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捡秋”成了今秋最火的休闲健身方式之一。
在小红书、抖音、微信等社交平台,不同城市的人都在晒自己的“捡秋”经历,“青岛的秋天太好捡了吧,被治愈的一天。”“去植物园捡了,走的时候又留给小松鼠了,捡的过程很开心。”因为“不需要消费,又能锻炼身体”,最早流行于老年群体的“捡秋”逐渐受到更多年龄段群体的欢迎,他们把“捡秋”的含义从单纯的捡拾秋收后遗漏的粮食扩展到进山捡山楂、野柿子,再扩展到捡树叶、野花等等,并将“捡秋”所得拍照发到各个社交平台,引发了一波又一波关注,成为一些平台的引流利器。“捡秋”还促使嗅觉敏锐的旅游机构开发出新产品,更有一些“斜杠青年”以此策划小范围的活动来赚取利润。
打开新思路
周媛媛在好友群发起“农田捡秋”活动。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别人的分享后,她尝试在好友群发起活动,“一开始,我担心朋友觉得这种休闲方式太土,没想到,好几位朋友都积极响应,其中不乏距离‘捡秋’地点50多公里的朋友。”张燕记得,六七年前,学校经常组织幼儿园或者小学生去田间地头挖红薯、刨花生,每次家长都要支付一定的活动经费,有时候朋友们自己组织带娃出去采摘时,也会付出一笔不菲的费用,尤其是采摘草莓、樱桃之类相对高价的水果时,一斤就得十几、几十元。
“那些活动以盈利为主,即便是幼儿园小朋友,一会儿工夫也能摘好几斤,家长付钱时压力山大,既没起到锻炼作用,收获也很有限。”张燕感觉意义不大,就用爬山和远足替代了这种活动。
“农田捡秋”则为人们打开了新思路。首先它是在农民收割完农作物以后去“捡漏”,所以想要有所获并不容易,比如捡山药豆,“捡秋人”
需要扒开干枯的山药秧,仔细寻找农民遗漏的山药豆。有时,连续扒开好几丛山药秧也只能找到零星几个小山药豆,这种只能用来煮粥或蒸米饭,如果突然翻到几个“大个头儿”,就可以自制山药豆糖葫芦。
“‘捡秋’没有那么多现成的东西等着你,需要你不断低头、弯腰、蹲下、翻找、挖掘、站起,然后再来一轮。”周六上午十点多,媛媛一行到达“捡秋”目的地时,农田里早已有七八位“捡秋人”,有老有小,捡了半个小时,媛媛头晕腰酸,“‘捡秋’很需要体力,不经常锻炼的人,捡不了一会儿就支撑不住了。”
驱车五十公里的陈畅则边“捡秋”边给孩子普及山药豆从种植到生长再到成为糖葫芦的过程,作为农科院的工作人员,他的单位经常会接待一些学校组织学生的参观活动,但都是图片展示和工作人员照本宣科,“农田捡秋”能让孩子们实地学习,整个过程更加直观,甚至“捡秋”过程也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
商机
“农田捡秋”最早在老年群体中流行。胡峰是内黄人,他的父亲已经“捡秋”近10年,“内黄是我国的花生种植主要产地之一,‘内黄花生’还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每年秋收结束,我都会去农田捡,一个秋天能捡百十来斤花生。”在胡峰父亲这样的老年群体眼中,“捡秋”是他们少有的“短途旅游”,同时也是他们强身健体的方式。
而今年,胡峰发现,一些市里的年轻人开始在节假日开车到乡下“捡秋”,这些人给当地小餐馆和小店铺带来不少生意,同时还促进了胡峰家果园的销量。北京房山区万里村成了社交平台商热门的“捡秋”地点,“山药地是种植户承包的,雇人捡拾山药豆的工钱还抵不上卖价,所以就被留在地里,城里人来‘捡秋’,一是让这些山药豆发挥价值,二是可以帮助村里得小餐馆、小商店盈利,同时还能提高土特产销量。”村委会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农田捡秋”不仅仅是捡山药豆,还有红薯、花生、山楂、酸枣、柿子和栗子,随着“捡秋”在社交圈流行,一些嗅觉敏锐的机构开始以此为卖点推出周边游产品。
马晓雷一直带京郊旅行团,和朋友去密云水库“捡秋”的经历让他有了新的方案:从京平高速下来先去田家营村捡山药豆,然后再参观焦庄户地道战遗址,最后沿着纪念馆路溜达到舞彩浅山赏红叶。
整个方案中,捡山药豆不收取费用,午餐时可以组织大家动手做山药豆糖葫芦或者在午饭中增加山药豆餐食。马晓雷在公众号发布方案后,很多人咨询,最终因为成团人数超过预期,不得不多加了两期活动。
“捡秋”的风也吹到了长沙岳麓山,一些网友自行开发新路线,其中小冬用无人机拍摄的“捡秋”作品引起了众多群友的关注,因为“求带”的人太多,小冬索性利用周六日做起了生意,“一周组织两期,每人缴纳120元活动费,包含两瓶水、一个水果、一个酸奶,一顿正餐。”岳麓山“捡秋”专用路线“心越线”也在网上走红,这条由网友自行开发的新路线,全长8000米,走完全程刚好可以在地图上画出一个心形。“自己也可以去,但参团可以达到社交的目的。”目前小冬已经带过二十几组客人,“收益还不错。”
夏夏借“捡秋”赚钱的形式是摄影,不过目前成交的并不多。而媛媛则将捡到的山楂做成山楂糕分享给好友,同时在自己的视频号发布从“捡秋”到做成山楂糕的全过程,这让她的粉丝数量有所增长,甚至还有粉丝给了小额打赏。“明年开春,我准备录制挖野菜视频。”夏夏觉得,“捡秋”更多的是一种社交方式,有的人甚至为了摘柿子或挖红薯都购置了装备,跑一趟几十公里的油钱也不便宜。
重在社交属性
部分旅游机构和景区也搭着“捡秋”的顺风车对产品进行创新。
大众点评入驻俱乐部成都聆风识野的主理人史提芬在大众点评发布了成都本地小众徒步玩法,通过大众点评笔记报名参与活动的大部分是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都本地徒步爱好者、大众点评笔记博主等,秋天主打摘野菇、摘野果等“捡秋”项目,均由本地资深领队带队,可以避免安全隐患。“秋天的野果大多长在很高的树上,采摘时需要团队协作,一天下来,人们的陌生感就消失了。”“捡秋”的目的是通过社交结识新朋友,志趣相投的会主动约下次活动。
景区方面也将“捡秋”视作新卖点,某些城市甚至推出了不同景点专门的“捡秋”攻略,比如南京的“捡秋”攻略:9月至10月中下旬去钟山风景名胜区捡桂花、10月中下旬去栖霞山捡枫叶、10月下旬去玄武湖捡银杏等:“八大关景区欢迎广大市民和游客朋友来景区赏秋景、‘捡秋’,自然掉落的银杏叶、小果实,可以捡回家做个美丽的手工艺品。注意要‘捡秋’不伤秋,共同维护好景区的环境。”青岛海滨风景区八大关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朱博在欢迎大家“捡秋”的同时也做了相关提示。
而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则发出了另一个温馨提示:捡种子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动物入冬食粮的数量。除了小松鼠爱吃的橡子、海棠果实、山楂等,郊区散落的玉米、水稻穗等都可能是住在附近一些动物的食物来源,因为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的“原住居民”,“捡秋”的同时要注意不破坏自然环境及其他生物的生活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