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玛诺集团成立于1921年,最初只是一家铸铁厂,位于日本大阪工业区小城堺市。19世纪初,自行车传入日本。20世纪20年代,堺市成了日本的自行车及零部件生产中心。1919年,堺市已有60家自行车企业。到了1921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6家。
禧玛诺创始人岛野庄三郎在26岁时和一位学徒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禧玛诺,最初生产自行车飞轮。它是一种帮助自行车后轮保持转动的装置,能在骑行者没有踩动脚踏板时使自行车保持向前运动。随后,禧玛诺开始逐渐扩大零配件产品线。1958年,岛野庄三郎辞世,其长子——时年30岁的岛野尚三接任社长,他的两个弟弟——喜三和敬三也加入了公司,他们后来分别成了公司的第3任和第4任社长。
为了帮助车手更好地征服石板路面,Shimano将山地套件常用的离合后拨技术应用到了公路套件上
2001年,岛野尚三的儿子岛野容三成为公司的第5任社长。甫一接任,岛野容三就退出了多个业务市场,包括滑雪板固定装置、滑雪靴、高尔夫球杆和杆身等。因为他发现自行车零部件比其他业务更赚钱。例如1998—2002年,禧玛诺的投入资本加权平均回报率为 16.6%,其海内外竞争对手则为4.2%和0.3%.禧玛诺不仅从公司内部,还从日本以外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成功推出了多款创新型产品。这些知识帮助禧玛诺在全球市场开疆扩土。禧玛诺的6位社长要么亲自开启,要么参与实施了公司的6轮 SECI(知识创造模型)周期,帮助它从一个20世纪50年代寂寂无闻的小品牌成长为今天全球驰名的品牌。
冷锻
1954年,岛野庄三郎担任社长期间,一名刚刚加入禧玛诺的年轻工程师松本被派往美国和欧洲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考察,去调研一项叫作冷锻的新型技术。冷锻工艺可以让金属在室温下锻压加工成型,完全不需要通过高温加热毛坯。因为冷锻可以避免高温带来的形变,所以不需要为了确保符合规格的要求而进行切削加工,这直接带来了成本的下降。冷锻只需一个简单的模具,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加工过程。该技术有效保证了产品的一致性,更适合于自动化和大规模生产。
1960年,松本在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拜访了当时全球冷锻技术的权威专家奥托·金茨勒博士,金茨勒博士为他演示金属成型工艺,还分享了其他几种冷锻产品的知识。与热煅相比,冷锻的优势显露无遗。
松本被这种技术深深折服了。
他把自己从金茨勒那里学到的知识用文字记录了下来,但要想应用这项技术,岛野尚三需要决定公司是否应该购买一套价值8000万日元的新压床。这家公司在1960年6至11月的运营利润只4700万日元。事关重大,这位社长不得不从公司各个部门以及公司之外的渠道广泛收集信息,才能做出决定。
禧玛诺最终找来了50亿日元的资金,在下关市(位于九州岛)一座12.8万平方英尺的厂房里安装了一整套冷锻设备。这让禧玛诺这家初出茅庐的新兴企业一举超越了国内竞争对手,成为全日本冷锻技术的龙头企业。丰田公司专门派出了一个考察团,来到禧玛诺学习冷锻技术。
进军美国市场
1 9 6 5年,禧玛诺的工程和制造能力已经在日本国内得到充分施展。公司决定在纽约成立禧玛诺美国公司,正式进军美国市场。禧玛诺首先向美国派出了一支“大篷车队”。这支“车队”由禧玛诺日本总部的中层干部组成。他们走遍了美国所有的自行车零售商店,向店主和店员传授禧玛诺产品的维护与修理技术。自行车是由很多个零配件组成的,当顾客需要维修保养时,如果店主和店员能够驾轻就熟地完成拆卸和组装,他们一定会觉得很开心。6位中层干部分成3组,分别赶赴美国的北部、中部和南部。
每个小组驾驶一辆旅行车,车厢里塞满了产品宣传册和维修零件。他们从西海岸出发,走遍了一个又一个大城小镇,找到自行车商店,用演示讲解的办法和店主沟通,推销禧玛诺产品。这些中层干部只会说非常有限的英语,但他们很快就和自行车商店的人们打成了一片。因为他们肯动手、不惜力,常常一边讲解一边跪在地上演示产品的工作原理。
3个小组用半年的时间走遍了全美国。当时美国人对“日本制造”的印象是价格低廉、品质拙劣,禧玛诺小组就是要打破这种刻板印象。各小组记录下了自己成功的诀窍和失败的教训,最后,3个小组在纽约的禧玛诺美国公司会师,6位参与者汇总了自己学到的诀窍和教训,向公司总部汇报。
20世纪60年代中期,禧玛诺的总部办公室只有一层楼,包括社长岛野尚三在内的所有人都在同一间不设隔断的大办公室里工作,包括财务部、行政部、生产部、质控部等所有的部门与团组。一边是年轻职员正在组装、测试零件,另一边是经理们打着国际长途电话,这是当时特别常见的场景。
这种总部办公空间的设置形成了一个堪称完美的信息交换 “场”。
在禧玛诺派出“大篷车队”之前,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型自行车厂商愿意和日本供应商打交道。禧玛诺深知,如果零售商不要求制造商生产装配禧玛诺零配件的自行车,制造商就不会这样做。因此,在通过大篷车队了解美国市场的需求之后,禧玛诺开始走访西尔斯百货等大型零售商。
西尔斯百货之所以愿意在自有品牌的自行车上使用禧玛诺的零配件,主要归功于零售商独立开发的一套零配件评测设备。这套设备给禧玛诺三速变速器的总体性能和耐用性打出了高分,这也促使施文等大型厂商开始订购禧玛诺的零配件。哥伦比亚是第一家与禧玛诺签订采购协议的美国自行车厂商,它在1963年采购了10万件三速变速器。施文是美国八大自行车厂商中最后一家订购禧玛诺零配件的,当时已经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期。
位于荷兰法尔肯堡的禧玛诺体验中心于2019年4月12日正式开放。在体验中心可以试用SHIMANO的最新产品,零距离接触Pearl Izumi的最新款骑行装备,体验Bikefitting的效果,感受禧玛诺服务中心的技术实力
通过比赛进入欧洲
禧玛诺的国际战略是“先美国、后欧洲”——欧洲历史悠久,市场进入难度高于美国。1972年,在美国站稳脚跟后,岛野尚三要求时年32岁的中层经理高冈“到欧洲去,并在那里落地生根”。高冈走遍了欧洲,他发现,德国、荷兰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人们大多把自行车看作一种儿童交通工具,或者成年人的近距离代步工具,这和美国人非常相似。而法国人把骑自行车当作一种休闲活动,意大利人则用它来飙车。
1973年,另一位名叫中村的中层经理被禧玛诺派到欧洲随同公司赞助的比利时 Flandria 车队参加比赛。
他是第一位加入欧洲职业自行车队的日本人。中村还记得候任社长岛野喜三对他说的话:“只是把我们的产品用在车队里,这远远不够。我们必须了解赛场上发生的各种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我们的产品。要认真观察,是什么样的人在使用我们的产品,他们是如何使用的。要观察人们怎样使用禧玛诺产品、这些产品是如何损坏的。要用你自己的双眼认真观察赛场上的一切风吹草动。”中村超额完成了任务。他的汇报不仅包括这些细节,还包括其他相关信息,比如气候和道路状况、对竞争品牌的评估、技师工作的详细情况等。他每个星期向日本总部的开发团队汇报一次。每当慢如蜗牛的邮局送来一份报告时,岛野喜三都会把它交给Dura- Ace团队的每个人传阅。在中村的帮助下,禧玛诺的每位员工都能对欧洲自行车赛场的核心情况如数家珍。
进军美国山地自行车市场
1982年,一位曾经参加过禧玛诺美国“大篷车队”的中层干部被调到禧玛诺销售公司工作。这是禧玛诺美国公司的一家分支机构,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费尔南多谷。有一天,这位名叫 Masaki Sumida a的经理来到了加里·费希尔的车库。费希尔把他介绍给了乔·布雷兹。费希尔和布雷兹是山地自行车的发明者。
Sumida 跟随他们完成了几次山地骑行,每次骑行结束时,他们的自行车通常都会损毁得七零八落。所以,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在费希尔的车库里修理和加固自行车。
岛野容三当时还是禧玛诺销售企划部的总经理。他和自己的叔叔——时任社长岛野喜三乘飞机来到旧金山,专程走访了山地自行车的诞生地——塔玛珮斯山。岛野容三骑着山地自行车沿着塔玛珮斯山崎岖、湿滑的小径一路冲下,他的正装西裤挂满了泥浆。随后,岛野喜三和岛野容三批准成立了禧玛诺山地自行车零配件部门。他们还明确要求:产品的技术指标中一定要包括防泥和防水功能。
进军山地车市场的决定让禧玛诺的管理者和员工扩展了关于自行车的原有心智模式与看法。他们原本认为,自行车是通过道路把人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的交通工具,越安全、越方便越好;如今,他们发现自行车也可以成为一种帮助极限运动爱好者——或者叫他们超胆侠也可以——从山顶冲向山脚的运动装备,越冒险、越刺激越好。
整体集成系统
通过在欧洲赞助公路自行车队,禧玛诺获得了自行车专业比赛的一手知识。而在美国试骑山地自行车取得的实际经验,又让禧玛诺积累了必要的技术诀窍。这些知识和诀窍帮助禧玛诺开发出了整体集成系统。这是一项重大突破,它不仅改变了禧玛诺的命运,还改写了整个自行车行业的历史。公路赛车问世以来,变速拨杆一直安装在车架的下管位置。每次需要变速时,车手都要把一只手从手柄上拿开。如果他们需要一边爬坡一边变速,单手操控就会妨碍他们全力踩下脚踏板。而且,每次变速时,车手都不得不坐回车座上。这会耽搁他们1至2秒的宝贵时间。
STI系统把变速拨杆和刹车手柄整合在一起,这是禧玛诺从山地自行车上学来的经验。因为山地自行车需要频繁地上下崎岖、湿滑的山路,所以骑手们只能在双手握把的情况下完成变速动作。禧玛诺在山地自行车上的经验引导他们开发出了一种用于公路赛车的机械装置。它把变速和刹车的功能整合在了一起。经过 1989至1990年的反复测试,禧玛诺在1991年推出了Dura-Ace 7410 产品,随后将其升级为 Dura-Ace7700,在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大放异彩。
使用 Dura-Ace 7700的选手不仅获得了当年奥运会男子公路自行车赛的金牌、银牌和铜牌,还一举包揽全部15场比赛中每一场的前12名。
这些奖牌加上STI系统1999年首次赢得了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让每一位禧玛诺员工认识到,这个来自日本的后来者终于在欧洲赢得了领先厂商的荣光,在职业自行车领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智能数字集成系统
1999年,禧玛诺的年轻工程师们开始试验自行车自动变速功能。这是他们观察车手对传统机械变速系统操作的结果。工程师们发现,车手实际上在同时完成两件事:踩下脚踏板,转动手柄上的拨片。他们设想,如果能让车手把注意力集中在骑行上,剩下的事全部交给电脑来处理,一定能大大提高骑行效率。
4年之后,禧玛诺在德国的一次车展上展示了这一彻底的革新概念——SMOVER(Sma r t W a y o f M o v i n g , 意为“ 智能运动方式”)。SMOVER与汽车的自动变速系统非常相似。它配备了电脑控制组件,可以根据骑行者的速度自动匹配合适的档位。在这种新系统中,电脑会根据自行车的运动速度,结合爬坡、下坡等不同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档位。自行车手柄上不再出现变速拨片,档位完全交给数字集成智能系统来调节。该系统由电脑芯片和前后变速器中的电子马达组成。芯片被封装在车架上的一个塑料外壳里。Di2系统还会根据不同的路况自动调节车身悬挂的硬度,确保骑行的流畅和安静。Di2 系统原本是为舒适型自行车市场开发的,舒适型自行车是自行车四大细分市场中最小的一块,就销量而言,它仅仅接近山地车销量的一半,比公路自行车和全地形自行车销量少20%至30%.但禧玛诺希望通过创新复制山地自行车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的辉煌,把舒适车推向舞台的正中央。
2004年,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和路易加诺在内的一些自行车厂商开始在德国和荷兰销售SMOVER概念的舒适型自行车。然而,事实证明,Di2系统对舒适车市场来说过于昂贵了。于是,工程团队集合了所有的显性知识,把创新的焦点转移到其他3个细分市场上,把 Di2系统的目标用户从舒适车骑行者转移到职业车手身上。
和 STI一样,Di2系统同样经历了长时间的反复测试。2012年,配备Di2系统的自行车获得了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并接连获得了另外几项国际大赛的冠军。Di2 系统从此享誉国际,声名远播。
到了2 0 1 6 年, 顶级职业车手(包括山地车手和公路车手在内)几乎清一色地采用了来自禧玛诺、康帕纽罗或者速联的自动变速技术。虽然禧玛诺最初推动发展舒适车的想法未能实现,但它并没有就此放弃。禧玛诺的工程师确信,Di2系统能够复制20年前STI系统为公司带来的巨大成功:它既能帮助禧玛诺延续赛车领域的辉煌,又能推动自行车竞赛运动向前发展。
60年打造品牌影响力
禧玛诺公司用60年时间接连6次完成了SECI过程,随着一轮又一轮SECI周期的完成,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知识创造和知识实践中来。中层经理在知识创造和实践社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各个项目中发挥先锋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各种开发项目加入这个社区。例如,禧玛诺在加利福尼亚完成了有关山地自行车的知识创造,这让公司的每一位员工参与到了STI系统和Di2系统的开发工作中来。
禧玛诺公司上下奉行“行动起来”的习惯。他们不会固守“举枪、瞄准、射击”的陈规,有时他们会先“射击”,再“瞄准”。例如,岛野尚三要求高冈“到欧洲去,并在那里落地生根”;派6位不会说英语的中层经理走遍美国,通过“演示和讲解”的方式推销禧玛诺产品等。行动起来的习惯让禧玛诺成长为一家持续创新的企业。正如前文所述,禧玛诺原本是小城堺市106家小企业中的一家。如今,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已经成长为这一行业的全球领袖。从飞轮到整合系统,从机械系统到数字系统,从公路产品到越野产品,从家用产品到专业竞赛产品,从机械变速到自动变速,从“价格低廉、品质拙劣”到成为打遍天下的顶级品牌,这些转变无一不是持续创新的结果。(本文图片来源:Bikeradar,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