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沿渡河镇童家坪村三岔河三组、四组的十二户村民照例将熏制了20天的腊肉摆上餐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每家的餐桌上还多了道主菜:鱼。
鱼,寓意“年年有余”,本是中国人家过年团圆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但对于三岔河的12户村民来说,却是一件“奢侈品”。“别说吃到鱼了,早些年村民都没见过鱼。就是现在想吃鱼,也要走4公里的路才能买到。”村组长李宏艳说。
村民们有鱼吃了,这就不得不提到李权。
李权(右)为三岔河村民送鱼
造福家乡百姓
李权是土生土长的三岔河人,18岁那年参军入伍帮助他走出大山。
在部队5年学习的计算机技能,让他在退役之初得以养家糊口,但几年后,李权因单位改制失了业。
生活陷入困顿的李权在妻子的鼓励下,决心再学一门技术。通过网课学习和实践,李权逐渐掌握了修车技术,2018年,李权创办了武汉华联车世界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在他的精心经营下,公司逐渐步入正轨并小有规模。
成功趟出一条路的李权,没有忘记他的父老乡亲,他决心做些实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三岔河位于大山深处,自然条件恶劣,常年缺水,直到三年前,村里才通上自来水。那时,“守水”是李权和乡亲们的日常。当年,三岔河有26户人家,村民们在山沟里有水源的位置挖了一个水坑,这个水坑里渗出的地下水便是26户人家维持生存的唯一水源。
“接满一桶水需要两个小时,每天渗出的水只够三家人用。”由于水源紧缺,李权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去3公里外的稻田取一些浑浊不堪的水用于喂猪和日常洗漱。洗澡是过年才有的“福利”。“一到过年,母亲会烧一大盆热水给我们洗澡,那时候是最开心的。”
比起生活用水,农耕用水是更棘手的问题。“一到旱季,农田因为缺水,经常颗粒无收。”靠天吃饭的状态加剧了三岔河的贫困。
如今,村上通了自来水,村民生活用水解决了,农耕用水问题依然严峻。缺怕了水的村民心里明白,建蓄水池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李权和乡亲们掰着指头历数建蓄水池的好处:旱季可以灌溉、养鱼、闲暇垂钓,还可以用建蓄水池挖出的泥土平整另一个同等面积的良田。
可问题随之而来:地,用谁家的?资金从哪来!看着眼巴巴望着他的父老乡亲,李权当即表态:地,用他家荒废的自留地,资金他全出,建成后,大家免费使用!
2021年9月,李权筹措5万多元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破土动工。如何在沙质土地上蓄水成为首先要突破的技术难关。为此,李权花费一万多元购买了防水膜,几经周折,终于解决了沙土渗水问题。
2022年1月1日,一个300平方米的蓄水池修建完成,所挖泥土平整出500平方米农田,现分给三户村民使用,与此同时,李权又自费购买草鱼、喜头鱼等150余条,小鱼苗1000余条,和乡亲们一起投放到蓄水池。
“一池四用”的善举得到了乡亲们的拍手称赞,李权承诺,蓄水池不以盈利为目的,乡亲们可以随时按需取水、吃鱼,并与14位父老乡亲签订协议,按下鲜红手印。
“李权是第一个为家乡造福的人!”村组长李宏艳一脸幸福!
扶持退役战友
李权的军旅情怀还为战友敞开创业就业大门,他的汽修公司优先为退役军人提供学习和就业岗位。目前,公司26名员工里,有一半是退役军人。“只要是退役军人,想学习汽修技术,就可以到我这来,包吃包住,每个月发1000元生活费。”
23岁的刘城玉从部队退役后,遇到了就业难题,他找到李权,询问是否可以做一名学徒。“当然可以。”
李权欣然答应,并拿出他收集的汽修教材送给刘城玉自学,指导他在车间进行实操。在李权的帮助下,刘城玉凭借不懈努力,短短2年便成长为一名资深的汽修师傅,每个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如今,刘城玉已回到老家自己开了一家小型汽车修理店,有时遇到技术难题,他还会向李权求助,李权也会无条件对其进行网络远程技术支持。
现阶段, 李权有了更大的理想——通过免费线上课程,帮助更多退役军人掌握汽修技能。为了这个理想,李权已经准备了整整2年。这两年里,他每天坚持自学5小时,自费报名高级汽修课程及新能源汽车维修课程,亲自准备网上课程教案,并通过抖音直播链接更广泛的退役军人群体,如今李权在抖音已有8万粉丝。
近日,国务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密集发布新能源汽车相关政策。政策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这也给新能源汽修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相比汽油车,新能源汽车汽修技术更简单易学,哪怕是零基础,通过系统课程的学习,也能够很快上手。”
新技术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这对于退役军人来说是难得的获得高薪的机会。李权决定抓住新能源汽修市场的红利,将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作为线上的主推课程,“通过20节课程的系统学习,学员可以达到较为精通的程度。”
“战友,把你的后背交给我。”
这是部队战友间的信任。走出部队,战友们的背后仍然有一个坚强的后盾——像李权这样的退役军人,他们退役不褪色,正披荆斩棘为战友们谋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