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出了疫后重振的英雄答杨东旭的猛,源于他当兵的经卷,练就了一大批“建成支点、走在历,12年的军旅岁月,让他拥有了前列、谱写新篇”的真猛士,杨东旭坚强的意志、过人的胆识、做事的果就是猛士之一。敢、拼搏的勇气等宝贵的品质,在军营这座大熔炉里,他入了党、当上了班长、立了功。
脱下军装,汽车兵出身的杨东旭带领5名老乡在他挚爱的第二故乡武汉,成立了武汉盛世旭东汽车贸易有限公司,主营汽车销售,同时,公司还是一汽解放厂在武汉的一家维修服务站,凭借优良的信誉、过硬的技术、贴心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信任,前来洽谈的商贾,购车、修车的人群络绎不绝。
扛起战旗 护卫一方
乙亥末,庚子初,一场不见硝烟,不闻炮响的战争打响了,处在新冠肺炎疫情暴风眼的武汉急需各方支援。
此时,杨东旭正在河南老家与家人团聚,看到新闻后,他坐不住了。2020年2月2日,“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奉命组建,支援队车辆型号多样、装备数量较多,伴随保障是个难题:一旦车辆装备出现故障,进厂维修一则耽误时间,二则不利于保密,如何是好?此时,已排除困难回到武汉的杨东旭站了出来,他第一时间与一汽解放厂家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并向湖北省军区抗疫指挥部提出自愿担负保障130台车辆的维修保养任务的申请。
申请获批后,杨东旭和他的团队根据运力支援队需求,快速拟定保障方案,并将相关安排及时告知运力支援队,还根据运力支援队反馈意见,对保障方案进行了数次调整,给运力支援队官兵吃下“定心丸”。
2月3日,接到防疫指挥部的命令后,杨东旭立即通知6名员工,突破重重困难于2月4日到武汉公司集结,并积极与社区和武汉抗疫指挥部协调办理好通行证,2月5日,他们带上维修工具和配件准时到武汉江夏区金口镇集结点报到。在疫情严峻、生活物资紧缺的形势下,对130台大型运输车进行全面“体检”。任务艰巨,为了抢时间赶任务,杨东旭带领团队每天往返150多公里,工作十五六个小时,终于在5天后完成了检修任务。
此外,公司还负责一汽服务中心在湖北省内的抢修任务。车辆保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配件,驻汉部队抽调的参加支援的车辆有4-5种车型,每款车型的配件不同,有些配件需要从武汉备品中心调拨,在防疫重重关卡阻隔下,有时取一个配件就要办理3-4个通行证,但团队人员从不抱怨,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解决了配件难题。
一天,杨东旭带领团队在湖北麻城修好一辆运送物资的车后回到公司,这时他接到了一汽服务中心的电话,一辆解放牌车在武当山出了故障,需要马上维修。接到任务后,杨东旭带着几个年轻人,办理通行证、准备好配件和工具,夜晚11点从武汉出发,凌晨4点多钟到达武当山服务区进行抢修,车子修好时已是早上8点多钟。那一天,他们往返1000多公里,路上每人只吃了一包干方便面。
没有人天生是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杨东旭有着强烈的主体意识。对他来说,抗疫不单是尽义务,更多是通过这种选择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疫情期间,杨东旭带领他的团队,不畏艰险,逆行出征,连续奋战68天,足迹遍及湖北10多个市县,出动车辆150余台次,行程2万多公里,共免费维修驻鄂部队车辆201台次,免费维修社会运输救灾物资车辆40余台次,确保了抗疫物资运输车辆安全,对此,武汉警备区专门发来了感谢信,夸赞杨东旭和他的团队“以精湛的技艺、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形象赢得了全体官兵的点赞,彰显了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家国担当与拥军情怀”。
保群众就是保稳定
武汉“封城”后,群众生活物资供应成为大问题。武汉各级政府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把确保社会安全稳定提上重要议程。
杨东旭从电视上看到,一些从各地驰援武汉的蔬菜进不了武汉市区,而市区的蔬菜因分发人力不够烂在车上。“必须做点什么。”杨东旭随即与河南沈丘县的战友联系,协调了3辆卡车和30吨新鲜蔬菜,他通过武汉市疫情指挥部,办理好通行证,于2月24日将第一批爱心菜送到了武汉。
3月初,杨东旭又与沈丘县政府联系,为武汉捐赠110吨蔬菜和20吨咸鸭蛋,并与武汉市抗疫指挥部协调,将物资分送到13个区,慰问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同时,他又与同事共同出资60余万元购买200余吨蔬菜分送到社区、敬老院和雷神山医院等地。
一线医护人员工作任务繁重,身心均承受巨大压力,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杨东旭动员员工分头行动,购买了100束鲜花,在3月8日当天,将鲜花送到了医疗队驻地的护士们手中。在疫情笼罩的灰暗时光里,五颜六色的鲜花显得异常明艳,护士们收到鲜花后,内心的压抑得到缓解,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帮助政府把温暖送到群众心上,送到一线医护人员心上,让群众少一点怨气,让医护人员多一份安心,社会就多一份稳定,再累也值得。”杨东旭说,在那个特殊的2020年,他看到了公司年轻一代员工的担当与希望。
办企业关键是建好团队,团队心齐就会出成果,出战斗力。杨东旭开办企业之初就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注重培养员工的令行禁止和无私奉献的品质,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迎难而上、敢打必胜的奋斗精神。这次疫情对团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无疑是一次真实考验。
在“实战”状态下,团队的表现超出杨东旭的预期。在接到保障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任务后,团队从集结到出发,仅用了两天时间。赵亚楠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是家里的独子,2月4日,接到抗疫通知后,父母给予他全力支持;员工冯一展和张黄媛是一对恋人,两人商量好于正月初十在郑州订婚,接到参加支援队通知后,他们推迟了订婚仪式,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了集结点;员工张红霞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女儿12岁、小的才7岁,接到通知后,张红霞哄骗着孩子出了家门,虽然眼泪不停地往下流,但她仍义无反顾奔赴前线;员工刘明辉、姚进、何龙、闫晓博等都是90后00后,他们工作上互相配合、生活上互相关照,冒着危险确保武汉运输畅通,确保人民生命安全。
点点星光汇聚便可战胜黑暗。杨东旭原部队老领导张梦义说:“当我从电视上看到杨东旭的报道后,禁不住落了泪。这些年,许多人信奉一切向钱看,一名退役多年的战士在武汉疫情暴发后能有如此举动,令人敬佩。”
民兵倾情拥军
退役不褪色,2020年4月,杨东旭加入民兵队伍。
在圆满完成武汉疫情保卫战的临机保障任务后,武汉市黄陂区人武部党委一班人对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更加注重聚焦实战”要求深入思考:国动系统担负着“面向三军、协调军地”的职能使命,结合近年来的实践探索,黄陂区人武部党委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至少应在两个方面下工夫、见成效:一是扎实做好辖区国防动员准备,只有实现国动委机构运转常态化,该开的例会及时开,该参加的演练安排全程参加,才能不断强化“闻令而动、令出则行”的意识和能力,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到“找谁谁在、谁上谁行”;另一方面,整合区域资源,形成保障合力,探索应急分队联合编组、联合动员的新模式。
为此,运输保障支援应运而生,杨旭东担任首任连长。后因属地管理,运输保障支援连调整为运输保障支援排,杨东旭担任排长。职务有变,职责担当没变,杨东旭说,虽脱下军装,但当民兵也要当打仗的民兵。
保障练什么?怎么练?如何保?如何救?为确保随时开得动、拉得出、供得上,运输保障支援排树立了以战领训的思想,根据担负什么任务就训实什么内容、担负哪项专业保障就把哪项技能练好,重点在组织指挥、人员编组、作业协同等方面强化针对性、应用性训练,确保训练成效与实际行动进程相符、与实战要求衔接,并在嵌入部队任务保障中观摩学习、现场教学,突出“军味”“战味”紧贴实战化标准。
在此目标下,他们开发出一系列富有部队特色的项目——微光抢修、为汽车安装防滑链、换轮胎、驾驶汽车推木箱、武装接力……民兵们你追我赶,开展智慧和力量的比拼。
杨东旭是民兵干部中有名的“拼命三郎”。2020年7月13日,武汉市黄陂区夏石港附近民堤民垸出现多处险情,情况危急。根据区防指命令,黄陂区人武部一边请示上级,一边向杨东旭下达命令:火速集结人员赶往险情地段。
接到命令,杨东旭立即召集连队人员赶往集结地域。一身油污的员工换上迷彩服就是英勇的民兵。在抗洪一线,杨东旭率先垂范,第一个扛起沙包,冲在最前面。他带领连队出动的30名民兵与兄弟单位一起,连续奋战8个小时,运送沙石10余吨,搬运沙袋2000余个,共成功处理散浸、管涌等险情20余处,保住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战疫又战汛的爱心企业家”,杨东旭荣登2021年一季度“武汉楷模”榜单。
2021年3月,正是疫情胶着时期。黄陂区仍有110多名民兵在各个高速路口卡点值勤。杨东旭冒着疫情风险,带领员工把满满一车慰问物资分发到了一线民兵手中。2021年春节期间,“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的事迹传遍祖国大江南北,也让退役多年的杨东旭热血沸腾,当他得知公司驻地人武部要协调军地开展为戍边官兵送温暖活动的消息后,主动联系协调,跟着慰问小组,驱车辗转往返500余公里,把自筹的100余份慰问品一户一户上门送到戍边官兵亲属手中。
今年5月中旬,武汉市黄陂区人武部协同空军某部开展实战化检验性演练,杨东旭奉命带队嵌入作战保障链条,与现役部队一同走上战位,锤炼打仗本领。在这次实战化检验性演练中,他们聚焦民兵职能,任务由保障单个军种向保障多个军兵种转变,实行属地化编组、模块化组合、区域化配置、集成化运用的新要求,圆满完成伴随保障、微光抢修、捆绑加固、快速穿插等课题演练,探索出对口保障现役部队的民兵分队训练方法路子,让部队满意,受到上级好评。
“退役军人永远是祖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共和国的万里长城需要我们共同守卫。”杨东旭的话说得掷地有声。
乡村振兴带动就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只有产业兴旺,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既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政策春风和民生礼包,也为中国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发展动力。
“个私企业可以在完善农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就业中大做文章。”杨东旭说,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民解危济困,既是个私企业责任,也是个私企业在疫情下新的出路。
2020年之前,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双河村是当地发展相对滞后的村,也是黄陂区人武部挂钩帮扶的村。脱贫攻坚任务结束后,如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成为双河村面临的首要问题。
经过考察,杨东旭发现双河村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较好,是双河村潜在的商机。水资源如何利用?在调查了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市场后,杨东旭看到了一次性桶装纯净水支持乡村振兴的机会。“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循环桶的弊端逐渐显现。”经过调查,杨东旭发现,武汉地区每年一次性桶装纯净水的市场需求量在3000万桶左右,而目前现有厂家的年产量还不足以覆盖市场的一半需求。
在同当地政府和村集体商议后,杨东旭投资3000万元,在双河村建起了一次性桶装纯净水生产线,投产后预计年产量达到300万桶,为当地贡献税收400万元。于此同时,纯净水厂可吸纳农村困难户及地方退役军人共50余人就业。“普通工人月薪在5000元左右,销售人员月薪可达到8000-1.2万元。”这对于双河村村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不仅能在家门口就业,收入还实现了翻倍增长。
得益于村企合作,双河村的亮化工程也开始启动,崭新的路灯,硬化的道路……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退役军人运输团队,并将团队整体编入民兵序列,以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姿态,随时准备奔赴新的战场。”杨东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