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疗率的关键,癌症早筛也因此在资本市场热度越来越高。
2021年2月18日,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股诞生。诺辉健康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截至2021年2月22日,诺辉健康市值超过300亿港元。资本市场对诺辉健康的认可反映了癌症早筛市场的巨大前景。“癌症早筛目前在我国还属于蓝海市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癌症早筛市场规模在100亿美元以上。” 业内人士解奕炯说。
潜在患者早筛意识较弱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对国家医保体系构成严峻挑战。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元。
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等披露的公开资料,中国的主要癌症病种里,肺癌、乳腺癌、肝癌、肠癌等患者确诊时大多数处于中晚期,错过了绝佳的救治时机。
相比癌症治疗设备和抗癌药物的被认可度,癌症早筛产品和服务在中国的普及率和被认可率相对较低。与日、韩、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癌症早诊率低很多,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早诊率只有10%至20%的水平。以结直肠癌为例,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教授说,结直肠癌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有10年左右的进展期,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存在极大的预防和治愈可能,有望大大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这和我国开展癌症早筛较晚,癌症患者早筛查早发现的意识较为薄弱有关。”解奕炯说。传统的癌症筛查主要分为影像、内镜和标志物筛查几大类,而传统的肠镜检查即能发现结直肠癌,但中国人都不是很接受包括肛门指检在内的系列检查。这导致大多数人既没有意识到癌症早筛重要性,更没有形成定期筛查习惯,甚至有时候排斥癌症筛查。
潜在患者对于癌症早筛意识薄弱不仅困扰着从事癌症早筛的企业,也考验着他们向市场推广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市场仍需培育期
常卫清是目前首个且唯一一个筛查性能通过前瞻性大规模注册临床试验(“Clear-C”)验证的癌症早筛产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丁克峰教授表示,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在科学性及可靠性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使创新的筛查技术从科学层面获得国家级的审评认可,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癌症早筛第一证”的颁发。
“新一代早筛产品是利用液体活检无创技术,通过体液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新型筛查手段,相比传统手段,液体活检具有取样方便、非侵入性等优势且可重复取样,因此更容易被接受。比如用于结直肠癌早筛的产品常卫清。”解奕炯说。
但即便如此,从目前来看,新手段、新技术及新产品在推向市场的过程中依然遭遇了不小的困难,只有极少数潜在患者会主动寻求使用新的筛查技术,这一点从常卫清推向市场的情况中可见一斑。据诺辉健康公开资料显示,虽然常卫清在正式推出市场之前“做了很多试点,价格降低到300元,甚至免费赠送的情况下,依然很多人都不愿意用”。
患者筛查意识的匮乏,势必会带来更长的市场培育周期,也意味着从事早筛的企业必须付出高昂的财务成本以获得更多公众和市场的重视。
从财报上来看,诺辉健康、泛生子和贝瑞基因三家从事癌症早筛的公司销售费用都不低:诺辉健康2020年财报显示,当年的销售费用为6500万元,已经非常接近7057万元的营业收入;泛生子2020年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2.9亿元,销售费用高达1.75亿元。
“为了破冰,诺辉当前主攻方向是医院,为此,它近期与阿斯利康达成了战略合作。希望更多得到医生和医院的背书,引导消费者认识到癌症早筛的价值。为院外推广铺路。”
解奕炯说,诺辉目前主要在医院和互联网医院推广常卫清,它可能会对消化道高危人群提供诊断康复有益,业界也在密切关注。
不仅诺辉,癌症早筛市场的各位玩家均在积极扩充市场团队,探索商业化路径。如泛生子的肝癌早筛产品HCCscreen已在医院、政府、体检机构三条路径上实现商业化。相信随着市场教育加深,技术创新驱动价格下降,以及在政策利好下,癌症早筛市场将进一步成熟。
成本是企业需攻克的难题
癌症早筛正在受到不同层面的关注,灼识咨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癌症早检的总市场潜力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临床开发最快的癌症早筛产品主要聚焦在肠癌和肝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部分医疗界人士也呼吁多方协同推进早筛。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希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医保保中间,商保保两头,将早期筛查和安全疗护加在一起,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照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也提出,公立医院要带头推动癌症筛查的早诊早治和规范诊治,把5年生存率作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绩效考核标准。
“需要提示的是,癌症早筛虽然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处于早期研发阶段,技术和产品都有待完善。”解奕炯说,此外,癌症早筛存在极高的技术壁垒以及相对较低的市场认知度,在资金研发投入、研发周期上也存在较高的准入门槛。同时,早筛对于检测性能的要求较高,至少要达到和现有筛查“金标准”相当的检测性能才更容易被医院和医生接受,因此对于早筛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于早筛产品的有效性还有待有进一步观察评判。”解奕炯说。
此外,早筛产品单次检测价格仍然较高,而且具有一定的“复购性”,医保覆盖仍需时间,一定程度上压制了癌症早筛的需求、限制了早筛的普及,因此成本控制是未来早筛企业需要攻克的难题。另有业内人士分析说,因为我国癌症早筛体系尚未健全,从市场教育到监管政策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医生、用户对癌症早筛产品的认知仍然有限,市场渗透率很低,所以未来政府、企业、媒体等多方仍需要对医生和患者持续进行市场教育,撬动商业化的“大门”,推动癌症早筛市场进入更广阔的成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