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部委政策
+

ESG对于中国企业意味着什么?

2021-12-12    作者:李濛    来源:    

  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维护多边共识,聚焦遏制气候变化的务实行动,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进能源资源、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绿色转型升级。这次会议是147个国家签署的以遏制气候变化为核心的《巴黎协定》的延续,而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致辞中,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则是中国落地“30、60”战略目标的重点举措。

  全面绿色转型对于企业而言意味着技术研发方向、生产制造模式、管理组织方式、商业经营模式必须要发生全面的变化,在环境保护方面不可逾越红线,在社会责任方面要推进公平共赢,在企业治理方面要日趋完善合规。这些要求正好是国际E(环境)S(社会)G(治理)评价标准的具体内容。

  其实ESG评价并不是新生事物,在国际主流证券与投资平台上,ESG早已被作为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标准,且具有较为成熟的评价体系,国内港股在多年前就将披露ESG作为对港股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但是,国内绝大多数企业对于ESG并不熟悉。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加大,沪深两市也计划将ESG纳入强制披露标准,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在ESG的框架下开展经营已经成为趋势。

  从投资方来看,价值投资的第一要素是具有长期持续的盈利能力,也就是巴菲特所说的“在更长的坡道上滚雪球”。但如果一个上市公司对于环境不负责任,也不重视与社会的共赢,同时还不具备合规的管理体系,那么这家公司在投资机构的眼中是不值得被长期持有的。在生态文明建设和“30、60”战略落地的大背景之下,无论已上市还是未上市的中国公司都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治理和碳排放问题。与此同时,在企业治理越来越规范的中国市场,如果一家企业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没有建设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就可能在发展中遇到“灰犀牛”,而这恰恰是投资机构最不愿意看到的。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市场上,政治博弈、经济博弈、商务博弈正在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上持续上演。把时间往回拨转,过去的国际商务限制大多以反倾销为理由,但凡拥有大规模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遭遇过国外的反倾销,比如中国的纺织、光伏、钢铁、机械电子等行业企业。但现在的国际商务壁垒将越来越多地以联合国提出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砝码,碳排放问题、人权问题、水资源问题等将成为国际商务限制的理由。

  ESG评价体系有助于规避或应对此类问题的发生。国际主流的汤森路透ESG评价体系纳入了环境、碳排、人权、商业道德、欺诈、员工健康、隐私等近40类争议的处理及评价标准,如果企业通过了此类认证,在应对国际商务壁垒时就能拥有更多主动权。

  在这个更加绿色、更加透明、更加规范的时代里,有意愿上市的中国企业,有雄心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都应该提前了解ESG体系的内涵,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管理工具和博弈筹码。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