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可能是中国车企雪上加霜的一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出现几十年不遇的下滑,投注重金的电动车领域,在政府收窄补贴后也疲软不振。更可怕的是,近日,特斯拉在上海建成的超级工厂开始投产,马斯克将MODEL3的售价拉低到30万元,这个价格对中国轻豪华汽车市场和电动车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借助政策的扶植,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前些年蓬勃生长,老牌汽车生产企业电动汽车业务占比不断增加。蔚来、理想、小鹏等互联网造车力量在资本的加持下声名鹊起。
传统车企的优势在于供应链优势和制造能力;新兴造车势力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思维、新理念、新技术、产业链整合能力。基因源自硅谷的特斯拉是新型电动汽车的鼻祖,技术成熟度高,又通过上海工厂补足了本地化的短板。马斯克透露,目前上海工厂生产的MODEL3在中国的配套率不足30%,价格还有30%以上的下降空间。这条巨大的“鲶鱼”将给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带来一场“血雨腥风”,中国电动车企顶得住吗?
蔚来、理想、小鹏等中国新兴造车企业很可能是这场战争中最先倒下的。他们大多是特斯拉的学生,学会了特斯拉“从高端入手强化产业链整合,建立领先理念,构筑技术优势和强势品牌,然后向中端推进”的发展路径,却没有学会特斯拉对生产制造的执着,更无法突破特斯拉的技术壁垒。他们的生产依赖代工,供应链掌控能力无法与特斯拉匹敌,也没有在高端市场建立用户忠诚度。在特斯拉的“降维打击”下,前路不易。一个例证是,高瓴资本已开始大幅减持蔚来的股份。
中国传统造车企业的电动车业务走得是与特斯拉不同的路径,他们依靠传统汽车制造的强大制造基础和市场基础,嫁接电动汽车概念,融合智能化技术、从中低端入手,用低价产品巩固市场份额。虽然他们的操控系统、智能技术等无法与特斯拉匹敌,但是凭借着差异化的优势,在特斯拉暂时无暇涉及的低端市场上,依然有较大的生存空间。
电动汽车的技术核心是操控系统和电池,盈利核心在于量产。能与特斯拉同台竞技的企业首先必须有自主大规模生产的能力,其次必须在系统或电池的某个方面具有核心能力——在中国同时具备这些能力的车企只有比亚迪。为了保证销量,比亚迪在电动汽车领域也采用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的路径,比亚迪在电池领域的能力与潜力是任何一家中国车企都无法比拟的。与此同时,华为等企业已将电动车的智能化操控系统作为未来首要的市场,这为比亚迪提供了整合行业技术资源、与特斯拉在中高端市场展开竞争的可能。
高强度的竞争才能造就高素质的企业,在特斯拉带来的竞争压力下,有企业会死掉,也会有企业坚强生存,这也算是中国汽车行业另一种形态的供给侧结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