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

刘卫国:我做得还不够多

2021-8-15    作者:石海娥    来源:    

  刘卫国从小在江苏省盐城东台长大,爷爷是新四军伤残军人。在爷爷的熏陶下,1996年,刘卫国应征入伍,成为原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的一名战士。服役期间他表现出色,参加了1998年抗洪抢险,跳进大江用身体堵漏。在部队期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受师团嘉奖数次。


刘卫国:我做得还不够多


  2001年,刘卫国光荣退役,他放弃政策性安置,把难得的机会让给更需要的困难战友,毅然选择到扬州自主创业。2002年,刘卫国经过考察和学习,在扬州泰安镇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口腔门诊“军人牙科”,后更名为“洁丽特口腔门诊”,成为一名创业者。

  打造公益品牌


  创业艰难,尤其是人地生疏,缺乏人脉资源,初出军营的刘卫国面临人生又一次重大考验。此时的他,既是老板,也是员工,独自一人承受着创业的压力。“脱下军装,我还是军人,军队抗洪的时候我敢冒着生命危险跳江堵漏,眼前这点儿困难算什么?”自我激励的刘卫国一边承受着创业的酸甜苦辣,一边关心着军人和军属,暗暗下了将口腔门诊打造成公益品牌的决心。


  做公益哪有那么简单?开头的一个月,刘卫国的店里顾客寥寥,刘卫国思考着怎样打开局面。从宣传开始,他双管齐下,一方面拜托房东和当地几个朋友推介,一方面带上轻便的牙科工具,趁着午饭、晚间,到居民家里免费义诊。

  一位牙痛数年的六旬老人,不相信刘卫国:“看牙不要钱,你这小年轻莫不是骗子吧?”刘卫国拿出退伍军人证件:“大伯,我是一名退伍军人,我的店就在镇上。今天冲您这么一说,我还真的把您的牙给治好了,一分钱不收。”老人的牙治好以后,逢人便说刘卫国人好手艺精。就这样,刘卫国迎来了第一批顾客,随着口口相传,刘卫国的口腔诊所在泰安镇扎下了根。

  公益不是随口说说,而是要扎扎实实给群众办事。抱着这个目标,刘卫国引进了先进的诊疗器械,最初的“小门脸”也扩大规模成为了洁丽特口腔门诊。“2012年,我在杭集镇开办了第二家洁丽特口腔门诊,配备了10台最先进的牙科综合治疗仪。”

  随着口口相传,刘卫国的事迹被更多人知晓,他创建的“公益品牌”也在扬州立起来了。

  拥军和社会责任一肩挑


  走出军营的刘卫国始终不忘党和部队的培养,拥军也就成了刘卫国创业路上始终不忘的事。


  祁政是位抗战老兵,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最后一仗——高邮战役。2015年恰逢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刘卫国带着牙科医生前往慰问,经过详细问诊,确认祁老有两颗牙齿松动,影响咀嚼,因为已经百岁,好多医院都不肯为他实施手术。刘卫国不怕担风险,果断安排牙医为老人施行了拔牙手术,且免除一切费用,术后老人感觉良好。

  曾经上过抗美援越战场的转业干部杨恒昌,慕名从扬州找到生态科技新城的洁丽特口腔门诊,想要镶一副全口牙,扬州医生报价过万元,把他吓住了。了解杨老在越南战场上攻坚克难的经历后,刘卫国决定只象征性收了500元。

  在刘卫国的口腔门诊,退伍军人口腔保健终身免费。杭集镇有三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刘卫国定期登门义诊。每年他都要走进驻军部队、干休所、消防大队、武警部队,慰问官兵,开展义诊,邀请抗战老兵为官兵讲抗战故事。他经常资助战友和退伍军人,尽己所能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他关注军属,主动帮助部队“巩固后院”,在扬州发起了“百名军嫂走新城”等送温暖活动。他关注失独军属的情感陪护,给他们送去天伦之乐,邵伯镇烈士邵峰的父母认下了他这个“儿子”。

  为了把公益和拥军常态化。

  2 0 1 4 年, 刘卫国正式注册成立了“卫国志愿者协会”,吸纳了100多位会员,目前,“卫国志愿者协会”

  已经形成“公益护牙行”志愿服务项目品牌。进军营、进学校、进镇村、进企业、进老人中心……刘卫国的公益行为已经不仅仅限于军营,2016年,他又在泰安镇建立了“卫国好人工作室”和“卫国党代表工作室”,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活动。

  广陵区沙头镇颜大姐“割肾救子”,刘卫国免费给她换上一口坚固的好牙,长期结对帮助她。头桥镇14岁女孩小陈不幸身患骨癌,刘卫国个人捐助他2000多元,还发动口腔门诊全体员工捐款1万多元,解了小陈一家的燃眉之急。汶川、玉树地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刘卫国都尽己所能地捐款捐物。

  国家和社会不会忽视每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2015年,刘卫国入选“中国好人榜”,2019年,刘卫国又荣获“感动中国2018·江苏年度人物”奉献奖……“很惭愧,我做得还不够多。”低调的刘卫国用事实证明了,不管是身在军营还是卸甲归来,在他的身上,永远不变的是军人的勇敢顽强和责任担当。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
版权所有©《光彩》杂志社京ICP备05041205号-1
【电脑版】  【回到顶部】