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个专党建
+

“抗大”的不朽之路

2022-6-19    作者:李凌峰    来源: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军事学府。它从1936年6月创建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9年间,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中培养出10多万名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华民族最后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培养政治和军事干部的先河。


“抗大”的不朽之路


  “抗大”诞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国内政治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紧迫的形势和即将面临的抗日民族革命战争新任务,都让毛泽东意识到,加强对红军干部和抗日力量的培养成了当务之急。1936年2月,中央红军干部团和陕甘宁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合并,在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成立红军干部学校。不久,在红军干部学校基础上又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1937年初,“红大”迁往延安,校名随之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是在政治环境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逐渐发展起来的。红军大学刚成立时,仅有杨兰史、张如心等三位专职教员。1938年10月,杨兰史不幸病逝,教员严重缺乏,毛泽东等同志便带头讲课,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到校讲课或作报告。毛泽东讲课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政治、军事、哲学、历史等,其中主讲战略问题。

  “抗大”在斗争中不断壮大,总校办学9年间,虽数易校址,但从未停止办学,前后共举办了8期培训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抗大又先后成立了14所分校、5所陆军中学和1所附属中学,分布于西北、华北、华中广大区域,从延安到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飘扬着抗大的旗帜,回荡着抗大的校歌。

  1938年3月,毛泽东到抗大演讲,高度概括了抗大的办学宗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此即为“抗大精神”。

  在“抗大”入党


  抗大的学员主要有,经过土地革命战争和长征考验的红军老干部、老战士;八路军、新四军和各抗日根据地的干部和战士,他们经过抗大的培养后,又回到各部队、各地区带兵打仗,或者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开辟和建设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的中坚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和来自海外的爱国华侨青年,他们在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经过抗大的培养锻炼,又播撒到全国各地,成为抗日战争各条战线上朝气蓬勃的生力军。


  在抗大众多学员中,不乏优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家。齐心(习仲勋妻子,习近平母亲)同志就是学员中比较突出的一位。1937年8月,因为卢沟桥事变,13岁的齐心和姐姐齐云一起离开北平。1939年3月18日,姐姐从长治把齐心送到驻在屯留的抗大(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

  1939年夏,党组织已把齐心列为发展对象,把她调到队部当通讯员。为了更好地适应战争环境,包括齐心在内的很多女同志都剃了光头。

  经过长期的锻炼和考验,齐心于1939年8月14日,在山西省平顺县一个村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她实际年龄只有15岁。介绍人在介绍齐心时说:“齐心同志不够入党年龄,但是她革命坚决,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入党,按党章(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规定年满18岁才能入党)规定18岁转党,候补期两年。”并提醒齐心说:“你家庭环境比较优越,入党后更应加强思想锻炼。”当时,入党誓词并不是统一的,每位入党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入党誓词,齐心同志的入党誓词是:“保守秘密、永不叛党、忠于革命、忠于党、革命到底、为共产主义而献身!”

  1939年9月,入党不满一个月的齐心在抗大五期毕业,被分配到长治县干部学校妇干队任指导员。

  战时教学模式


  抗大是在战时状态下成立、成长的一所特殊学校,战乱、饥荒、师资更换频繁、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文盲半文盲很多,如何确保学习效果?


  一方面,“抗大”教学计划根据每一时期的中心任务制定,灵活运用。比如,第一期主要是系统训练红军干部,从军团领导到连排干部全都有,同时设立特科培养特殊技能干部。第二期则面对大量来自各地的知识青年,教学内容主要转为军政教育,特别是进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传统教育和革命的人生观教育。第三期时,前方迫切需要大批文武兼备的抗日骨干,教学就着重进行政治教育,加大军事教育比重,比如游击战术、组织指挥、射击、伏击、爆破等内容。第四期时,各分校附设地方武装干部训练队,侧重游击战术和启发民族意识的教育。同时,教学内容注重实用,强调少而精。根据实际斗争的需要筛选教学内容。实际工作需要什么,抗大就教什么,学员缺什么,就补什么。在求精非公党建/PARTY BUILDING方面,每一门课程教学都力求突出重点,讲清基本原理和主要观点即可,不刻意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完整,不搞繁琐哲学和反复论证,不搞单纯的知识灌输,既重视学理论、学知识本身,更重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抗大探索出一条教、学、练结合的路子。具体学制上,抗大每期学习期限一般为4个月到半年。每一期的划分又是灵活的,根据抗战前线的需要随时有学生入校,随时又有学生毕业。在教学上,每个教员都要准备几套教学方案。根据具体情况,能多讲就多讲,能重点讲就重点讲,见缝插针,一个课题讲多次是常有的事。在战斗、流动、分散的环境中教学,教员成了“游击教员”,课堂也变成了“游击课堂”。大块时间时就集中授课,分散时间就复习讨论;课余时间学员谈体会,练习、使用技能。重要的内容,教学组在课前要召开准备会,集体备课,写好想定,对问题一个一个推演,之后再分组上课。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成效显著的目的。

  九年时间里,“抗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我党、我军发展史上的丰碑。它所坚守的“教育为抗战服务”的总方针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教育方针,“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教学原则,成为党和军队的宝贵财富。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