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先生带着2岁的儿子小峰(化名)前往朋友家赴宴,用餐过程中,其朋友逗小峰喝酒,结果小林真的喝下了二两白酒,之后就昏睡不醒,最终因缺氧缺血性脑病、急性酒精中毒抢救无效身亡;广西2岁男孩在家庭聚会中,被二伯逗弄着灌了一两自酿米酒,导致小思呕吐、抽搐、脸色发黑,最终因为酒精中毒,继发性脑损伤而痴呆;6岁女孩因为奶奶说自己并非父母亲生而心理压力过大,极度缺乏安全感,经常无故哭闹;10岁孩子的舅舅告诉他,他的妈妈生了小妹妹就不要他了,因为他总是淘气,结果孩子当晚趁家人熟睡后离家出走,途中被拐骗……这些新闻事件都源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一种陋习——“中国式”逗孩子。究竟什么是“中国逗”?它的典型表现有哪些?会给孩子造成哪些伤害?在遭遇“中国逗”时,家长该如何处理?本刊记者采访了《超级育儿师》师歌老师。
“中国逗”是普遍现象
所谓“中国逗”就是成年人用一些看似玩笑实则不恰当的方式逗弄孩子,并在孩子做出回应时表现出哄笑或心满意足的一种行为。目前来看,“中国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这是再稀松平常不过的事。但事实证明,“中国逗”非但不能让孩子开心,还给孩子的身心带来诸多伤害。
通常,“中国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哄逗孩子食用或饮用不适合的饮食,如灌酒、喂食辛辣食品等;用看似玩笑实则带有一定威胁意味的语言逗孩子,比如“妈妈不要你了,跟我走吧!” “你更爱爸爸还是妈妈?说得好就给你买好吃的。”某些虽然没有恶意,但带有一定侵犯或危险意味的行为,如触摸男孩或女孩隐私部位,随意亲孩子嘴巴,把孩子抛向高空等。
“‘中国逗’容易发生在熟人或亲戚之间,因为熟悉或有亲戚关系,所以大家都认为彼此不会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在开玩笑分寸的把握上就相对放松。”师歌表示,在各种聚会尤其是过年时,为了活跃气氛,大家就把逗弄刚懂事或还处在懵懂状态的孩子作为一种消遣手段。孩子如果因为对于问题的认知没有达到成人的高度,给出在成人看来“傻”或“可笑”的答案时更能引发大人进一步逗弄的念头。
“很多大人觉得小孩子嘛,逗过就忘了,因此对于‘中国逗’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尤其是晚辈和老一辈人在一起,老一辈喜欢逗弄孩子取乐,晚辈如果生气或难过,就显得太较真、不懂礼数。”师歌表示,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中国逗”被大多数人接受,并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中国逗”的危害
“从各种事实来看,‘中国逗’对孩子造成的伤害主要体现在心理和生理两大方面。”师歌介绍说。
从心理角度看,孩子因为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对于玩笑和认真无法正确及时地区分,容易把大人的玩笑话当真,因此在被逗弄过程中往往被迷惑、无助、伤心等情绪所控制,表现出恐慌和缺乏安全感等,有的孩子甚至会出现行为偏差,用伤害自己或攻击他人来获得他人的关注。
“比如最为常见的‘妈妈不要你了,快跟我回家吧。’等语言会让孩子觉得自己面临被抛弃的危险,因此惊慌哭泣、焦虑不安、暴躁易怒,其实都是缺乏安全感、担心自己被抛弃的直接反应。”师歌说,更糟糕的是,有的家长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长并不认为这是不恰当的行为,不但不加以制止,反倒跟着大家一起逗自己的孩子,这对成人来说只是一种取乐方式的行为,对孩子来说却无异于雪上加霜。
“心理伤害的另一种体现是孩子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师歌分析说,这往往体现为针对孩子某种身体特征或行为进行逗弄的行为。“比如某个孩子比较胖,容易被大人戏称为‘小胖墩’‘小胖妞’或者‘小吃货’等。从大人的角度看,他们觉得这是一种喜爱孩子的表达方式,但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家长尊重,受到了羞辱,而在不被尊重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在以后的生活或工作中容易造成沟通或交际障碍”。
“从生理角度来看,有些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很严重的。比如逗孩子喝酒或喂食辛辣食品,大人会觉得孩子喝酒之后表情特别好玩,但孩子消化系统还未发育完全,过早接触酒精会对肝脏造成很大的伤害。”师歌表示,其他比较常见的“中国逗”包括:抛接孩子——易颈椎脱位;捏鼻子——损伤鼻黏膜和血管;转圈圈——易致脱臼、骨折;拔萝卜——关节脱臼、脊椎骨受损;过多逗笑宝宝——缺氧、窒息;张口接物——异物卡喉;触摸生殖器——泌尿系统感染等。“孩子各方面机能都比较脆弱和敏感,所以更容易受到伤害。”
家长应积极制止
面对“中国逗”,目前多数人还是持两种态度:一是认为“中国逗”无伤大雅;二是碍于亲朋的面子不好意思阻止。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它的弊端,并尝试阻止,但很多时候并不能得到大众的理解和认可。“事实上,面对‘中国逗’,家长的态度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不闻不问和过分强调都不合适,如何在恰当的时机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干涉还需要家长用心摸索。” 师歌说。
“比如亲朋一直逗弄自己的孩子,家长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出面干涉。”师歌说,首先可以好言相劝,礼貌制止,并向对方解释“中国逗”的不良后果,如果没有效果,家长就应该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明确制止对方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多数人都会在家长好言相劝或明确制止时停止,只有极少数人会继续。“如果怎么沟通都不行,家长就可以找借口带着孩子离开,让对方明白自己的立场,并让孩子从当时的环境中脱离,不要碍于情面给孩子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师歌说,在亲自示范拒绝时,家长还应该教会孩子面临“中国逗”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学会自己拒绝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