、杨凌示范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尽管已经获得诸多殊荣,个体工商户李晓武依然谦逊地认为自己最多只能算“半个企业家”,但事实上,在他身上具备了很多不容忽视的企业家精神:爱国守信、目标清晰、脚踏实地、有胆有识、勇于创新,同时,因为特殊的工作经历,比起其他同行,他更多了一份国际视野和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


  60元到1200元的大跨越


  1990年,高中毕业的李晓武结束学业,经亲戚介绍在陕西省宝鸡市金陵饭店旗下的溢香楼做学徒来贴补家用。李晓武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一方面,他从小就对厨艺感兴趣,另一方面,溢香楼提供一日三餐,从小吃不饱饭的李晓武第一次体会到,每顿饭都有鸡有鱼是怎样的感受,尤其亲眼看到海参、鱿鱼等海鲜时,他觉得自己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进入溢香楼两个月后,李晓武得知厨师长凌胜德虽然年轻,但已经是特级厨师,且有着中国驻外大使馆的工作经历,这让他很受触动,暗自将凌胜德的职业发展路径作为自己的目标。

  李晓武处处留心、任劳任怨,有活就把活干得漂漂亮亮,闲暇时则打扫卫生、拉煤、清运炉灰,还主动帮助师傅们洗工作服。那个年代还没有半成品鸡和鱼,各个酒店都得自己杀鸡宰鱼,李晓武所在的酒店通常由四五名员工协作完成这项工作,经常因为互相推诿或者处理不达标等原因被凌胜德批评。“我就跟厨师长说,除了分内工作,杀鱼这项工作我承包了。”此后,每天中午别人下班休息时,李晓武就自己在厨房杀鱼,等到下午上班的时候,150条杀好洗净的鱼已经摆放整齐待用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手脚利索,眼中有活,聪明好学又不怕吃苦的李晓武给凌胜德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把李晓武调到餐馆后厨砧板岗位,几位师傅手把手传授肉丝、肉片、肉丁、肉条等基本切配刀工,食材搭配的营养科学及烹调中的化学变化,鱿鱼海参等海产品的干货胀发,甚至一些菜品的设计和简单雕刻技术等。考察良久后,凌胜德主动提出收李晓武为徒。按照当地习俗,拜师要给师傅买酒买烟、摆宴席,李晓武虽然早有拜师的想法,但他的月收入仅有60元,大部分还得贴补家用,因为囊中羞涩一直不好意思开口。“我跟师傅实话实说,但师傅说,他看中的是我的品性和悟性,只要踏踏实实学,不需要我买酒买烟、摆宴席。”师傅的一句话,让李晓武在月薪仅有60元的条件下,兢兢业业干了三年,也认认真真学了三年,凌胜德也倾囊相授,将自己的毕生所学悉数传授给这名既没钱买烟买酒,也没钱摆拜师宴的徒弟。三年后,凌胜德觉得李晓武学有所成,应该到更广阔的天地去发挥所长,经他推荐,李晓武前往兰州工作,月薪1200元,是工作了一辈子的父亲工资的三倍。

  第一次有了成就感


  李晓武当上了兰州定西路金城饭店的厨房老大,第二年,工资从1200元涨到了1500元,超越了当时当地大多数同龄人。但就在此时,李晓武却不顾老板的挽留,提出辞职。“当时感觉自己已经‘江郎才尽’,对于自身和饭店来说都难以再提升。”在金城饭店两年后,感觉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的李晓武自费前往四川、西安等地学习、充电。


  一年后,完成学习的李晓武回到杨凌,其父亲所在的林业系统正好准备招收一批新工,父亲希望他离开餐饮行业,进入林业系统端“铁饭碗”,但很早就给自己树立目标的李晓武拒绝了父亲的安排,继续深耕餐饮行业。

  杨凌被誉为“中国农科城”,70年间,共向国家奉献各类科技、教育成果5000多项,其中属世界首创的17项,居国际先进水平的20项,属国内首创的25项,居国内先进水平的100多项,先后有200多项获得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基于这个优势,杨凌每年都会举办为期两个月的国际农业培训班,很多外国人从世界各地来参加培训,入住当时的涉外宾馆——杨凌科学会堂。因为涉及接待国际友人,宾馆的吃住条件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的实力,对于工作人员,尤其是厨师的要求非常高,当时刚从我国驻苏丹大使馆宴会主厨岗位回来的特级烹调师党新汉担任总厨师长。

  李晓武意识到,杨凌科学会堂是一个难得的平台,他慕名找到党新汉,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党新汉收下了李晓武这名徒弟,并将传统陕西名菜的烹饪技法和许多陕菜制作中的独门绝技传授给了他,同时要求李晓武在实践的同时及时补充理论知识,明白烹饪过程中口味变化的原因,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在蓝田县烹饪技术培训学校,李晓武进行了为期100天的理论强化训练。

  李晓武颇有远见,虽然最初杨凌科学会堂只给了600元的月薪,但他深谙平台和圈层的重要性,“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在杨凌科学会堂,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学识谈吐让李晓武拓宽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们对于自己能力的认可也让李晓武第一次有了“成就感”。

  赴我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


  1997年7月,首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在杨凌成立,李晓武也成为承担各类重要接待任务的宾馆厨师长。他担任厨师长期间,后厨纪律相当严明:厨师仪容仪表要干净整洁,地毯不能有油水,很多宾馆后厨都存在的抽烟、说脏话等不文明行为绝不允许出现。这些李晓武都从自己开始要求,无论何时,他的制服都干净整洁到可以随时走出后厨,到餐厅前台服务客人。


李晓武:我现在算“半个企业家”2017年,小李旗花面庄被杨陵区人民政府认定为“旗花面非遗传习所”,面庄定期培训新学员


  即便担任厨师长,李晓武还是会亲自炒菜,并总会根据不同领导的用餐时间等到最后,提前将饭菜加热以备领导用餐。久而久之,这件事引起了领导的注意,一次攀谈中,该领导告诉李晓武要尽快拿下特级厨师资质。当年年底,李晓武通过考试顺利拿到了特三级厨师资格证。

  2000年5月,看似一次日常的工作却成了李晓武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从一上班,就有一个人一直‘盯着’我工作。”李晓武以为是宾馆要换经理,人家来考察后厨的,就一切如常地完成了当天的工作,之后他才知道,这个人是陕西省外办特意来考察核实他工作品性的工作人员,通过初步考察后,陕西省外办又分别安排李晓武参加了杨凌和西安的两场实操考试,并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代表被推荐赴京参加外交部考试,经过层层选拔,李晓武最终由外交部公派至中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做宴请主厨,任期两年。“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要和什么样的人站在一起。”接到赴中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做宴请主厨任务时,李晓武又一次回忆起首次听到师傅凌胜德在驻外大使馆工作时,自己暗自定下的目标,现在,他终于得偿所愿。

  “去国外前,有一个培训,结业前,每个人并不知道自己会去哪个国家。”结业仪式后,外交部的工作人员问李晓武是否愿意去非洲?李晓武的回答是:“只要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去哪里都可以。”李晓武就这样带着国家使命踏上了远赴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的道路,“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飞行13个小时后到达法国巴黎。”在巴黎停留的一周时间里,李晓武时刻提醒自己:虽然我只是一名厨师,但我现在代表中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绝不能给祖国丢脸。一周后,李晓武在相关人员的陪同下飞往刚果民主共和国,飞机降落那一刻起,他的心变得忐忑不安。

  “飞机很新,但周边的环境比较破落,去使馆的路上很黑,一些当地人在路边简陋的摊子上出售水果……”

  抵达使馆,看到中式建筑和灯光后,李晓武才逐渐放松下来。

  在大使馆担任宴请主厨期间,李晓武白天开着大使馆配备的汽车出去采买食材,晚上则按照要求不能出入大使馆。时间一晃就是两年,李晓武即将任满回国,但他厨艺精湛、工作认真负责、考虑周到细致,获得了国内外诸多领导人的好评,大使不肯放他回国,两次提出延期申请,将李晓武的归国时间延长了一年。

  推广家乡小吃


  李晓武被公派至中国驻刚果民主共和国大使馆做宴请主厨的第二年,时任外交部部长的唐家璇访问非洲四国,最后一站刚果民主共和国宴请结束后,唐家璇特意接见李晓武,跟他单独合影,并详细询问了晚宴上的外国领导人交口称赞的“旗花面”。一道简单的小吃也能为国争光,李晓武决定,回国后要把老家的小吃发扬光大。说到做到,回国后他立刻辞去工作,开了一家夫妻店,店内都是当地风味小吃,主打菜品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花面。


  “正宗的旗花面用12个字概括就是煎、汪、稀、薄、筋、光、酸、辣、香、细、软、长,每道工序都十分考究。有‘挑起如旗,放下是花’的美誉,是陕西家喻户晓的风味小吃。”店铺开业后,生意非常红火,五十平米的小店实在无法满足食客的需求,李晓武开始扩大经营,但地道的“旗花面”考验的是厨师的技术和经验,想要扩大经营,仅靠他一个人掌勺并不现实,必须找到标准化的方法。

  利用自己的经验,李晓武一遍遍摸索食材和原料的比例,终于找到了旗花面所需配料的量化标准。

  2020年,成功注册 “农城小李”商标后,“小李旗花面庄”推出了自己的料包,开始实行标准化运营,“鸡汤必须每天现熬,放多少料包,熬多长时间绝对不能出错。”李晓武也逐渐从后厨脱离出来,专心于将“小李旗花面庄”的招牌做得更响亮,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味道正宗、价格低廉,最初仅五十平方米的夫妻店发展成四家“小李旗花面庄”直营店,生意红红火火,每到饭点经常需要排队等座。

  “四家直营店为社会解决就业300余人,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人民币。”李晓武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几位手艺高、品性好的师傅,而家乡杨凌也给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除了经营好饭店,如何反哺家乡成了李晓武重点考虑的问题。

  担任杨凌区第八届政协委员期间,李晓武发现,当地很多老人吃饭是个难题。“我就和政府商量,让老人们免费到我的店铺吃饭。但老人们不好意思白吃面,坚持给钱,考虑老人的面子问题,我们设置了‘一元爱心面’。”老人持印有自己照片和姓名的“一元关爱卡”,可以在任意一家“小李旗花面庄”吃饭,无论吃多少都只需支付一元钱,而这一元钱是直接投进店铺专设的慈善捐款箱里,所得均捐赠给陕西省慈善协会,“小李旗花面庄”也因此被陕西省慈善协会评为“一元关爱先进单位”。

  李晓武的行为在行业内起到了风向标作用,一些企业家和个体户开始主动向他看齐,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个体户有了品牌意识,纷纷注册了商标,还有的积极参与捐款捐物。2020年武汉疫情暴发后,李晓武发布群公告,号召大家捐款,不到一个小时即募集了5万元。作为杨凌示范区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副会长,每一年杨凌马拉松和自行车大赛等活动期间,李晓武都会带领企业提供免费早餐,1.7万份免费早餐中有24个品种,光鸡蛋一次就要煮2万个,稀饭和其他面食更是源源不断。

  “格局决定高度,眼界决定世界”,从第一天跨入溢香楼,李晓武就表现出了和别的学徒不一样的格局以及难能可贵的品性,涉外经历则让他拥有了更高的眼界和更宽容的心态,“我是个体户,比起冠冕堂皇的话,我更愿意用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回报社会。”正如李晓武创业时的目标——坚持做人均消费不高于50元的老百姓家常菜。创业近20年,“小李旗花面庄”大部分员工都是从开店第一天跟随李晓武至今,在人员流失率和变动率都相对较高的餐饮行业,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李晓武的人格魅力。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