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努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种种举措,赢得了现场的热烈掌声。改善营商环境,是中央不遗余力在抓的事情,而“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核心。关于“放管服”改革,两会具体释放了哪些红利?如何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民营企业收益大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全国两会上表示,在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市场监管总局要继续深入“放管服”改革。在“放”的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要深入商事制度改革,使企业和产品的准入更加便捷,继续推动企业在进入以后有更高的开业率、经营率、活跃度,使企业生命周期更长。在“管”的方面,持公正监管的原则,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要坚持竞争中性原则。
两会上,许多参会代表表示,“放管服”改革,民营企业是最大的受益者。
浙江省作为“放管服”改革的先行省份,早在2016年,就提出了“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表示:“两年多实践下来,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功。现在浙江省民商事以及企业投资建设审批程序90%以上都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有60%的事项可以不跑,甚至在掌上办、网上办。”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我们感到‘放管服’改革的理念已深入各地各级政府。”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洪杰说,2017年6月,三棵树涂料落户安徽,项目签约后当地政府马上开辟“绿色通道”:在市场监管局窗口,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工商注册;国土局在最短时间内为企业办理了土地使用证;遇到原材料供应问题,当地政府第一时间走访协调;有用电用水需求的,马上架设临时施工变压器和水阀接头,“7月项目土建工程正式开工,当年12月即进入全面封顶和设备安装阶段,改革让企业真正受益。”洪杰说。
“简化审批的流程与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用时间跑审批,直接让企业受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蔡仲光说道。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了全社会创业热情和市场活力。2018年,我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日均新增企业1.8万户,其中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以前注册企业需要亲自跑,现在可以网上办。以前去政府部门办事,不问不回答,现在主动找企业告知办理流程。”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冯乐平说,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和群众办事方便了,创业的人也更多了。
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虽然我国的营商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民营企业也在不断地积蓄能量。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营商环境与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差距,包括推广多样化办理方式、建立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完善收费机制等,都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说道。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进一步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效能的重要推手。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如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5G商用部署的加速,政府各部门间可实现数据共享,让更多企业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手续的办理。”盘和林表示,线上办理业务,具有标准化的流程、智能化的审批以及随时随地可办理的特性,它不仅可以提高政府对企业管理的效率,还能让企业将时间和精力集中在企业的经营与提升产品服务上。
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信息共享难、标准不统一、法律不完善等,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副省长、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陈星莺表示,要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公众切实感受到“同一事项同样办”“换个地方还会办”“不出门就能办”“出了门也可办”。从技术层面,应加快全国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建设,让企业和群众网上办事“一次认证、全国漫游、一网通办”。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就“互联网+政务服务”而言,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研究制定或修改有关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档案等法律法规,出台相关国家标准,解决“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和标准规范问题。
“好差评”制度亮相
营商环境到底好不好,应该由谁说了算?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市场监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推出了“最多跑一次”“只跑一次”“一次办好”等惠民举措。但这个惠民的好政策在部分地方出现跑偏走样现象,有的地方将部分属于政务服务内容的免费办事流程转手交给中介公司,出现了“不跑政府部门跑中介,多跑腿还要多花钱”的怪现象,引起了群众不满。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政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政务服务质量的优劣,不是由接受服务的企业和群众来直接评判,而是由本单位的内部领导和上级部门来评价。
“好差评”制度的上线,意味着企业和群众今后接受政务服务就像网购的消费者一样,可以对自己接受到的政务服务给出好评或差评。而政务服务水平的高低和政务服务质量的优劣通过“好差评”得分一目了然。这种量化的评价制度必然给政府职能部门带来压力,激励他们主动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服务。一方面,每一个合理差评都要求职能部门进行追踪、回访并作出说明,责任落实到人。另一方面,有了评价制度,各地域、各部门之间也会相互比较,激励得分低的部门加快自我改进和完善的步伐。
“好差评”制度将倒逼政府部门提升行政效能,并成为“放服管”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节点。
“将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让老百姓、让市场主体来评判,并通过‘好差评’,对政务服务、政策落实形成社会监督、社会推动的倒逼机制。”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表示,要及时出台配套措施促进政策的落实。
目前,浙江和江苏等地政务服务网已开通评价功能。在浙江政务服务网上,各部门负责的事项中都有“办事评价”这一项,它包括满意度和综合评分(满分5分),其中满意度的构成是:很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满意度的事项则包括:去现场次数满意度、办事指南符合度、办事效率、服务质量以及网上办事。
“企业给政府好差评价,直接明确,可操作性强,不仅让企业有地方讲实话,也可以倒逼政府改善政务服务,让企业在办理业务时更有信心。”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